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对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

2014-06-01 10:43朱晓菁肖杏玲蒋飞娟曾先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出院电话骨折

朱晓菁 肖杏玲 蒋飞娟 曾先彩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广东 广州 510630)

电话随访对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

朱晓菁 肖杏玲 蒋飞娟 曾先彩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 通过电话随访对骨折内固定术后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研究组接受定期电话随访及出院指导,对照组仅接受出院指导,1年后全部患者接受统一设计的调查资料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在自护能力,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改善康复效果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二次返院率(取内固定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随访能明显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自护能力和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提高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电话随访;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效果;满意度

电话随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性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中的手段之一[1],利用通讯工具即电话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实施指导与监控,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2]。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们对96例出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8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9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5.3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中学72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上肢骨折44例,下肢骨折46例,其他6例。对照组92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6.1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3例,中学69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上肢骨折42例,下肢骨折45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对相关因素的效果比较[n(%)]

1.2 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护理方法(已排除电话随访因特殊原因未参与实验的患者)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接受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自护行为,功能锻炼等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对照组患者仅接受6个月末一次电话问询,未涉及系统指导。在第12个月末所有患者均接受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①建立专科随访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出院时间,联系电话,主管医师,一般情况,住院期间简要病情,出院时存在的问题,随访日期,随访内容及处理意见,护士签名。②选择随访护士:由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强,掌握电话沟通技巧[3]的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责任护士担任随访工作并完成相应培训。③随访准备工作:随访环境安静无外界干扰,先对患者一般资料、诊断、手术方式和本次随访前存在问题进行回顾式预览了解,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与对方交流。④随访中:电话接通后礼貌做自我介绍及陈述来电目的,确认接听电话者是否是随访对象,确认并经同意后进行随访主题内容交谈。⑤随访内容:询问包括手术肢体感觉、活动及是否有肿胀情况,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感染症状,关节活动度,是否有关节活动僵硬。是否每日坚持功能锻炼,本人对肢体康复情况的满意度,有无定期复查,对康复指导的满意度,康复过程的疑惑等,随访护士做进一步康复指导及对存在问题的处置意见,如早期避免做与骨折面对抗的运动,避免易产生疼痛的负重运动,防止因过度运动导致内固定物钢板断裂引起二次骨折。出现患肢肿胀适当抬高肢体,主动活动,无疼痛者可加强功能锻炼,不能主动活动者被动行肌肉、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并讲解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有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重点宣教在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时加强安全性的,避免烫伤,冻伤,跌倒等危险因素。助行器的安全使用方法。饮食方面戒酒戒烟,根据患者营养情况和骨折愈合的分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⑥随访频率:根据骨折内固定时间的专科性,在患者出院后满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四次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项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两组间各项目比较结果见表1,可见两组间定期复查率(P=0.000),二次返院率(P=0.014)正确功能锻炼率(P=0.036),无并发症发生率(P=0.005)和满意率(P=0.026)均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示: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情感乐于接受,对医护指导遵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详见表1。

3 讨 论

3.1 电话随访对骨折出院患者自护能力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骨折康复护理为患者身体和精神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将功能锻炼实施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自理能力,为防止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所采取的护理措施[4],自理能力缺陷和长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对骨折术后患者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这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通过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自护行为,功能锻炼和病情状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行为引导,对早期预防并发症具重要意义。

3.2 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5]。本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健康服务有了新的需求,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电话随访让患者感受被重视,被关怀,促进护患有效沟通,拉近了护患距离。

3.3 电话随访提高护理干预的延续性和可及性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二次返院率得到明显提高,不仅是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也是各项医学研究连续性观察的有利条件。护理干预不仅仅局限于在院患者,根据骨折患者的特性需求这种干预方式延伸至出院后,甚至又循环至二次返院、二次返院出院后,直至患者康复或功能稳定,逐渐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同时有助于患者加深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度[5],通过对患者的连续性效果追踪和康复指导,提高了护士的专科能力和沟通技巧,从而提升了专业护理水平。

骨科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患者,骨折稳定性好,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较保守治疗早,减少了骨折并发症和缩短了康复时间。院内康复介入已被接受,但部分患者因个人原因不能在医院行康复治疗[6],只能出院行家庭康复训练,利用通讯工具促进患者的康复与自理,掌握控制疾病发展的方法,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也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护理工作拓展一个新的思路[7],满足患者出院后对康复知识的动态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到工作模式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8],从而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胡菊华.电话追踪访视普外科患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7-88.

[2] 屈检纯,廖光辉.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82-83.

[3] 刘彩凤,王娟,张金玲.电话随访在出院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6):91-92.

[4] 徐继红.四肢骨折护理问题评估与护理干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c):164.

[5] 俞桃英.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6] 俞桃英.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09,9 (1):75-79.

[7] 曹曼林,程安龙,谢光柏.家庭康复训练在四肢骨折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2):750.

[8] 罗小娟,谢佩珠.电话回访外科出院患者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8.

R683

:B

:1671-8194(2014)05-0112-02

猜你喜欢
出院电话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张 晖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夜半电话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