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64例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4-06-01 10:43张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肺性肺源心脏病

张冬梅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64例的临床护理分析

张冬梅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将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加氧疗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病情改善强,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临床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是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病死率较高。肺源性心脏病大多都是因为患者反复感染风寒、肺伤气弱、痰饮留滞、气道不畅所引起。临床上分为缓解期、急性加重期,而急性加重期常伴机体严重缺氧,长期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因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是治疗及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慢性肺心病的的主要手段。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标准。随机将64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4±2.2)岁,平均病程(16.4±5.4)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6±2.5)岁,平均病程(14.4±4.8)年;其中伴有慢性并发阻塞性肺气肿41例,支气管哮喘15例,支气管扩张8例。心功能分级Ⅱ级41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炎、扩张支气管、改善心、肺功能及止咳祛痰、吸氧以及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措施。

1.2.2 对照组采用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在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

1.2.3 对照组常规护理:①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控制适宜,病室内安静、清洁。急性期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应采取半卧位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痰液,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勤翻身,以防止褥疮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神志、心率、脉搏、血压等,观察咳痰、排出痰液量及变化情况,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发生。②饮食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瘦肉、豆腐、蛋、鱼、新鲜蔬菜、水果等。做到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要给予低钠盐的摄入量,糖的摄入不易过多,因为糖多易引起患者有痰液黏稠,影响呼吸道畅通,加重病情。

1.2.4 治疗组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思想情绪进行细致沟通,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给予患者正能量,排出患者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②氧疗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患者急性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一般都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浓度控制在24%~28%,15 h/d,控制给氧流量及浓度,是预防高浓度吸氧导致肺性脑病的并发症发生,有效氧疗是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③并发症的护理:①消化道出血:慢性肺心病后期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面色苍白、血压降、休克等。常伴有由大量失血造成血容量减少导致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抗休克与迅速补充血是首选的抢救措施。因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早期识别,也就是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可快速行有效的止血措施止血治疗,严密观察血压、呕吐物、粪便颜色等病情变化,以及认真细致的行系统科学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②肺性脑病:主要是肺部损害使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而肺部循环障碍及肺动脉高压加重脑组织的损害,从而引起肺性脑病。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而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扑击性震颤,肌阵挛,严重时可引起脑出血、脑疝等,改善呼吸功能首选的治疗措施。因此严密观察肺性脑病临床症状,发现问题立即进行采取措施。③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由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感染等原因所致,最多见症状是室性房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见房颤房扑或房室传导阴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应严密监测心电图的监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做对症处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例)

1.3 疗效评定

①显效:患者咳喘现象明显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发绀、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达到1 级以上;②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为1级;③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型资料采用χ2分布检验方法,计量型资料采用t分布检验方法,所有计量型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高度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护理疗效进行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此病发病率较高易复发,晚期会导致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识别并发症,也就是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加之行系统综合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并对降低病死率及对患者的预后恢复起着关键的重要。本组实验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综合护理能够迅速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

[1] 赵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633-634.

[2] 沙吉.10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18.

[3] 刘菊香.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物应用,2012,6(22):99-100.

[4] 杨小焕.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356.

[5] 苏凤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5):638-639.

R473.5

:B

:1671-8194(2014)05-0235-02

猜你喜欢
肺性肺源心脏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关注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S100β和MBP水平测定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