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2014-06-01 10: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废液血常规白细胞

韩 霜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生化室,河南 商丘 476300)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韩 霜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生化室,河南 商丘 476300)

目的 对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比较。方法 从我院选取8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人血液样本,分别采用两种分法进行血常规检验。A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B组采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A组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而检验后发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新型溶血素对血常规检验学红蛋白的水平明显偏高,但是能够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纠正。

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血常规;血红蛋白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得到完善,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同时检验时候利用的试剂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近年来无氰溶血素由于具有无毒且环保的优势,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青睐,因此给临床检测中所使用的传统溶血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本文主要对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帮助医师对新型溶血素的特点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对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更加准确,增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主要抽取我院体检正常的80例健康人血液样本,分别采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两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场资料

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病例中随机选取80例,其中男性为43例,女性为37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0.3±2.5)岁,以上抽取的研究对象的所有的自然资料具有均衡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将选择的80例血液样本分别采用两种溶血素进行血常规就检验,首先利用新型溶血素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为A组;利用传统溶血素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为B组。主要利用的仪器为SysmexF820半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稀释液主要为SYS稀释液(山东兰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血细胞分析仪用稀释液稀释,同时需要全血质控物,主要是对血液分析的质量进行控制。后由技术熟练的医师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血常规的检验,检测完成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检验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操作试验,发现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候的重复性要低于传统溶血素的检验过程。通过对血常规检验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发现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中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利用传统溶血素进行的检验(P<0.05),而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水平通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测后各个指标的水平比较

3 讨 论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也是患者入院必须进行检测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是患者有无贫血、炎症、感染、出血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血常规检测对于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病毒、细菌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更为重要[2,3]。通过本研究表明:利用两种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测所得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水平差异不显著,而血红蛋白的差异显著。

该检测主要是通过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及我国卫生部所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的参考,主要是该结果稳定并且安全可靠[3]。传统的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法去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是依据修改后的卡篷法,原理是其利用表面活性剂使红细胞膜出现溶解,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进而使血红蛋白进行氧化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化钾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比较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再通过光电比色法则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的测量[4]。新型溶血素为无氰型,利用新型的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测获得的血红蛋白相比传统溶血素稳定性相对较差,得到的结果效果不好,但是可以对该项目数值进行调整来对其进行适当的矫正,达到最佳的效果。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候,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能够引起红细胞的减少程度和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来确定患者的贫血程度。但是关于患者的贫血类型,还需进行红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学检查,除此外还需对红细胞其他相关的指标进行检测。

本文研究显示,从检测项目的重复性来看,传统溶血素的检测要比新型的溶血素稍好,表现为红细胞的溶解速度更快,检测的效率更高。但是从环境、生物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方面考虑,传统的溶血素中由于含有氰化钾以及亚硝基铁氰化钠等物质,所以经过对血常规检测完后,检测仪器流出的废液中含有部分氰化物,由于氰化物属于剧毒的物质,因此对于处理后的废液进行处理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5,6]。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和其他的生物毒素一样,一定要注意废物的处理,防止通过传染物进行传染;②当废液遇到酸时候,会进行反应生成氰化物等有害的物质,同时会释放有毒的气体,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废液和次氰酸钾进行碱化反应之前,一定要避免废液和任何酸进行接触[7,8]。由于传统溶血素还有氰化物,所以利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候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检验。而新型溶血素因为其中不含氰,因此对于操作者相对安全,同时仪器流出的废液处理也相对简单和安全。不管使用哪种溶血素进行检验,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在进行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要认真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做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和试剂的说明,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谨慎操作,同时稀释液、溶血素和清洗剂最好的利用原厂的配套产品。

通过上述实验,利用新型溶血素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的重复性不是十分理想,而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与利用传统血溶素进行检验的水平没有太大差异,血红蛋白的水平显著偏高,但是可以利用相应的方法可以进行改正。

[1] 王传新,王国礼.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及质量控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21-322.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25-126.

[3] Stotler BA,Kratz A.Analytical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poc Blood Analysis System: Experience at a Large Tertiary Academic Medical Center[J].Am J Clin Pathol,2013,140(5): 715-720.

[4] 解新良,谢尚光.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9,45(21):150-151.

[5] 孙荣武,王鸿利.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0-261.

[6] 解新良,谢尚光.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5(21):134.

[7] Shah VB,Shah BS,Puranik GV.Evaluation of non cyanide methods for hemoglobin estimation[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1,54 (4):764-768.

[8] 李保才.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37-438.

R446.1

:B

:1671-8194(2014)05-0172-02

猜你喜欢
废液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含碱废液焚烧炉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MVR技术在化机浆废液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