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系统化干预模式的效果观察

2014-06-01 10:43李鸿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医嘱心率

李鸿妍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系统化干预模式的效果观察

李鸿妍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3200)

目的 对系统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药物治疗后进行护理,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心理状态、住院时间、遵医嘱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情况及医嘱遵行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大幅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遵医嘱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冠心病;系统化干预模式;心理状态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及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下,冠心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1]。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指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引发供血不足[2],给心肌功能造成损害而引发的心脏病。已有临床实践[3]证实,在临床上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促使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我院在为冠心病患者展开治疗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干预模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与冠心病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49例,女39例,患者年龄为48~73岁,平均年龄为(62.1±3.4)岁;病程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5±0.7)年;其中心绞痛46例,心肌梗死42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展开药物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对患者病情予以全面评估、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展开评价,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在干预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进行测定,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遵医嘱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心绞痛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心率为(94.6±9.2)次/分,收缩压为(19.2±2.8)kPa,心绞痛发生率为21.4%(9/42);观察组心率为(70.2±5.3)次/分,收缩压为(23.2±1.5)kPa,心绞痛发生率为8.7%(4/46)。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及SDS评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住院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9.2±3.5 68.7±5.4 80.2±4.6 67.3±4.8 22.5±3.1观察组 79.5±2.8 61.5±4.2 79.8±4.8 62.1±4.1 15.7±2.4

2.3 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对比

对照组医嘱遵行率为66.7%(28/42),观察组医嘱遵行率为91.3%(42/46),观察组医嘱遵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下,肥胖及超重人数逐渐增多,而这二者是冠心病重要致病原因。冠心病不仅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具有较高病死率及复发率。药物治疗是现阶段冠心病常用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促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4]。

我院在为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展开护理工作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干预模式展开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对患者病情予以全面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予以全面评估,通过经常性沟通把握患者心理及一般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②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进展及不良后果,介绍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告知其药物治疗的优缺点,药物安全性和起效情况,以及治疗中积极配合的重要性等。指导患者放松情绪,以正确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③心理护理:在治疗全程以热情、诚恳的态度接待患者,对其倾诉予以耐性倾听,并适时给予关怀、同情并表示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为其介绍病房、医院环境及主治医师医疗水平,增强其治疗信心;为患者列举成功治疗者,或可邀请成功治疗者亲至病房,与患者沟通,给予其有力鼓舞。④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展开治疗时对患者体征、心电、压力曲线改变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做好急救药物准备工作。仔细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⑤遵医嘱指导: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督促其遵医嘱连续服药,不可停用;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给肝肾造成过重负担。⑥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贯彻少食多餐原则,进食易消化、低热量、低脂及清淡食物,禁烟酒,确保排便顺畅。⑦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合理运动计划,选择太极拳、慢跑等适宜活动,避免运动时间过久或剧烈运动。⑧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对饮食加以注意并展开定期复查,出院后护士每月展开1次电话随访,对患者情况予以及时了解;为患者免费测定血糖及血压,利用手机短信对患者居家治疗予以不定时督导,促使其社会支持感及遵医嘱意识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情况及医嘱遵行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大幅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遵医嘱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9-40.

[2] 回长玲.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99-100.

[3] 柯月兰,黎观妹,孙小霞.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3-5.

[4] 陈惠芳.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6-357.

R473.5

:B

:1671-8194(2014)05-0204-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医嘱心率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心率多少才健康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