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放疗对中期子宫癌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4-06-01 10:43宫玉典刘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瘤体中位腺癌

宫玉典刘文娟

(1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山东 烟台 265200;2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山东 烟台 265200)

术中放疗对中期子宫癌治疗效果的影响

宫玉典1刘文娟2

(1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山东 烟台 265200;2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山东 烟台 265200)

术中放疗;子宫癌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为妇科生殖道肿瘤首位,致死率极高,死亡人数占发病人数的1/2,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在切除肿瘤时使用高能电子书对残留的肿瘤组织进行大剂量的照射,其主要适用于手术切除效果不理想,或是肿瘤在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的情况,研究显示IORT可有效提高易复发肿瘤如胃癌,乳腺癌等的术后患者长期的生存率。IORT与常规外照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aton Therapy,EBRT)相比具有以下优点[2]:由于IORT是大剂量照射(15~25 Gy),所以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预防肿瘤细胞由于修复导致的肿瘤复发;由于是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后进行,可直视瘤床,所以可准确控制照射范围,在不伤害正常组织的情况下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术中放疗可明显缩短放疗时间,减少放疗不良反应。本研究使用术中放疗的治疗手段对子宫颈癌Ⅱb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术中放射治疗对子宫颈癌Ⅱb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为治疗子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确诊为宫颈癌Ⅱb期患者86例,患者均进行术中放射治疗,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2±25.3)岁,其中宫颈鳞癌51例,宫颈腺癌27例,宫颈鳞腺癌8例。

1.2 方法

术中放射治疗:先使用盆腔野6 Mv-x/15 Mv-x线射线外照射20 Gy,10次,装A点,15 Gy,2次,1周后行全子宫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进行盆腔MeV的β射线照射20 Gy,为防止照射正常组织,在进行术中照射时将膀胱、小肠、结肠等推出照射范围或用铅板进行遮挡,照射完毕结束手术。术后1周患者切口拆线出院。

1.3 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使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各组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期为从治疗开始到死亡或最近一次随访日为止,至2012年5月仍存活者的生存时间为截尾值。

2 结 果

生存期主要影响因素:表1为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率分析,Kaplan Meier单因素分析生存率结果显示腺癌的2年生存率最高,鳞癌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最高,鳞腺癌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无体质量下降者其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无体质量下降者,肿瘤瘤体直径为3~5 cm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高,瘤体直径6~10 cm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末妊年龄为36~42岁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高,其次是20~28岁、29~35岁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表2为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期,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的相对危险度最高(HR=3.94),说明肿瘤类型与体质量和末妊年龄相比,其对生存率影响最大。

表1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生存期

3 讨 论

IORT是在手术中对瘤床进行大剂量照射,杀伤残存肿瘤细胞,防止肿瘤术后复发的一种新型的放疗手段,其有很强的局部控制作用。IORT可对治疗剂量及治疗部位进行准确把握,由于是在术中进行可以直视需要放射的治疗部位,并能根据瘤床大小及残存瘤组织的大小对治疗剂量进行准确把握,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由于因为射线造成的内脏及皮肤的损伤。目前,IORT根据放射线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低能X射线系统(IntraBeam系统)及高能电子射线系统(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with electrons,ELIOT系统)。其中IntraBeam系统主要提供50 KV左右的低能量X射线,ELIOT系统主要提供3~12 MeV的高能量电子射线。目前术中放疗的适应证标准为:肿瘤直径应<2.5 cm;患者年龄应>50周岁;手术切除边缘应>1 cm;切除边缘阴性。本研究使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对手术结合IORT患者进行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腺癌的2年生存率最高,鳞癌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最高,鳞腺癌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无体质量下降者其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无体质量下降者,肿瘤瘤体直径为3~5 cm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高,瘤体直径6~10 cm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末妊年龄为36~42岁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高,其次是20~28岁,29~35岁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肿瘤类型的相对危险度最高(HR=3.94),说明肿瘤类型与体质量和末妊年龄相比,其对生存率影响最大。以上结果中,肿瘤瘤体直径大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与之前的研究的结果相似,瘤体直径<2 cm的患者其2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不高,这是因为瘤体直径<2 cm的肿瘤其肿瘤类型一般为腺瘤,腺瘤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较低。瘤体直径6~10 cm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最低,其原因可能是肿瘤恶性度高,易复发。末妊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子宫情况相关。

表2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期影响因素

[1] Del Car men,MG Eisner B,Willet CG.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nthe management of gynecologic and 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J].SMr Oncoll Clin N Am,2003,12(4):1031-1042 .

[2] 于月成,汪海丹,辛晓燕,等.术前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52例疗效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6):557-559.

R737.33

:B

:1671-8194(2014)05-0160-02

猜你喜欢
瘤体中位腺癌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的建立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