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治疗阵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体会

2014-06-01 10:43赵文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阵发性血药浓度

赵文岩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卡马西平治疗阵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体会

赵文岩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用于治疗阵发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收集阵发性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马西平片用于治疗阵发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阵发性癫痫;卡马西平;临床疗效

癫痫是由于大脑的神经元无法正常放电而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疾病,可引起意识、感觉、精神以及肢体等多方面功能异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卡马西平用于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本研究对阵发性癫痫患者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阵发性癫痫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为(41.3±9.5)岁,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以及全身肌肉阵发性颤动,肌肉颤动症状在10~20 min左右自行缓解,症状可每日间断性地发作,并且随着病程推移而逐渐加重。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精神病或者智力低下者、严重系统性疾病者、过敏体质者以及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个性化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个体病情予以应用苯妥英钠治疗,100~300 mg/d,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控制为5 mg/(kg·d),此后每周增加5 mg/(kg·d),直至25 mg/(kg·d)。连续应用2周且血药浓度稳定以后,取静脉血测定有效血药浓度,并据此合理调整给药剂量。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毒副反应,并定期进行肝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检测。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的癫痫症状得到控制,或者其发作频率相比于治疗前减少了75%以上,发作症状以及脑电图均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相比于治疗前减少了50%~75%,发作症状以及脑电图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相比于治疗前减少不足50%,发作症状以及脑电图均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的综合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无显著差异,结束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但治疗组的发病持续时间以及发病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情况()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情况()

组别 时间 发病频率(次/天) 发病持续时间(min)治疗组(n=30) 治疗前 8.6±2.2 9.3±5.1治疗后 2.1±1.3 3.8±3.1对照组(n=30) 治疗前 8.2±2.6 10.2±4.6治疗后 3.5±3.1 4.9±2.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3例头晕头痛,4例皮疹,2例全身乏力,6例恶心呕吐,1例惊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16/30);治疗组有2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率为20.0%(6/30)。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缺血、缺氧或者损伤瘢痕引发。阵发性癫痫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颤动,为间断性发作症状,多持续10~20min即可自行缓解,但随着病程进展,症状将逐渐加重,并且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间将逐渐增加,影响患者的肢体、精神、感觉、语言以及记忆功能,严重时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以及人格障碍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癫痫还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惊厥性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等)、抗失神性药物(如乙琥胺等)、兼性药物(如丙戊酸钠等)进行治疗。

卡马西平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提高γ-氯基丁酸所具有的抑制功能,可有效抑制异常脑部电位逐渐向周围的脑组织扩散,且可有效降低细胞膜对于Ca2+以及Na+所具有的通透性,降低其兴奋性,从而防止癫痫发作。此外,卡马西平还是一种较强的酶诱导药物,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自身的诱导代谢,同时降低其他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的血药浓度,从而减少药物之间的交叉作用以及不良反应[2]。因患者体质以及遗传因素等的影响,用药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临床用药时切忌盲目用药,而且若用药时间过长或者用药剂量过大,将引发恶心、头晕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应实施个性化用药方案,监测并合理调整用药浓度[3]。

本研究对阵发性癫痫患者实施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在苯妥英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生命体征,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对阵发性癫痫患者以个性化的治疗原则,在常规抗癫痫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并密切监测和调整血药浓度,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 武文兴.卡马西平治疗外伤性癫痫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6):867-868.

[2] 辛华雯,李罄,吴笑春,等.171例次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4):43-45.

[3] 吴勇,邱海明,王宇,等.卡马西平应用于癫痫76例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0):23-24.

R742.1

:B

:1671-8194(2014)05-0095-02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阵发性血药浓度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