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牵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4-06-01 10: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病患腰椎间盘手法

丁 伟

(北京石景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043)

扳牵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丁 伟

(北京石景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043)

目的 研究扳牵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protrusion,LD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入院就诊的206例LDP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扳牵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腰痛评分为(1.82±0.79)、腿痛评分为(0.91±0.21),均显著小于治疗前的(5.84±1.59)、(2.15±0.70),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12±0.81)、(1.11±0.78)。观察组治愈率为31.07%(32/103)、总有效率为91.26%(94/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45%(19/103)、80.58%(83/1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扳牵手法治疗LDP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扳牵手法;应用价值

LDP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个部分(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程度不同的退行性病变。而后由于外力因素作用,使得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经破裂之处脱出至后方或者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脊神经根受刺激或者压迫,产生病患腰部疼痛,单侧或者双下肢麻木以及疼痛等临床症状[1]。LDP以腰4至5、腰5至骶1发病率最高,大约占所有LDP的95%[2]。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扳牵手法治疗LDP病患,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入院就诊的206例LDP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2例,女94例;年龄在29~78岁,平均(43.7±7.9)岁;病程(9.8±5.9)年。所有病患均伴随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腰部、下肢发麻等症状。经CT和MRI检测,发现椎间盘存在不同程度突出,其中L3~L4节段突出39例,L4~L5节段突出68例,L5~S1节段突出71例,多节段28例。所有病患均符合WHO诊断标准。采用随机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03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各方面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扳牵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准备手法采用按、压、滚等手法在病患背部沿着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按摩至腰骶部,在采用滚法按压手法线路重复3次。叮嘱病患仰卧并双手拉住床头,术者用双手握住其足踝,45°牵伸1 min,连续3次。术者用一手按压病患L3、L4,另一手托住对侧膝关节,使其关节向后伸至一定程度,然后双手同时相对交错用力,可听弹响声。而后用一手按压病患L4、L5处,一手扳起病患对侧肩部,两手同时交错用力,左右各一次,每天1次,约20 min。手法结束之后,让病患卧床休息半小时。并让病患每天做规律的腰背部肌肉锻炼,且注意避免下肢伸直时搬取重物,避免扭伤腰部,使病情加重。两组均采用硬板床,且进行营养神经类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疗效。

1.4 疗效评价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Mensor对腰椎间盘手法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腰腿痛等症状消失,病患活动不再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呈阴性,但腱反射能力减弱且肌力减弱,其疗效率≥90%。显效:腰腿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偶尔会有背部以及肢体痛,但是不影响其肢体活动,侧弯以及拉氏实验改善,其疗效率≥70%。有效:腰腿痛等症状有所减轻,腰部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脊柱侧弯受限,运动疼痛受限,生活能自理,其疗效率≥30%。无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以及体症没有好转,其疗效率<30%。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病患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腰痛评分为(1.82±0.79)、腿痛评分为(0.91± 0.21),均显著小于治疗前的(5.84±1.59)、(2.15±0.70),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12±0.81)、(1.11±0.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病患疼痛评分对比(例,)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病患疼痛评分对比(例,)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n 腰痛 腿痛①观察组治疗前 103 5.84±1.59 2.15±0.70②观察组治疗后 1.82±0.79*△ 0.91±0.21*△③对照组治疗前 103 5.67±1.20 2.17±0.81④对照组治疗后 2.12±0.81# 1.11±0.78#①VS② t 22.979 17.220 P 0.000 0.000③VS④ t 24.885 9.567 P 0.008 0.013 0.000 0.000②VS④ t 2.691 2.513 P

2.2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为31.07%(32/103)、总有效率为91.26%(94/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45%(19/103)、80.58%(83/1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疗效对比(%)

3 讨 论

按摩治疗LDP的机制主要是以下三方面:①纠正病患小关节紊乱以及滑膜嵌顿。②调整突出髓核和神经根位置,使神经跟处粘连松解。③增加髓核内压,从而促进破裂髓核被吸收。扳牵手法是按摩治疗LDP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纠正病患小关节紊乱、调整突出髓核和神经根位置等作用,达到改善病患腰腿疼痛症状的作用[4]。

LDP在中医中属于“痹症”、“腰痛”范畴,《内经》将其归为六经病。从临床征候上分析,LDP属于腰背部“督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两经气血运行失调所致,扳牵手法能够“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因此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病患腰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符合周运峰,王晓艳[5]等人的报道。这可能是因为扳牵手法治疗LDP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综合作用。首先扳牵手法治疗可以增加病患血液中内啡肽(endorphin)含量,并降低致痛物质5-HT含量,从而起到镇痛作用[6]。还能使腰椎在旋转过程时紧压神经根突出物使其远离神经1厘米左右,进而使得突出物和神经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起到松解神经根粘连作用。神经根水肿会使神经根内压升高致使病患产生根性坐骨神经痛,扳牵手法可以改善病患血液以及淋巴循环,消除水肿,从而达到减轻并且消除病患坐骨神经痛症状以及体征[7]。笔者对比两组疗效,发现观察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与郑秀华,张挺[8]等人报道相符。这可能是因为在治疗LDP的时,舒经活络以及散寒活血是关键,而这正是扳牵手法优势所在[9]。虽然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纠正病患椎间盘突出问题,然而不少文献报道显示其复发率比较高,且手术治疗仍是病患比较难接受的方式[10]。扳牵手法疗效显著,在治疗时,术者需熟练掌握好手法全部要领。在采用抖、扳等手法时,切忌用力过猛,不能超过病患可承受范围。若用力过猛,很可能造成病患副损伤。在手法实施前,术者应该详细了解病患体质、具体病变位置以及耐受能力。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从而达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扳牵手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病患痛苦少、医疗费用低、无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荐。

[1] 钱跃,张剑平,戴晓焕,等.硬膜外麻醉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19):143-144.

[2] 张军,韩磊,卢敏,等.侧卧旋转牵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规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9):48-49.

[3] 孙运强,陈肇辉,易洪波,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牵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0例报告[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 20(3):160-162.

[4] 张军,韩磊,王芃,等.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2):84-86.

[5] 周运峰,王晓艳,焦凡,等.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40例[J].河南中医,2010,30(10):980-981.

[6] 赵明新,高英雪,田伟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J].颈腰痛杂志,2013,34(1):85-86.

[7] 李远贵.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9,32(6):1-3.

[8] 郑秀华,张挺,徐海红,等.腰椎牵引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3,25(6):51-53.

[9] 唐玉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J].广西医学,2009,31(11): 1737-1738.

[10] 蔡淑锋,方光辉,李恩治,等.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0-1472.

R681.5+3

:B

:1671-8194(2014)05-0187-02

猜你喜欢
病患腰椎间盘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七步洗手法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