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基础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

2014-05-28 10:53龚晓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业高中机电

龚晓萍

通过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结合同行对职业高中机电专业教学的判断,笔者发现要想有效地实施这一专业的教学,要想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其中基本的原因在学生身上,由于理解力、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的影响,在面对相对比较复杂的机电专业知识时,学生的学习总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如果不改进自身的教学措施,还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实施教学,则注定无法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有效整合,就成了机电专业教师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基础课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从目前机电专业教学的实际来看,从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来看,目前机电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存在这样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知识的整合问题。由于机电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其中核心的如机械制造、电工基础等,专业性强但联系不紧密,机械基础、电工知识中又涉及到物理上的力学、电学等知识,涉及到数学上的图形与函数等知识……这些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只可能以线性的方式呈现,这就决定了从纵向的角度来看知识可以连结,但这些知识却难以在横向上发生联系,从而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难免前学后忘,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形。再说得简单一点,机电专业主要涉及“机”与“电”两个范畴(包括支撑这两块知识的学科知识基础),这两个范畴的内容要想有效整合,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二是企业需要的问题。根据对有关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了解,我们发现现在企业所需要的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已经超过了学校教学内容,他们所用的设备,他们的设计理念已经超过了学校教材的范围,用企业的话说,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技术工人。而要想让机电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具有最基本的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基础,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渗透最新的机电设计理念,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符合企业需要的基本技术。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目前看来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来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方面需要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另一方面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只有教师能够实现双师型,那教师师所设计的课堂才有可能同时兼容“机”与“电”;而一旦将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形象的、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机电设计现场,就可以让机电专业的知识更好地适合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基础课教学事例的可行性

理论上的可行还需要实践上的可行来支撑,职业中学的教学实际能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理念介绍到课堂上那么简单,需要教师通过努力,将学生的实际与企业需求联系起来。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的基础课整合相对而言要容易一些,因为这与一般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相同。如在机电专业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磁感应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就算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也是比较抽象的。而面对职业高中的教学要求,就必须用计算机技术来呈现电磁感应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掌握得形象化、具体化。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用多媒体呈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采用心理学上的变式思想,提供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去深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用动画模拟磁通量的变化,并结合学生原来所具有的切割磁感线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用磁通量的变化来描述更为科学。

而在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就需要动不少的脑筋了。因为实训已经是学生放下课本,是学生利用所学的机电知识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作实物成品的过程了,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如何发挥作用呢?经过研究与摸索之后,笔者发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实训之初,通过信息技术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是蕴含在学生的实践当中的,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但这一整合过程,是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的。

例如,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车床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物体,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初往往是缺少这种感觉的,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到了车床前往往觉得无处下手,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脑海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但在课堂教学上又不可能将这个流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信息技术来发挥作用了。笔者的设计是:用摄像机拍下了一位实训教师的操作过程;借助于应用软件设计了一个操作流程的分析动画。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多次观看操作视频,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认知,然后通过动画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其中重要的操作细节。有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到了车床前“心里就有数了”(学生的原话),整个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好了。

总的来说,在机电专业的基础课学习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最先进的机电专业知识纳入到课堂上来,以培养学生先进的视角和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基础课教学整合的注意点

在机电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知识。但在实践中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确定教学思路的时候,先要瞄准学生的实际与企业实际需要。这是笔者在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深刻认识。因为如果忽略了学生实际,那再精美的信息技术学生也看不懂;而如果忽略了企业的需要,学生听得再懂也没有多大的作用。记得有一次在学习液压传动知识的时候,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两个视频供学生比较,一个视频是老的液压传动,一个是最新的动画演示。结果学生一下子被后者所吸引,这说明不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而空洞地设计多媒体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是笔者与一位企业机电老工人交流后得出的认识。这位老师傅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潜力,理论基础太缺乏。联系到笔者自己研究的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课程整合,笔者以为,职业高中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重在培养技能,只有同时渗透理论知识,这些学生将来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于是在信息技术呈现图片、视频与动画的过程中,笔者总不忘附上文字说明或语言解读,以让学生从深层次的角度认识自己所学的内容。

三是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机电专业的基础课堂的特点在于抽象性,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整体相对较弱,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让机电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让机电的实践操作变得更生动,就成为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而这一注意点意味着课件的制作、视频的引入等不能过于花哨,不能热衷于声光电的结合,而应当将侧重点放在知识的形象化上。必须强调的是,判断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否有效形成,关键看学生的表象是否形成,而这一点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产生作用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所学内容来实现。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机电专业基础课堂的整合重在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在两者可以互补的地方寻找契合点。而这一契合点的把握,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两者进行判断与把握,非宏观理论所能概括。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业高中机电
CLASS STRUGGLES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