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指导家庭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运动康复效果的观察

2014-06-01 10:43李红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后遗症患侧中风

李红玉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 益阳 413002)

护理指导家庭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运动康复效果的观察

李红玉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 益阳 413002)

目的 探讨护理指导家庭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康复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2、4、8、12周时的运动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4、8、12周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指导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指导;家庭干预;中风后遗症;康复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的遗留症状,临床上以吞咽功能障碍、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俗称“偏瘫”、“半身不遂”。中风在我国发病率约120/10万,其中75%不同程度丧失了劳动力[1]。因其致残率高,使患者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尽早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以及科学、有效的家庭护理,可使中风造成的残疾明显减轻,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为了探讨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的护理方法,笔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对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教育指导,如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估,家属参与一系列适合改善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2]。均经MRI或CT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8例,实验组30例。2组性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及MRI或CT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护理干预、康复指导训练及家属配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及训练,对学习能力低的家属作重点指导,直到实验组家属完全掌握为止,及时督促家属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患者护理中,向家属强调陪护家人在患者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身心健康及护理常识的掌握程度,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2.1 被动功能训练

1.2.1.1 床上体位的正确摆放。良肢位是为防止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能起到预防骨骼肌畸形、压疮,向大脑输入正常冲动以及增加患者对患侧感知能力的作用。因此,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贯穿在中风偏瘫后的各个时期[3]。①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肢体位于下方,患肩向前伸展外旋、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掌心向上、手指伸直,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置一靠枕以支撑躯干。②仰卧位时头部枕于枕头上,躯干伸展,胸椎勿屈曲,患肩下方置一枕,以使患肩尽量向前,患侧上肢伸展,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直沿体侧放置于枕头上,使其略高于躯干。③健侧卧位:患肩前屈约90°,患侧上肢向前伸展,用枕头支撑,伸肘伸指,下肢患侧下置一枕头,屈髋屈膝,且髋稍内旋。健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可轻微屈曲,每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1.2.1.2 关节活动训练: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4]。因此在中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 h,脑出血患者在病后10~14 d),就应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制订训练方案,教会患者和家属多种康复训练技能,对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对其肩、肘、腕、髋、膝、踝、指(趾)关节进行伸展屈曲、旋转等,每天2~4次,每次10~40 min,每次每个动作重复3~5次。训练时由上到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缓慢进行各关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每训练结束,均应协助患者将其肢体置于良肢位,并观察其生命体征情况,避免运动过度,造成新的伤害。

1.2.2 主动功能锻炼

肌力恢复到4级即应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包括:①肩关节向前、向上及向后向下。②健手交叉扣住患侧手指作向上及向后举起患手至尽处,保持10 s,然后缓慢放下,重复5~10次,用健手带动患侧手肘及手腕作向上及向健肩方向拉动,重复5~10次。③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指导患者抬高臀部,使骨盆呈水平位,先由护士或家属一手下压患侧膝关节,另一手轻拍患侧臀部,刺激其活动,帮助伸展患侧髋部。④下肢的屈伸练习,每个关节屈伸训练重复8~10次。⑤起坐训练,鼓励患者尽早从床上坐起来,由侧位开始,健足推动患足,将小腿移至床缘外,坐位时保持躯干直立,可用大垫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桌上,防止身体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软枕以防肘部受压。

1.2.3 手功能锻炼

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可以通过训练手指抓握和精细动作的活动来进行。①握球练习:缓慢用力握紧弹性小球保持10 s,放松2 s为1次,②握棒练习:缓慢用力握紧香蕉粗细的弹性或硬质小棒,保持10 s,放松2 s为1次;③侧面捏握练习:从桌上侧面提起一张硬纸片再放下为1次;④指尖捏握练习:从桌面上捏起一细小物体如针或豆再放下为1次;⑤手指捏握练习:用正确姿势握笔练习写字,或练习使用筷子;⑥柱状物抓握练习:从桌上握起水杯再放下为1次;⑦环状抓握练习:从水杯上方杯口处把杯子从桌面上拿起再放下为1次;⑧提物练习:拇指除外,其余四指弯成钩状提起袋子、水壶等,拿起放下为1次;必要时可增加重量;⑨分指练习:将弹性橡皮筋套在相临两手指上,用力分开后坚持一会然后放松为1次,可逐渐将皮筋套于手指远端增加难度进行练习;⑩并指练习:手指伸直,手指近端关节微屈,相临两指并拢夹住厚纸片的一端,另一只手捏紧纸片另一端,相互对抗用力向两端拉,坚持数秒为1组。

1.2.4 评定方法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第2、4、8、12周进行评分。采用由Janet H Carr和Roberta B Shepherd等发展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量表)[3]进行运动功能评定。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根据分数将运动功能障碍分为轻型(33分以上)、中型(17~32分)、重型(0~16分)。2组评定均由固定的护士执行。

1.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组患者不同时间M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MAS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我国是世界上中风后遗症患者较多的国家之一,大量的患者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家庭护理干预是医院治疗康复的必要补充,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者,家庭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性最了解,是他人不能替代的,且患者也愿自己亲人照顾。研究表明家庭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系[5]。家属是患者主要的照顾者,也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帮助者和支持者,他们所掌握的康复知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6]。尤其在医师指导下的家庭成员参与进行的康复更加值得提倡[7]。本研究中实验组入院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运动康复指导训练,结果显示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提高,说明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建立一种由家庭成员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的康复治疗体系在我国是值得提倡的。医务人员耐心正确的康复指导,患者的主动参与,家属的积极配合督促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有助于患者尽快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1] 赵建功.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与家庭护理[J].光明中医,2008, 23(1):110-111.

[2] 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380.

[3] 王永炎,谢雁鸣.实用中风病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5.

[4]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36.

[5] 詹小平,郭秀婷,陈向女.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7(28):512-513.

[6] 陈全花,王文菊,娄百玉.住院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98.

[7] 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6-7.

R473.74

:B

:1671-8194(2014)05-0239-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患侧中风
更 正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