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沐足对冠心病伴抑郁或(和)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6-11 03:41陈林榕潘红翼李创鹏谭勇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证候心绞痛量表

陈林榕,潘红翼,李创鹏,孙 静,彭 敏,谭勇文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 519015)

冠心病患者抑郁或(和)焦虑的患病率高达40% ~70%[1],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并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使用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对冠心病伴抑郁或(和)焦虑患者在常规使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沐足,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将患者按随机抽样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2±4.5)岁;病程1年~5年,平均病程(3.2±1.7)年;对照组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1.1±3.8)岁;病程11个月~5年,平均病程(3.3±2.1)年;2组在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抑郁、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30岁~80岁冠心病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分者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7分者,1个月内未接受西药抗焦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表达沟通能力正常;入选病例获患者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既往抑郁、患焦虑症;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甲亢、结缔组织疾病等);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2组均根据《AHA/ACC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指南》(2011更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2011年《ESC/EAS血脂指南等制定常规治疗方案》:①抗血小板聚集;②调脂;③改善缺血;④β受体阻滞剂;⑤ACEI或ARB;⑥围术期治疗;⑦介入治疗;⑧合并疾病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安慰等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对照组仅行基础治疗。

2.1.2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中药沐足治疗:陈皮、法半夏各10 g,茯苓15 g,丹参20 g,檀香、砂仁、甘草各6 g。气虚明显加黄芪30 g,兼有阳虚可加熟附子5~10 g,瘀血明显可加三七、川芎各10 g。按以上配伍加水3000 ml浸泡10 min,煮沸20 min后取汁,待水温到40℃左右开始浸泡。让患者坐于靠背椅上,裸露双足,使双足浸没于药液中,浸泡30 min后擦干。浴足前检查药液温度,根据个体情况调节药液温度,但温度不宜超过45℃。饭前、饭后不进行足浴。为保证足浴时间,足浴前应排尽小便,浴足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温和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和不适应立即停止足浴并报告医生处理。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并于住院1 d内完成,治疗后做第2次测试。向患者逐条解释并让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之后独立完成,其后由评定人员校对,如发现不符重新询问并加以校正。所有评定者均为心血管专业医师并经过统一培训,必要时可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使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所有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疗效判定

2.4.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4.2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年《中华心血管杂志》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显效:同等劳累程度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同等劳累程度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8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 ~80%;无效:同等劳累程度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

2.4.3 情绪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HAMD/HAMA量表评分减分≥10分,并达到正常标准;有效:HAMD/HAMA量表评分减分≥5分且≤9分,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未达到上述显效或有效的标准。

3 结果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3.3 2组治疗前后HAMD和HAMA评分情况

表3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抑郁焦虑状态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冠心病西药治疗对伴抑郁或(和)焦虑患者影响不大,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及HAMA评分比较(s)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及HAMA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HAMD评分 HAMA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26.19±7.32 21.29±5.77治疗后 24.87±9.24 20.84±6.12治疗组 治疗前 26.51±8.57 21.51±6.61治疗后 18.24±7.68*△ 13.26±5.72*△

4 讨论

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为情绪改变,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冠心病的预后[4]。许多研究已指出,焦虑、抑郁障碍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确切危险因素[5]。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精神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同时,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所以选择精神类药物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应慎重用药。冠心病患者内科常规治疗药物较多,增加口服药物可能降低患者依从性,并可能增加副作用,而外治法则能克服上述缺点。中药沐足是一种通过药物透皮吸收治疗的方法,其利用内病外治原理,具有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是中医临床多年实践的结晶。临床实践表明,中药沐足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心理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疗效良好。

冠心病属于《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等古医籍中“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古今医鉴》曰:“心痹痛者……素有顽痰死血。”《证因脉治》曰:“胸痹之因……痰凝血滞。”清·曹仁伯在《继志堂医案》中则直接提出:“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痛不唯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尤在泾亦指出:“阳痹之处,必有痰浊阻其间。”中药沐足基本方由二陈汤合丹参饮组成,方中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丹参饮源自陈修园《时方歌括》,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本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末,症状改善及HAMD、HAMA评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基于痰瘀理论之二陈汤合丹参饮组成的中药沐足方治疗冠心病伴抑郁或(和)焦虑患者,有身心兼治之效,且疗效确定,为冠心病伴抑郁或(和)焦虑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而又安全的中医外治法。

[1]任显峰,白慧丽,郑素娟.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31-23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M].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5-10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陈彦霞.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25-26.

[5]刘冬青.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J].实用新医学,2008,9(3):225-226.

猜你喜欢
证候心绞痛量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