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海门TQ—01标段勘察设计研究

2014-05-30 10:48刘冰宇殷颖迪王文娇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勘察设计

刘冰宇 殷颖迪 王文娇

摘 要:文章通过通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海门TQ-01标段勘察设计的实践,和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探井、水文调查等手段,查清了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详细论述了勘察设计的过程。总结了勘察设计的经验体会,并对湖积相平原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湖积相平原;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6-0001-02

1 工程概况

南通至启东高速公路西起宁通公路九华枢纽立交,沿途经陈桥立交,东至南通北枢纽立交,转向东南方向,经小海枢纽一路向东延伸,经过湾头镇、搭连镇、海门市以北、六匡镇、庙桥镇、长安镇东至启东市,终止于启东汇龙镇,全长107.63 km。

通启高速公路工程为江苏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南通至海门TQ-01标段西起通州区九华镇,经通州市平潮镇何园村,经双坝头、马家园、终于平潮镇平北村,线路里程K117+130.20~

K122+100.00,全长4.97 km。

2 自然地理条件

2.1 气候、气象

勘察区域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5.5 ℃,月平均最高气温28.3 ℃,月平均最低气温2.1 ℃~2.5 ℃,区内平均年降水量987.9 mm,最大年降水量1 650 mm,最小仅550 mm,无霜期260 d左右,全年以东南风,冬季偶有西北风。

2.2 地形、地貌

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冲击、淤泥形成的一套三角洲相松散沉淀层物,整个地区地势平缓,呈西高东低变化趋势,海拔高度介于3.00~4.20 m之间。由于近代人类频繁的生产活动,原有的地物地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本高速公路路线主要通过该区域。

3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层、岩性

3.1.1 前第四纪地层

该区域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火山岩)、白垩系及新生界上、下第三系地层,埋藏深且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

3.1.2 第四纪地层

路线经过区第四系部厚度在300 m左右,本次勘察仅揭露Q4和部分Q3地层。

①通州—三厂镇断裂(F1):为一推测断裂,起于三镇西南,经通州市东北之区外的石港西北一带,区内长约40 km。大致在桩号K180附近与线路切割,推测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应在晚第三纪。

②四安—姜灶断裂(F3):该断裂东南起于通州市姜灶,向西北经四安延伸出区外,走向北西,大致与线路K140及K150附近相交。该断裂规模较小,表现为倾滑正断层性质,推测第四纪以来没有活动。

③浏河—新场断裂(F4):该断裂自浏河镇、沿浮桥、穿上海市区向新场方向展布,是由3~4条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带宽500~600 km左右,最新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

④观音山一张芝山断裂(F6):西北自南通市观音上起,向东南经小海至张芝山。该断裂规模较小,表现为倾滑正断层性质,推测第四纪以来没有活动。

⑤四安—南通断裂(F5):从北东由区外经通市西侧延伸出区外,断裂性质不详。推测第四纪以来无明显活动迹象,大致与K135附近与路线相交。

⑥观音—余西断裂(F2):该断裂西起南通东北,经观音山北,余西北部,止于余被附近,呈现NEE向延伸,全长34 km,被四安—姜灶和通州—三厂两条北向断裂左旋错断成三段,错距达2 km,沿断裂有多个闪长岩体分布,线路里程桩号K150附近相交。

本标段经过区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区域稳定性属于稳定地块。

3.2 地 震

路线经过区位于华北地震区的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属中强震活动区。据史料记载,区域上共发生3次震级4.0~5.0 Ms的破坏地震,这些地震多发生在江门南,震中距离本标段10~45 km。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3 水文地质条件

3.3.1 地表水

路线经过区内河网密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河流大都为人工运河,其水位、流量受人工闸控制,泄洪条件良好。经取水样分析:PH=7.88,为碱性水,矿化度:163.3 mg/L,属淡水,HCO3-:122.0 mg/L,SO2-:33.6 mg/L,CL-:12.4 mg/L,Na+:8.1 mg/L,Ga2+:39.1 mg/L,Mg2+:9.1 mg/L。地表水多为HCO3—Ca型水,侵蚀性CO2未检出。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判定:本路线段地表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3.3.2 地下水

第四系全新统中的潜水、半承压水为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主要的赋存形式,总体上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含水层。

第一含水层底板埋深26.5~32.5 m、底板标高-23.8~29.8 m,含水层厚23.1~30.2 m,含水层岩性多为全新统灰色低液限粉土质砂、细砂,局部为低液限粉土,赋存潜水,富水性差。据水质分析结果:pH=7.44,矿化度:665.0 mg/L,HCO3-:454.3 mg/L,SO42-:164.5 mg/L,CL-:55.1mg/L,Na+:26.7 mg/L,Ga2+:151.5 mg/L,Mg2+:42.3 mg/L。地下水主要为HCO3-SO42——Ca.Mg型水,侵蚀性CO2未检出。

第二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其顶板埋深50.9~61.2 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上更新统中粗砂、细中砂,局部为地液限粉土砂及地液限粉土,沿江地带颗粒较粗,沿海地段颗粒较细。其承压、半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潜水渗透与越流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排泄途径主要是人工开采,其次是越流渗入深部含水层及侧向径流等。

3.3.3 环境水腐蚀性评价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20—2011)判定:本勘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不会产生腐蚀性破坏。

4 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4.1 道路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本标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单一,根据地层岩性分布特征进行工程地质分区,本标段可分为软土工程地质区(A区)及软弱粘性土区(B区)。

4.2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本路段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软土、软弱粘性土和砂土液化,下文对此分别叙述。

4.2.1 软 土

Q4alV13+4层淤泥地液限粘土,灰色,软塑~流塑。该分层布不连续,多呈透镜体分布在K120+900~K121+650段及鱼塘、沟渠的表层,其顶板标高为-0.2~1.4 m,发育厚度为0.5~2.9 m。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W=41.2%、天然孔隙率e=

1.25 L,液性指数IL=1.99、a0.1-0.2=0.97 MPa-1、Es=3.30 MPa、十字板强度Su=54.7 kPa。

可见,该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的特征,其压缩性较高,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属不良工程地质层。

4.2.2 软弱粘性土

在本标段呈上、下两层分布。

第一层为(Q4alⅡ23-1、Ⅱ33)层:岩性为低液限粘土、粉土,本标段浅部均有分布,底板标高-5.30~0.20 m,厚度1.7~5.50 m,土质不均,具水平层理,中下部夹粉土质砂薄层,软塑-流塑。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W=33.0%、天然孔隙率e=0.85 L,液性指数IL=1.02、a0.1-0.2=0.307 MPa-1、Es=5.79 MPa、200 kPa压力下的固结系数:Cv(垂直)=6.48×10-3 cm2/s,直剪强度:c=14 kPa、Φ=19.2 ?觷。

第二层为(Q4alⅡ23-2、Ⅱ33-3)层:岩性为亚粘土夹(互)粉砂,分布厚而稳定,整个标段都有揭露,顶板标高-21.4~-29.7 m,厚度一般为25.0~33.0 m,局部未揭穿。该层土以互或夹粉砂为特点,软塑,且土体中粉粒含量高。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W=35.7%、天然孔隙率e=1.065 L,液性指数IL=1.45、a0.1-0.2=0.43 MPa-1、Es=4.84 MPa、200 kPa压力下的固结系数:Cv(垂直)=7.82×10-3 cm2/s、Ch=7.20×10-3 cm2/s,直剪强度:c=16 kPa、Φ=17.1 ?觷,无侧限抗压强度qu=42 kPa,超固结比OCR=0.94,十字板试验时因夹或互砂的影响,其Su一般大于100 kPa。

该土层含水量较高,孔隙率较大、强度偏低,力学性质差、承载力较低,性质接近于软土。

4.2.3 砂土液化

勘察路线表层广泛分布软塑状亚砂土及松散~中密实粉砂,根据要求,本次勘察只对大型构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提高1 ?觷(即Ⅶ度)进行液化判别,经判定该路段一般属于轻微液化到中等液化场地,液化综合指数一般小于5.0,液化折减系数一般为1/3~2/3。因本路段液化危害程度不大。对于大型桥基,建议采用桩基础,穿过液化层,可将桩尖持力层置于下卧更新统层中。

5 结 语

①本标段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结构较简单,松散发育厚度大,基岩埋深在300 m以下,线路经过区及附近无活动断裂,区域稳定性属于稳定地块。

②地层主要为全新统冲、海相地层。全新统土质较软,上更新统土层一般较好,但海相沉积的淤泥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底板埋深10 m以内的土体其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③全新统海相沉淀的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性能较差,作为路基持力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路堤失稳,必须进行路基填土高度稳定性验算和沉降计算。

④本标段属不良地基路段,须对填筑路段采用换填、超载预压、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或粉喷桩等方法进行地基综合加固处理,对于桥头两侧可采用碎石桩法加固地基。

⑤路线段经过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⑥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参考文献:

[1] JTGC 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S].

猜你喜欢
勘察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金属矿勘查中常用物探方法与应用效果
矿山地质勘察和勘察灾害防治问题探讨
浅谈推行水利工程勘察(测)监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