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云山屯防御性军屯到商业性商屯的转变

2014-06-07 13:07郝占鹏
山西建筑 2014年18期
关键词:防御性缓冲带屯堡

唐 瑀 郝占鹏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1 历史概况以及地理简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有德为征南将军,率30万大军从中原远征云南讨伐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史称“调北征南”。平定叛乱之后,为了防止当地少数民族部族反叛,稳定西南边疆,命令征南部队就地驻扎,垦荒耕作。又由于明代贵州山区人口稀少且少数民族居多,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落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廷又向云贵一带调迁人口,史称“调北填南”。经过600年的生存和发展,这些人民结合当地文化,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1.1 屯堡

屯,有聚集、驻守之意,主要指屯兵、屯田、屯垦等。堡,原指具有防御性围护的聚落,是防御与居住的结合体,后主要指有城墙的村庄。文章所研究的云山屯是明朝初年“调北征南”平定云贵地区之后实行屯田制的产物,是一种集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聚落。

1.2 云山屯(云山村)

云山屯聚落属于安顺屯堡聚落,是安顺市区以南18 km处云峰八寨其中的一个屯堡村寨(云峰八寨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建于明代调北填南时期)。其地处贵州高原中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上,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8 km的黔滇古驿道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4',北纬26°17'。海拔在1 300 m~1 400 m之间。聚落坐落在两案直高的云鹫山峡谷半山中,其东侧为飞凤山和老太关山,两山海拔大概为1 450。两山相连,高大陡峭,犹如一道坚厚的城墙。西侧依靠云鹫山,海拔1 500左右。从卫星图可以看出,云山屯地理位置处在当时重要的军事战略部署的交通要道上,一旦攻破云山屯,也就可以马踏平川,扫荡整个云峰八寨,所以云山屯是特殊的军事防御节点(见图1)。

图1 云峰八寨卫星图

2 防御性布局

云山屯最初并不像今天一样是一个人口居住众多,繁华的商屯,而只是一个军事战略要点,主要是以屯田驻扎为主,居住于此的村民大多是驻军和少数平民。所以其布局具有很明确的防御性特点。

2.1 优越防御型地理环境

云山屯优秀的防御性首先归功于其优越的防御型地理环境。笔者以云山屯中部为中心,将其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部区域从后屯门到小屯门再到云山屯中部,地势是逐渐升高,高差也相差30余米,这就为云山屯提供了易守难攻的防御优势,东部区域从山脚到前屯门是一个曲折多弯的坡道,地势高差50余米,而从前屯门到云山屯中部地势也有提升,但相对就比较平缓。

2.2 建筑布局

2.2.1 屯门

自古以来,城门与城墙不但起着重要的围合与划分内外的作用,更具有防御性的功能,而云山屯也不例外,其屯墙的布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村落布局的关键影响因素。

东部前屯门与城墙也是一道重要的防线,与西部不同的是,前屯门以外与周边村落都遥相呼应(见图2)。西部后屯门以及屯墙是第一道防线,屯门以外是通向云南的道路,除了农田没有任何联系的村落。小屯门以及屯墙则是第二道防线(见图3),为了减少后屯门被突破后的风险(见图4),从后屯门到小屯门这段区域则没有形成住宅区,其一,利用这个区域坡地的地理优势,可以将这块区域形成一个防御缓冲带;其二,没有建筑的遮挡也能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2.2.2 房屋

屯门将空间分割出来,而房屋的布局则是更加细化和秩序。笔者将房屋布局比较集中的区域统称为“据点”,并将云山屯由西至东划分为四个主要的据点。第一个“据点”是进入小屯门后的区域(见图5),在两道防御线之后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并且如果有敌人来袭也能迅速参战进行防御。第二个“据点”是云山屯中部区域(见图6),它的位置则更加安全,它与第一个据点之间有近30 m的高差,通过隔着层层的台阶相连,又形成一个防御缓冲带,台阶周边没有建筑,从而开阔视野。如果“据点一”被攻陷,“据点二”也将成为一个居高临下,具有防御优势的地方。第三个“据点”位于整个云山屯地势最高点,由“据点二”的丁字路口沿西北方向的巷道通往,这里是一个高台,建筑并不如其他“据点”多,但地理位置最安全,四周地势陡峭,除了通往这里的狭长的巷道,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入方式,而且其视野非常开阔(见图7)。第四个“据点”则是进入前寨门这部分区域。相对西部来说,由于前寨门以外与周边村寨相连,这个区域就会比较安全。所以并没有设置两道寨门,而住宅也是与寨门紧密相连的,布置得比较密集。

图2 云山屯前屯门

图3 云山屯小屯门

图4 云山屯后屯门

图5 云山屯后屯门到小屯门防御缓冲带

图6 云山屯小屯门到据点二防御缓冲带

图7 云山屯据点二到据点三防御缓冲带

3 防御性军屯到开放性商屯的转变

随着明朝战乱渐渐的平息,清朝屯田制度的改革,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渐渐减少,云山屯也由最初的具有浓重防御性的军团向开放性的商屯转变,虽然期间也有祸乱影响,但正是其优越的地势条件和良好的防御性,吸引了很多有钱商户搬迁在此,将云山屯带入了繁华。而最初的建筑布局也没有影响云山屯类型的转变,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空间形态独特而又丰富的商屯。

3.1 早期

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有钱的商户,手工业者不断地迁入,就需要更多的商铺和交易空间,商铺开始被建造,而沿着村落主街道的部分住宅也转变为前埔后居的形式,由于云山屯的村落空间形态属于带状型,所以主街自然成为了有多种交织着复杂意义的空间,而商铺开始沿着主街两侧布置起来,这样的街坊构成形式使得主街除了成为交通驿道以外,也成为了一种含有商业步行街性质的街道。

3.2 中期

在清朝中期村落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物品贸易需要更大的交易空间时,相对宽阔的广场也产生了。除了平时生活或者周末在广场有市场贸易以外,根据屯堡人传统的赶场风俗,云山屯的广场也被指定为“狗场”,当场期是“戌狗”时,云山屯的广场也就成为最繁华热闹的贸易场所,而发展到这时云山屯已经具有浓烈商业色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山屯人在满足富裕以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广场修建了满足人们娱乐生活的戏台,与之相对的是供奉财神的财神庙,而为了满足村民们宗教信仰的需求,曾经一段时间作为瞭望点的云鹫寺也重新得到大规模的修建,成为现今存在的云鹫寺。

3.3 后期

在清晚期与民国时期,国家衰弱,动荡不安,大批破产者和手工业者流入云贵地区,使土地争夺更加剧烈,这对屯堡人的生存空间也造成了挤压。由于云山屯周边环境匪贼患难,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和防御性更加突出,有钱的商户和手工业者选择了相对安全的云山屯居住和发展,加上当时鸦片泛滥,作为鸦片贸易中的重要终点站,也使得云山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很多富裕的大户人家,云山屯也成为周边几个屯堡中富裕的商屯。

从商屯早期的发展开始,云山屯的商铺并没有随意的建造,而是分别集中在最初的据点一、据点二、据点四处。这也在云山屯聚落形态成型以后,形成了三个商业区。

在民国后期云山屯村落形态基本固定成型一直保留至今。在今天,云山屯的防御功能已经基本不再使用,而古老的村落现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居住人口已经不多,但其防御与商业两者兼顾,完美依存的聚落形态布局是我国中国传统屯堡聚落中一个典例,仍然值得我们去进行更多的挖掘与研究。

4 结语

安顺市云山屯是明朝“调北征南”时期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代表之一,其有着600余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笔者对其形态转变的研究意在发掘其独特布局形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其由最初防御性的选址建设,到后期商业性的转变,整个过程都只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增修,并没有改变其最初原有的风貌。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政府的推广和保护,这份隐藏在大山中,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屯堡文化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知,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为屯堡文化的研究尽微薄之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将这份传统民居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1]新安顺市政协.安顺文史资料(第一辑 屯堡文化专辑)[M].贵州:贵州安川市委员会,1983.

[2]安顺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安顺地区民族志[M].安顺:安顺市民族事务委员会,1993.

[3]吕 红.六百年来的大明遗风——贵州屯堡文化[J].浙江档案,2004(9):7-8.

[4]贵州省文化厅.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安顺屯堡[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5]古永继.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J].贵州民族研究,2002(6):90-92.

猜你喜欢
防御性缓冲带屯堡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中国国旅:加关税背景下“防御性”凸显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安顺屯堡地戏
屯堡人的春节
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
太湖流域流经不同类型缓冲带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
浅析防御性驾驶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