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募捐的前提应该是自愿

2014-06-09 14:21李冬安湖北读者
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献爱心数额东莞市

文/李冬安 湖北读者

教育募捐的前提应该是自愿

文/李冬安 湖北读者

正科级6000元,正股(副股)级3000元,合同工2000元……这不是发奖金,而是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募捐活动的“捐款参考标准”。这个由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发起的慈善募捐,自本月8日开展以来遭到了来自镇政府基层公务员的“吐槽”——教育募捐竟设“最低消费”?(2014年8月18日《广州日报》)

慈善公益,自愿性是基本原则。权力的强行介入,非但不能“点石成金”,反倒会产生不良影响。捐款,本是在自愿条件下爱心的体现,是回报社会的一种美德,对任何人都不应有强制性。而强制捐款或是对捐款规定数额,很有可能会在无形中让捐款者产生逆反心理,将爱心变成了任务,剩下的只能是冷漠甚至是反感,让爱心降低了价值。国家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规定,“捐赠应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或者变相摊派”。但一些地方强制捐款的事件却层出不穷,被曝出的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最低2000元的援款数额听起来让人咋舌。试问:一个普通人的工资能有多少?这么高额的捐款数额是否会违背献爱心的初衷,是否对捐款人来说是一种难言的负担?如果有能力、有余力,那不妨多献些爱心,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献爱心更符合情理。而这种高额的强制捐款额无论怎样看,都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强制。

捐款的前提应该是自愿。如果以行政命令相要挟,或是按级别规定数额,就是“强捐”。长此以往,势必违背初衷。希望相关部门重新审视,不要为了捐款而捐款。

猜你喜欢
献爱心数额东莞市
1994年-2021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级次情况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我用稿费献爱心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庆“六一” 献爱心
踏上瑶山献爱心
以书为媒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