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授眼中的中国城轨

2014-06-09 12:32王博
城市轨道交通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博市场准入城轨

本刊记者_王博

德国教授眼中的中国城轨

本刊记者_王博

在2014年9月24日举行的“中国馆日”晚宴上,来自柏林工大水陆交通运输学院的慕尼希教授的发言引起现场的广泛关注。在他看来,中国城轨交通行业进入德国乃至欧洲市场,运营本土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说中国以前的形象是生产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国,如今,它已经走在成为高科技产品输出国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其他市场能像高速列车市场一样体现这种转变了。”对此,慕尼希教授感慨道:“中国铁路飞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鼎力支持。李克强总理可以说是中国铁路行业的第一推销员。作为德国人,我不得不说,真希望我们默克尔总理也能这样。”

近年来,中国铁路技术通过进行适用性改造,已经可以满足出口西方国家的要求。此前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就曾介绍说:“比如白俄罗斯电力机车,我们就是满足了独联体的GOST标准;再比如说,我们的货车罐车出口到法国,那么就是要满足欧盟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尽管有过进入欧洲市场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能简单地推广,因为在欧盟体系之下,各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异。幕尼希教授表示:“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但事实上并没有。欧洲不仅仅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而且在技术上领域,在车体、能源供应、线路安全、轨道以及运营方式上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另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招投标程序也很重要。各个州、各个国家之间也都有差异。除此之外,我们的政策,不论是欧盟政策、国家政策还是各州的政策,对于招投标程序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打开德国市场对于中国轨道交通业来说尤为艰难。除了由于德国轨道交通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外,还要顾及企业在当地创造的社会价值。幕尼希教授说:“我们的政策需要考虑创造和保障就业。这是对于所有外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乃至欧盟其他国家来说唯一的条件。”

除此之外,运营本土化是关键。幕尼希教授给出几点建议:“第一是先找一个合作伙伴。参股或并购一个德国公司,启用德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进行合作。第二步,当中国公司建立了运作实体之后,就可以参与招投标了。第三步,如果竞标成功,从运营商那里获得有条件的市场准入许可之后,就可以着手获取资质认证。认证机构在德国通常是独立的第三方,企业向其递交认证申请,检测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市场准入许可。就此而言,中国轨道交通企业通过这条途径大有作为。”

(根据讲话、材料整理)

行驶在柏林街头的有轨电车

猜你喜欢
王博市场准入城轨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of α-lactose molecular measured by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STRONG COMPARISON PRINCIPLES FOR SOME NONLINEAR DEGENERATE ELLIPTIC EQUATIONS∗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军事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研究
漫说城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品赏析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市场准入许可共谋行为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