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6-01 10:43卜淑芳刘喜灿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肌张力张力康复训练

陈 坤 卜淑芳 刘喜灿

(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 坤 卜淑芳 刘喜灿

(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卒中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巴氯芬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4 d、28 d时采用改良Ashworth法、Brunstrum分级对患者肌张力的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14 d、28 d时观察组患者Ashworth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Brunstrum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时给予巴氯芬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巴氯芬;脑卒中;肌张力障碍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症,患者治疗后常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肌张力增高较为常见,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关节周围肌张力平衡功能下降,处于持续痉挛状态,同时伴随严重的肌肉疼痛,出现明显活动受限[1]。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脑卒中患者残疾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男52例,女4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9.66±4.35)岁,其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41例,患者入院后均经MRI及CT诊断,同时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严重意识障碍、昏迷患者;脑外伤、脑肿瘤、代谢障碍、脑寄生虫病、哺乳及妊娠妇女;合并肾、肝、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发病后均接受抗凝、溶栓等内科药物常规治疗,给予两组患者康复训练:通过运动再学习疗法及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按摩及其他物理疗法;患者发病后2天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将诱发主动运动及刺激本体感觉运动为重点,患者病情康复后尽早行坐起、站立、上肢、翻身、步行及手功能训练等,尽早接受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及作业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巴氯芬(生产公司:卫达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090018)5 mg,每天3次,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间隔3 d药物使用剂量增加5 mg,直至增加至所需剂量,连续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14、28 d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采用改良Ashworth法对患者肌张力改变情况进行观察、采用Brunstrum分级对运动障碍程度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14、28 dAshworth评分比较

治疗14、28 d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14 d、28 d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

2.2 治疗14、28 d Brunstrum评分

治疗14、28 d后观察组患者Brunstrum评分分别为(2.35± 1.69)分、(2.11±1.77)分,参考组患者Brunstrum评分分别为(2.98±1.52)分、(2.67±1.38)分,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卒中偏瘫后患侧肌力下降同时,运动模式亦发生相应改变,在对中枢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时,除了需要对肌力进行考虑外,同时需要注重姿势控制、运动协调、肌张力的维持,传统临床评估时将肌力作为重要的评价运动功能障碍的指标[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即使经治疗,患者肌张力出现相应增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正常运动模式转变及分离运动的出现,肢体康复过程中受到较大阻碍,活动受限严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3]。现代临床认为脑梗死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的重要原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协调性降低,从而引起髓脊运动障碍,因此在偏瘫康复训练中,有效降低过高肌张力,提高协调功能及动作平衡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单突触通路兴奋性明显增加,反射活动迅速增强,上肢肱二头肌及下肢股四头肌均出现痉挛[4]。巴氯芬作为临床常用解痉药,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可作为脊髓骨骼肌镇静剂及松弛剂,药物刺激GABAβ-受体,并对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在脊髓的传递,有效解痉[5]。口服巴氯芬使得锥体束受损后骨骼肌痉挛状态得到有效缓解,肌张力明显下降,骨骼肌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然而药物使用期间,初始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轻微暂时性症状[6],如恶心、嗜睡、头晕、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同时亦有较少神经精神病学、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时,初始剂量为5 mg,之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14、28 d时Ashworth评分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Brunstrum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见,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巴氯芬治疗有助于缓解肌张力障碍,改善其肌功能,提高其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1] 张志远,冉鹏飞.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99-100.

[2] 尹帅领,刘扬,卜淑芳,等.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65-66.

[3] 王桂华,关莹,马晓东.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7,35(4):41-42.

[4] 牟欣,茅敏,白杨,等.分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512-514.

[5] 徐翔.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附43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112-113.

[6] Gladstone DJ,Danells CJ,Black SE.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a critical reviewof its measurement properties [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2,16 (3):232-240.

R743.3;R746

:B

:1671-8194(2014)05-0125-02

猜你喜欢
肌张力张力康复训练
巧测水膜张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论张力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