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2014-06-07 0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抽液胸膜炎胸水

王 铮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比较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王 铮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比较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58/60)明显比对照组76.7%(46/60)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5.2±2.5)d明显比对照组(9.7±3.2)d短(P<0.05),胸膜增厚(1.2±0.2)mm明显比对照组(2.3 ±0.4)mm小(P<0.05)。结论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较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单侧中、大量胸腔积液,且胸水未形成包裹分割,均知情同意;将有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排除在外[1]。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为(28.2±10.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9~42岁,平均年龄为(26.8±10.7)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方法:运用半年短期抗痨方案(2HRZE/4HRE)治疗两组患者,前2个月让患者口服0.3 g异烟肼(INH)+0.45 g利福平(RFP)+0.75 g乙胺丁醇(EMB),每天1次,同时口服0.5 g吡嗪酰胺(PZA),每天3次;后4个月让患者口服0.3 g异烟肼(INH)+0.45 g利福平(RFP)+0.75 g乙胺丁醇(EMB),每天1次。治疗第1个月均在患者口服药物的同时让其口服10 mg强的松激素治疗,每天3次,直到B超测定胸水厚度在1.5 cm以下,之后定期定量减少激素用量直到停用,每5天5 mg。然后给予观察组患者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将中心静脉导管放置其中,让胸水自然流出。可以用限速夹对流速进行有效的调节,2~3 d胸水基本流静后将0.2 g异烟肼+0.2 g丁胺卡那+5 mg地塞米松注入胸腔内,将引流管关闭,2 d后开放引流,直到没有胸水流出,再次将0.2 g异烟肼+0.2 g丁胺卡那+5 mg地塞米松注入胸腔内,夹管2 d后开放,当B超证实残余胸水厚度在1.5 cm以下后拔管,拔管指证为胸水引流量在50 mL/d以下;给予对照组患者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运用B超对穿刺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初次将600 mL胸水抽取出来,然后定量对胸水进行抽取,每次1000 mL,同时在每次胸腔穿刺术后将0.2 g异烟肼+0.2 g丁胺卡那+5 mg地塞米松注入胸腔内,当B超证实残余胸水厚度在1.5 cm以下时停止胸腔穿刺治疗[2,3]。

1.3 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患者没有显著胸膜肥厚粘连,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者的胸膜增厚0.5 cm以下,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的胸膜增厚0.5 cm以上或胸腔积液形成分割包裹性,则评定为无效[4]。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58/60)明显比对照组76.7%(46/60)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和胸膜增厚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5.2±2.5)d明显比对照组(9.7±3.2)d短(P<0.05),胸膜增厚(1.2±0.2)mm明显比对照组(2.3±0.4)mm小(P<0.05)。

3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一种胸膜炎症,极易引发纤维素性渗出,提高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含量,胸膜中有积液沉积,对血管再通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使胸膜炎症加重。因此,患者发病后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将其胸腔积液抽取出来,从而促进胸腔内纤维蛋白沉积的极大减少。如果胸腔内沉积大量纤维蛋白,很有可能有日益增厚的包裹性胸膜形成,对肺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对胸水进行引流的过程中,将地塞米松、丁胺卡那等注入到患者胸腔中能够促进小范围抗痨药物浓度的有效提升,使杀菌功效得以增强,从而将炎性反应减轻到最低限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胸膜增厚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充分说明了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较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刘风霞,战云飞.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24):89-91.

[2] 李洪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 107-108.

[3] 高卫红,袁东运.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10,27(2): 132-133.

[4] 郑磊.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 1138-1139.

R521.7

B

1671-8194(2014)36-0129-01

猜你喜欢
抽液胸膜炎胸水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更正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诊断体会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
胸水CEA、CD40、CYFR21-1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