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1例

2014-06-01 10:43廖小凤蒋海燕李惠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抗人O型头孢

廖小凤 蒋海燕 李惠玲

(广东省云浮市中心血站,广东 云浮 527300)

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1例

廖小凤 蒋海燕 李惠玲

(广东省云浮市中心血站,广东 云浮 527300)

头孢类抗生素;抗体;交叉配血

药物可引发的抗体可出现DAT阳性[1,2],近几年来,药物引起的DAT阳性已被分成4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头孢类抗生素抗体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年龄65岁,有生育史,O型RhD + 血型,行左肾切开术取石,口服头孢克肟、蛇毒凝血酶等治疗。血常规:RBC1.9×1012/L,Hb 57g/L,HCT 0.175。生化常规:Na 147 nmol/L,K 4.5 nmol/L,BUM 12.6 μmol/L,Cr 334 μmol/L。无输血史,自述有过敏史,但过敏源不详。临床遗嘱拟输注O型红细胞400 mL予以治疗,改善患者贫血症状。输血科取三袋O型RhD(+)RBC与患者进行相容性实验(凝聚胺介质),均出现主侧相容,次侧不相容的格局。遂送本中心血站寻求解决方案。

1.2 方法

1.2.1 试剂

抗-A、抗-B(单克隆抗体)正定型试剂由长春生物制品所和北京金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提供,A、B、O型标准红细胞及抗人球蛋白、凝聚胺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2 血型正、反定型检查

将献血者样本红细胞洗涤3次后配成5%红细胞悬浮液,与单克隆抗A、抗B作正定型试验;取患者血浆与标准A、B、O红细胞作反定型试验;放散试验:取1 mL患者压积红细胞,用预冷的生理盐水洗涤5次以上;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加入1 mL盐水,56 ℃放散10 min,3000 rpm离心1 min后取上清液备用。

1.2.3 抗体筛查实验

①头孢克肟致敏红细胞制备,参见文献[3]:1 mL红细胞,300 mg头孢克肟,10 mL PBS(pH 6.0),37 ℃孵育1 h,期间不断摇动,孵育完毕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去尽上清,PBS悬浮红细胞备用。②头孢克肟抗体筛查实验:患者红细胞放散液加致敏红细胞为检测管,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清为阴性对照。③ABO血型意外抗体筛查实验:患者红细胞放散液加抗体筛选细胞抗体筛查试验。④抗人球蛋白实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

2 结 果

2.1 ABO血型鉴定

正反定型相符,患者为O型。

2.2 抗体实验筛查实验

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可检出头孢克肟抗体,而与筛选红细胞无反应性。

表1 抗体筛查实验反应格局

2.3 抗人球蛋白实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广谱(++),抗-C3(+);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

3 讨 论

服用青霉素、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磺胺、甲基多巴等药物后,可以引起体内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可以药物本身反应,也可与固有的红细胞抗原反应,从而引起DAT阳性,免疫性红细胞破坏,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现象而导致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DAT阳性一般分成四种机制:药物吸附、免疫复合物、非特异性吸附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的膜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被红细胞吸附引起,引起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从而对交叉配血实验造成干扰[4,5]。

本案例中,患者血型鉴定结果清晰,正反定型相符合,很容易判定为O型。但在输血前的配合性试验中,均表现为主侧不合,鉴于患者为65岁女性患者,有生育史,我们很自然怀疑是意外抗体致敏自身红细胞干扰交叉配血实验,在后续的直接实验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似乎也提供了证据[6]。然而,免疫性抗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吸收和放散的特性。但在本案例中,患者的红细胞放散液抗体筛选阴性,而与头孢克肟致敏红细胞反应呈阳性,故最终判断为非免疫性抗体(头孢克肟抗体)吸附至红细胞表面干扰试验。

与药物相关的DAT的阳性反应是因为其非依赖性抗体产生的机制,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氨苄)是此种机制中主要的典型药物。红细胞被头孢菌类药物包被后,与正常血浆共孵育将以非免疫学方式吸附吸收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蛋白等等。临床如果发生了此种情况,DAT阳性反应将会在抗球蛋白试剂与许多血清蛋白(不仅仅是抗-lgG或者抗-C3)反应中看到。

约有4%的患者接受了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治疗发展为DAT阳性,当再次使用此类药物,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由于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涉及补体,所以不发生血管内溶血,而是在网状内皮系统破坏[7]。除了前述提到的非免疫的蛋白吸附机制外,头孢菌类抗生素也可以通过通常描述的青霉素药物吸附机制,或者免疫复合物机制,甚至产生药物非依赖性自身抗体的方式产生DAT阳性反应,使用新2代或者新3代头孢菌素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的病率以及病情似乎有所增加。

鉴于患者行肾切开手术,且术后Hb较低,为避免术后感染,我们建议临床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而改用其他有效抗生素治疗,同时避免患者红细胞继续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继续加重贫血症状。鉴于患者的Hb 57 g/L,有较强的输血指征,建议临床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以便快速改善患者贫血。在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输注同型洗涤红细胞2U 3 d后,复查患者血常规,Hb从入院的57 g/L提升到85 g/L,提示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超剂量用药或者不按处方服药等导致的DAT阳性从而导致患者贫血发生或者加重的情况较为隐蔽,不容易为临床所觉察,只有贫血症状发展到相当一定程度需要通过输血治疗纠正贫血,才会因为配血不合而引起觉察。抗生素类抗体导致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测,本案例中,通过了血清学的检测,最终确定患者是由于使用了头孢类抗生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并通过及时更换使用抗生素以及输注洗涤红细胞等适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白雯,李亚红,高慧.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例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1):66.

[2] 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 (8):1111-1112.

[3] 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6-307.

[4] 陆玉凤,韩海年,邵峰,等.头孢类药物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7):501.

[5] 郭萍,杨通汉,姚富柱,等.氨苄青霉素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50.

[6] 王德付,沈江涛,倪晓丹,等.25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回顾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52-2753.

[7] 张瑛,张亚仙,郎少磊.两例肾透析患者引起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和[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15-1215.

R978.1

:B

:1671-8194(2014)05-0196-02

猜你喜欢
抗人O型头孢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用于交叉配血的价值对比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浅谈O型橡胶密封圈的装配与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