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移动利润迷局

2014-06-09 12:33作者陈亮
通信世界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利润运营商基础

作者 | 陈亮

破解中国移动利润迷局

作者 | 陈亮

日前,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有关中国移动利润并不高的言论引发了业内热议。那么中国移动的利润究竟高不高?影响其利润高低和走势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随着中国移动201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发布,其利润率、利润增长率、EBITDA率(即为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率)等关键财务指标依然出现明显下滑。虽然这种下滑的趋势早在预料之中,但从这种趋势中也不难看出,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近期中国移动的奚国华董事长在股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加大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许意味着中国移动的利润和财务表现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承受压力。

内外矛盾导致利润下滑

中国移动的利润下滑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从2012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移动首次出现利润增长率下滑,这也是中国移动上市13年来第一次遇到的情况。从此中国移动的财务报表情况便出现持续下滑,直至2014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历史最低。究竟是何因素导致中移动利润率持续下滑?

首先是业务结构和当前市场的矛盾。从中国移动的业务结构来看,以语音类业务和短彩类业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业务结构的比例较高。当这两项业务出现下滑的时候,对财务表现的冲击不可避免。从全网的分析来看,传统业务的滑坡是必然的大趋势,当前市场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和电信运营商现有的主要业务结构已经不能完全匹配。尽管中国移动近年来着力推动“流量经营”,加大了无线数据流量等新业务的发展力度,但流量业务的增长依旧不足以支撑利润率增长的需要。

其次是竞争地位和内外挑战的矛盾。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在国内通信行业都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由于先动优势在网络和品牌方面形成了明显的领先差异,因此所带来的较高利润率和利润增长率也是理所当然。但进入3G时代后,来自行业内外的竞争使得中国移动在以3G用户为主要增长力量的新增用户市场倍感压力。从行业内部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凭借3G的优势频频发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新增用户群体当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效应;从行业外部来看,OTT应用与服务对传统移动电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同质化替代和异质化替代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基础上,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G业务的发展优势,使得中国移动的发展备受考验。

价值模式差异亟待认识和改变

传统业务的下滑、行业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中国移动的利润下滑,而传统业务的式微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一样无法避免。

上述的分析主要是从竞争表现的情况来看,但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利润下滑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新环境、新市场下价值模式的变化。

首先是价值模式的转变。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电信运营商传统的价值模式是典型的FAB(Fulfillment、Assurance、Billing)模式,也即是业务前期帮助消费者进行业务选择、订购和开通,业务使用期间提供通信保障,最后根据各项业务的定价与消费者的使用量进行计费、收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采用的价值模式多是CSP(Come、Stay、Pay)模式,也即是通过各种优秀的体验来吸引客户使用,设法增加业务、服务的粘性以留住客户,最后再采用多种灵活的付费模式来赚取利润,如第三方付费、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模式等。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链过于单一,在移动互联网的挤压下利润空间自然会逐步降低。因此,电信运营商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并非3G/4G的网络建设和市场竞争,而是探索新的价值链和价值模式。

其次是拥抱移动互联网。构建于基础电信业务之上的各类OTT应用与服务,凭借其互联网的“免费”优势迅速吸引了大批客户,高附加价值部分被OTT提供商们获取,基础电信运营商似乎越来越难以摆脱“比特搬运工”的命运。“拥抱移动互联网”成了基础运营商不能回避的课题,但是否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就能够照搬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呢?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这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生搬硬套只能是学其皮毛而不能取其精髓。另外,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最为擅长的“野蛮生长模式”也非电信运营商所长,在别人擅长的领域作战显然难度更大。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必须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来拥抱移动互联网。

立足基础之上的创新探索

基础电信运营商与OTT提供商、虚拟运营商相比,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劣势都在于“基础”二字。优势在于对基础通信网络的完全掌控,使得所有移动互联网业务都必须构建于其上;劣势在于基础电信网络的附加价值太低,随着价值链掌控的争夺战不断推进,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链地位却日渐式微。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探索。

首先是智能管道建设。电信运营商管道的无差别服务模式,是“哑管道”趋势的根本原因。即便网络可以从2G向3G、4G演进,但如果网络服务模式不改变,只不过是从“比特搬运工”演进成“高速比特搬运工”,也始终无法摆脱同质化低价竞争的命运。在未来的云体系当中,管道的作用甚至比云平台和终端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提升管道服务效率并相应转化为管道价值,才是“去电信化”的第一步。

其次是聚合平台建设。狭义的云平台主要提供硬件、网络、环境、软件等资源,也即是能力的提供,而广义的云平台应当注重解决方案的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云平台更多成为聚合各方面力量的生态系统,中国移动近期在融合通信、NFC体系等方面的尝试便是一例。

最后是价值模式创新。在上述基础上,电信运营商的价值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电信运营商从单纯的提供通道,转为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提供各类服务与解决方案,并以此来获取新的价值,届时,真正的“去电信化”才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利润运营商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