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瘢痕的临床观察

2014-06-01 10:43张燕钦钟玉红高润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角膜炎滴眼液

孙 力 张燕钦 钟玉红 高润虹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广州 510800)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瘢痕的临床观察

孙 力 张燕钦 钟玉红 高润虹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广州 510800)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68例(98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49眼),对照组给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角膜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患者(79.41%),其治愈天数、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愈后的角膜瘢痕患者在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出现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环鸟苷滴眼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瘢痕的疗效高于单纯应用无环鸟苷滴眼液的疗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病程,且能够对角膜瘢痕起到抑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剂量维生素C;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瘢痕;临床观察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常见危害视力的病毒性眼病,在角膜盲中居于首位。多发于青壮年,具有多类型、易复发的特点。常导致反复的角膜炎症,不但在发病过程中造成患者痛苦,并在治愈后常遗留角膜瘢痕,遮挡视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愈后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6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68(98眼)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瘢痕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惠延年主编的《眼科学》中关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表现为:角膜知觉减退;患眼流泪及畏光;结膜充血;角膜出现典型病灶,呈树枝状及盘状。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2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2± 11)岁,病程9 d~2年,平均病程(0.45±0.62)年;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8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8 d~1.5年,平均病程(0.36±0.6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0.1%无环鸟苷滴眼液点眼,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维生素C片剂,每天3次,每次0.5 g。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周,均随访1年,观察有无复发患者。

1.3 疗效标准

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等级。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角膜浸润灶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角膜浸润灶缩小或者减轻,荧光素染色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角膜浸润灶没有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采用%表示,用χ2精确检验,治愈天数采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愈天数(11.23±4.35)d低于对照组患者治愈天数(16.36±4.31)d,二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31/34)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9.41%(27/34),二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的角膜瘢痕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愈后的角膜瘢痕出现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的角膜瘢痕比较[n(%)]

2.3 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在随访期间,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1.76%;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94%,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盲性疾病,此病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Ⅱ型感染所致。原发感染体对见于无免疫力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2岁的幼儿,当原发感染后此病毒就会长期潜伏于体内,一旦遇到非特异性刺激(发热、感冒、创伤及感情刺激等)都有可能引发此病,激活体内潜伏病毒,进而引起感染复发,极易反复发作[2]。在临床中表现复杂,不仅有典型的树枝及盘状角膜病灶形态,而且还有一些不典型病状,为此病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3]。此外,浅层型病变波及上皮及浅基质层是该病最基本的类型,同时也是临床中最为常见及最易诊断的类型。临床中常见的诊断方式有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到目前为止,常用的西医疗法有阿昔洛韦点眼、无环鸟苷滴眼液、更昔洛韦凝胶与氟米龙滴眼液滴眼等方式,其中医疗法有中药四物汤合新制柴连汤加减口服、自制中药方等。陈伟丽学者在其文献中表明[4]:将患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采用1%阿昔洛韦点眼与中药四物汤合新制柴连汤加减口服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大剂量维生素C应用于角膜化学伤、病毒性角膜炎等研究在国内外均可见研究报导,但对感染性角膜后对角膜瘢痕的抑制未见研究。

维生素C是人体血浆中最有效的水相抗氧化剂,以高浓度存在于眼部的液体内,人眼房水中的浓度大约是血浆的20倍。在角膜胶原纤维的合成过程中,纤维母细胞必须摄取赖氨酸和脯氨酸,然后才能合成胶原肽链。而赖氨酸和脯氨酸的羟化过程必须有足量的维生素C参与。角膜内皮细胞对维生素C具有特殊的运转和代谢性能,并能将其释放于基质层中。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受损后复苏的角膜小体再生并获得足够的合成胶原的基本要素,从而构成新的细胞——胶原单位,重建基质层,由此可见,大量维生素C的补充对角膜基质层的重建或修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无环鸟苷滴眼液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在随访期间中,观察组患者治愈后的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角膜瘢痕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环鸟苷滴眼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瘢痕的疗效高于单纯应用无环鸟苷滴眼液的疗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病程,且能够对角膜瘢痕起到抑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史伟云.重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的诊治[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4-6.

[2] 俞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2):201-203.

[3] 姜洋,李莹,王忠海,等.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延误治疗原因和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眼科,2012,21(3):172-177.

[4] 陈伟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89-1990.

[5] 胡志佳.地塞米松、维生素C联合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19.

R772.21

:B

:1671-8194(2014)05-0145-02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角膜炎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由疱疹病毒迅速播种而保护脑免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