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的结果分析

2014-06-01 10:43邓佑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死因妇幼保健早产

邓佑玲

(广西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全州 541500)

某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的结果分析

邓佑玲

(广西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全州 541500)

目的 分析全州县2008年~ 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为确定今后新生儿保健工作重点,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州县2008年~ 2012年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但新生儿病死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我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减少出生缺陷及出生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需要加强婚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不断强化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特殊呵护,做好新生儿访视等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新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是人群中最脆弱、病死率最高的一组群体。全世界每年约有330多万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0%以上,因此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为全面掌握影响我县新生儿死亡因素,并为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将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全州县21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内2008年~2012年孕满28周后分娩至出生后未满28 d死亡的新生儿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

收集2008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由村级保健员或村医上报乡卫生院,乡卫生院调查核实按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认真填写后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再由专人进行质量控制与信息统计。死因诊断和死因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评价。

2 结 果

2.1 新生儿病死率

2008年~2012年全州县常住活产数5402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432例,病死率为8.0 ‰,其中新生儿死亡226例,平均病死率4.18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2.3%,而且,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逐年增高,达60%左右,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情况见表1。

2.2 新生儿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全州县2008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前4位死因分别是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肺炎,2009年、2011年、2012年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占新生儿主要死因第一位,达30%以上,2012年占死因的39.1%,而先天异常和出生窒息所占新生儿主要死因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先天异常从2008年的31.58%下降到2012年的13.04%,出生窒息也由2008年的23.68%下降到2012年的10.86%,肺炎也呈下降趋势。见表2。

3 讨 论

3.1 病死率分析

全州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一直控制在10‰以内,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得益于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得益于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建设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得益于全体妇幼保健人员认真工作,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将工作落到实处。

3.2 死亡构成比

本县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49.4%上升到2012年的60.5%,与我国儿童死亡状况相符[1],说明新生儿死亡是我县主要目标人群,应加强新生儿科建设,加强基层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重视围生期保健和新生儿期保健,提高保健质量,同时加强高危儿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

表1 2008年至2012年新生儿死亡情况

表2 2008年至2012年新生儿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3.3 死因构成

3.3.1 5年来,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异常、肺炎是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前4位,2009年、2011年、2012年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是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因素,占新生儿死亡的3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与母亲年龄、孕期并发症、高危妊娠、母亲精神因素、产检次数、胎膜早破、胎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产科质量有关。而上述因素中,有些是可预防的,故产前定期检查非常重要[2-4],我们要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检质量,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工作,积极防治母亲的有关并发症。同时,加强新生儿科建设,完善设备配置,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探索适宜的新生儿转运网络中心,提高医护质量,使新生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有效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病死率。

3.3.2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第二位因素,2008年和2010年均占死因的第一位因素,2011年后下降至第二位死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在5%~10%[5],是新生儿疾病中较见的危急重症,及时正确的复苏可避免新生儿死亡。近年来,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孕产期保健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降消项目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我县加大了产科建设力度,加强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强化培训,使全县的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91%以上,提高了基层妇幼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抢救能力,产儿科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有报道凡有高危因素的分娩,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可达70%[6],故应高度重视围生期保健,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同时,做好复苏准备[7]。

3.3.3 先天异常一直居新生儿死因的前四位因素,但逐年下降明显,2008年、2010年均为新生儿死因的第一大因素,而且占死亡原因的31%~32.5%,到2012年已降至死因的第三位,仅占死亡原因的13.04%。它的发生与孕前及孕早期病毒感染、药物、环境、遗传、烟酒等理化因素有关。2003年,由于取消强制婚检,导致婚检率急剧下降,加之,农民群众经济条件差,自我保健意识不高,缺乏系统的孕期保健,出生缺陷(包括畸形)上升,自2010年实施免费婚检,婚检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强了孕期保健,开展了增补叶酸、地贫防治、产前筛查、“三病”母婴阻断等妇幼卫生项目,对所有孕妇进行筛查,对高危人群动态追踪管理,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从而减少了先天异常儿的发生,降低其病死率[8,9]。

3.3.4 肺炎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前四位因素,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且逐年下降。主要是加强了呼吸道疾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肺炎危害的认识,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呼吸道疾病的综合管理,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重症肺炎的识别和救治能力,及时对危重病例进行转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5 由于受到经济及封建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较大部分新生儿死亡前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从表1的死亡地点和死前就医情况来看。死在家中或途中72例,占32.3%,死前未就医64例,占28.3%。因此,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要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群众有经济能力就医,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群众就医条件及环境,同时要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提高家长对疾病危急重症识别能力及时就诊,避免新生儿病情加重或死亡,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1] 肖年,张海燕.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抽样监测点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794.

[2] 赵丽霞.宣武区128例围产儿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5):639.

[3] 李静敏,徐飚,陈梦如.649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81.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

[5] 朱小瑜,张谦慎.重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问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19.

[6]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3.

[7] 李鸿斌,沈莉,冯海娟.二十年新生儿窒息死亡动态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3):160.

[8] 郭华,黄跃华.1997-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452.

[9] 胡昭昭.214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14.

R174;R722

:B

:1671-8194(2014)05-0059-02

猜你喜欢
死因妇幼保健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