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民乐的种子——“阳光杯”第一届青少年民族乐团艺术节开锣

2014-06-06 09:29本刊作者
乐器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民乐艺术节

本刊作者/柳 蕾

2013年年底,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几个月后,委员会以及多个主办和协办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阳光杯’第一届青少年民族乐团艺术节”信息。这是委员会践行民乐普及活动的开场大戏,以团体展演的方式囊括更多的民乐演奏者,体现了学会在普及活动的核心思想。

3月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举行了本次艺术节的新闻发布会。民族管弦学会主席刘锡津、学会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王书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组委会副主任刘裕升等各界新闻单位和主办、协办单位领导悉数出席。

首届艺术节活动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承办,博雅华颂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优视环亚影音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博和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新闻发布会形式简洁,但不失隆重。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刘锡津主席和中国音乐学院沈诚校长为艺术节宣传海报正式揭幕,也正式宣告艺术节工作进入全面报名阶段。据悉,艺术节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南、山东、贵州等省市设有报名点,此外还有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作为北美报名点,报名于5月15日截止。首届艺术节预计有海内外几十家青少年民族乐团报名,将达到上千人的参赛规模。发布会上,艺术节也发布了向社会征集志愿者、赛事冠名和企业赞助等消息。

艺术节活动包括:乐团展演比赛、音乐会、观摩交流、学术研讨会、青年指挥家研修班、专家课程。乐团展演比赛设有两个组别:民族乐团组(35人以上),分小学、中学、专业、海外;民族室内乐组(5人以上20人以内),室内乐团、民乐组合或者单一乐器组合,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民管学会和艺术节组委会主要领导对首届“阳光杯”艺术节做了多方位的解释和说明。所有参赛乐团要准备两首作品,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刘锡津主席在发布会上说道:“2014年是民族管弦学会的推进之年。2013年成立的普及民族音乐委员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委员会有几件大事,‘阳光杯’是其中一项,比赛以青少年为主体,为学会的开创之局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也赵塔里木也表示,以乐团的形式参加活动是民乐界的一次创造性活动。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说道:“本次艺术节举办是在契合大力繁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举办的,是利国、利民的艺术活动。本届艺术节委员会和组委会的成员既有国家院团领导,又有专业院校教师,既有普通学校老师,还有一批社会上多年从事青少年艺术活动的社会机构和组织,涵盖了民族音乐普及的所有层面。”

刘锡津主席在发布会感慨,他说:“其实,现在的好民乐作品是又多又少。很多作曲系的学生也在写,但是大家都喜欢的还是少,我们还是在大声地呼吁那些好的、长期在舞台上保留的作品越多越好。也许下一次会有规定和委约,因为第一次不知道全国各地的水平,如果作品难度太高,就会把一些人挡在门外,不能参与。不过学会的确也有过先例,那些获得了金奖新作,成为了青年乐团的展示的规定曲目,这是个良性的循环:好作品带动学生的演奏,孩子的演奏激发作曲家的创作。

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表示,举办“阳光杯”是他们切入实际工作、搭建平台的第一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委员会会把民族管弦艺术普及推向百姓社区,推向更为基层的大众生活中。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民乐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民乐国祥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艺术家的文艺抗“疫”
——访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柴京云、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二胡演奏家柴帅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The Opera Among the Operas”: A Review on Mozart’s Masterpiece Don Giovanni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