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

2014-06-13 02:11明均仁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图书馆转变传统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成为新的服务方式。通过文献分析方法,论文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现状、研究主题及其研究趋势、基金项目和相关会议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相关实践应用调查,该文还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的普及现状与实践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最后在总结国内移动图书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移动图书馆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作了讨论。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 移动图书馆 移动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2

当前移动图书馆是指以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平台和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用户能够通过智能手机、iPad、Kindle、PDA等移动阅读设备,以GPRS、3G、Wi-Fi等无线网络连接方式随时随地访问或接受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集合体,实现移动阅读、自助馆藏查询、续借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兴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可以说,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继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之后的新兴服务领域,将成为广大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须顺应发展潮流,创新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角色,塑造图书馆追求技术进步引领技术潮流的形象,才能体现自身在创新性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因此,加强移动图书馆研究,了解移动图书馆发展动态,是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出发,着重探讨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现状与实际应用情况,试图反映理论与实际应用在移动图书馆研究的结合程度。

1 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

国内图书馆学界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02年朱海峰发表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无线图书馆》一文[2]。该文提出了将无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实现“无线图书馆”的构想,为移动图书馆理念的提出做了充分的铺垫。此后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逐渐增多,俨然已成为图书馆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下面我们从文献研究概况、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来说明当前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状况。

1.1 文献研究总体概况

本研究以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移动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为主题词,共检索到487篇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30日)。按文献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形成文献年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2013年文献量由于数据不全未在图表中显示)。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有关移动图书馆研究始于2004年,在2004至2008年间文献的数量缓慢增长,这期间主要探索移动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和转变,并对以短信SMS服务为基础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进行分析研究;而在2009年后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至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

图1 移动图书馆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图

在理论研究方面,黄群庆的《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3]和茆意宏等人的《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4]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姜海峰等人对国内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和实施机制的深入分析和技术探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进程[5]。清华大学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项目组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用户体验调查和分析,从用户个体角度积极寻求移动图书馆的解决方案[6]。学术界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经过多年累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国内有关移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增长阶段,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是图书馆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根据文献增长的整体趋势推测,未来几年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将继续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之一[7]。

1.2 研究主题及其趋势

关键词是文献的核心,是作者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凝练之后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通过关键词来研究某一学科知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是文献统计研究常用的方法。对移动图书馆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处理,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关键词除“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外,“3G”出现的频次最高,这也说明3G是移动图书馆存在的外部环境,是移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物理基础,也是近年来移动图书馆研究的热点。其次是“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要集中讨论图书馆如何提供移动信息服务,延伸图书馆功能服务,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再次是“移动阅读”“WAP”“移动信息服务”“智能手机”等,反映出研究人员在移动图书馆研究各个方面关注的差异程度,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的一些重点领域和新的视角。

表1 移动图书馆文献研究中关键词分布情况

注:本表系笔者根据相关文献统计绘制

在对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得出目前国内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研究集中在如下主题[8]:(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介绍和调查分析;(2)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3)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4)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和平台实施构建;(5)移动图书馆应用案例介绍和分析;(6)其它。总的来说,目前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移动图书馆技术研究三个层面。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移动图书馆概念、内涵的界定、服务功能、服务模式、建设原则以及发展意义上;应用层面的研究成果侧重于移动图书馆系统实施、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实例的介绍;技术层面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

尽管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及主题内容都有覆盖,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体系初具雏形,但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还停留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分析研究,且研究的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明显的研究主题。有关移动图书馆的普通期刊论文数量远多于硕博论文,可以说没有形成专深的研究理论,只停留于现状分析、实例分析、发展展望等,尚未触及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核心[9]。如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及信息需求方面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研究的主要对象,却在当前的移动图书馆研究中被忽略了。当前硬件设备、开发技术不再是制约移动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关用户行为分析、版权问题、移动学习、服务创新等才是当前图书馆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面临的重大难题和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endprint

1.3 基金项目情况

基金项目体现了学术研究前沿,推进了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的国家社科基金发布立项的公示名单(“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部分)中,先后有5项是面向移动图书馆主题的,分别为:“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整合与系统集成研究”“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控制研究”“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可见面向移动图书馆领域的质量建设与用户感知行为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这说明当前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从前期移动图书馆系统建设转移到注重服务质量与效果评估上来,反映当前的移动图书馆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移动图书馆相对传统的图书情报研究来说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潜力巨大。

1.4 相关会议概况

在国外,知名的Google、Facebook等网站上专门设有有关移动图书馆主题的讨论小组,并召开了专业学术讨论会探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International M-Libraries Conference)每两年一届,至2012年10月已经召开了4届会议。另外,移动图书馆员联机会议(Handheld Librarian Online Conference)影响较大,也是当前移动图书馆领域系列研讨会议之一,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在移动图书馆会议方面,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移动图书馆这一主题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专题会议,但是2007年在深圳召开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成果展示会”上,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了本馆已经开始进行的短信服务和Web Opac目录查询等功能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实践研发[10]。2010年更是国内高度关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标志性的一年,先是2010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等从实践应用方面对移动图书馆进行了深入探讨;接着,2010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国内外业界同仁成立了一个“移动数图研讨组”,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探讨与交流[11]。2012年,“移动图书馆技术创新与服务拓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大楼召开,共有来自全国50余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工作在图书馆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围绕未来移动技术的创新、服务的拓展等方面,就移动新技术的应用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12]。另外,超星数字图书馆围绕移动图书馆应用及创新与高校图书馆、高校图工委合作承办了多次移动图书馆研讨会,推动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应用与普及。这些移动图书馆会议致力于探索和交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界的研究人员、技术开发者相互交流建设成果与经验心得,为图书馆未来移动服务发展和普及献计献策,塑造了图书馆追求技术进步、引领技术潮流的形象,大大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角色。

2 移动图书馆实践应用

2.1 普及现状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比如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普及和网络技术、带宽等瓶颈的解决,移动图书馆迎来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接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积极引进设备建设与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根据卢颖、马爱芳等人的调研,2009年调查的37所“985”高校中,提供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有11所[13];107所“211”高校中,提供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有15所[14]。根据余世英、明均仁等人的调研,2012年国内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8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提供移动图书馆SMS服务的有38所,WAP服务的达到59所,移动参考咨询达到242所[15]。在服务内容上,从早期的通知、提醒到内容的阅读、传递,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正在逐渐深化。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上,国内移动图书馆的SMS服务模式、WAP服务模式日渐成熟,新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电子书外借服务模式也在崭露头角[15]。根据2012年Library Journal关于“移动图书馆”的调查报告显示,有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面向读者提供移动阅读服务,且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QR码技术的应用,电子书全文阅读下载,面向读者的各种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和平板电脑iPad的外借,以及与Facebook、SNS、微博等移动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等[16]。

2.2 实践进展

国内移动图书馆平台建设和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供的服务包括到期提醒、图书预约、续借和催还的免费服务[17]。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推出了面向手机终端的参考咨询、书目检索、讲座预定、读者信箱等移动图书馆服务[18]。近年来陆续有公共图书馆(如国家数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相续开通了此类服务,服务方式从短信SMS服务到WAP移动网站服务再到客户端软件APP应用下载服务等,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短信SMS提醒(图书预约、催还提醒、培训通知)、短信查询(图书馆基本信息、书目信息)、移动阅读和书目WAP查询等;服务终端也从普通手机延伸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图书馆服务正逐步推广和普及。2008年9月,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馆,推出了与金蟾公司合作开发的手持电子阅读器服务,为到馆读者提供手持移动电子阅读器,并提供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下载服务。2009年3月,上海图书馆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读者可以借阅“电子阅读器”式图书,在家只需要登陆上海图书馆网站输入借书证卡号或者身份证号进入“e卡通”,就可以在数字资源库中下载自己想借的图书了,大大提高电子书的使用率[19]。2011年后,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模式不断深化,出现了统一检索、掌上阅读、流媒体服务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图书馆及相关组织机构参与进来。书生公司、超星公司、汇文等组织机构近年来纷纷参与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建设[20],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近两年,国内部分大学图书馆也参与了与书生公司、超星公司、汇文等合作举办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试用征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宣传与普及。endprint

从实践时间上看,国内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年之后,2005年进入集中发展阶段;2007年之前主要是以短信服务为主,2007年以后WAP网站服务逐渐兴起,二者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2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WAP网站服务近年来成为国内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趋势,不少图书馆在2009年、2010年始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但还有很多图书馆目前尚处于服务测试或试用阶段,且大多数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单一。另外,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开通率较低且分布不均衡,经济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这些区域的移动图书馆数量优势非常明显,而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如青海、西藏、贵州、甘肃等几乎没有此项建设,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

3 结语

通过对移动图书馆的整体性研究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知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体系才初具雏形。一方面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还停留于基础理论、应用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与服务内容上,且研究力度不够,还尚未形成明显的研究主题[22];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仍以文字阐述类为主,包括综述、现状分析、实例分析、前景展望和问题描述。

通过实践应用调查与分析,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普及率不高且地域分布不均衡;服务内容和功能往往设置简单,宣传推广不够重视,移动设备访问因信息技术标准等问题造成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对于今后的移动图书馆研究,在理论上应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行为分析、版权问题、质量建设、影响因素、移动学习、模型构建、服务创新及信息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与实践相符合的专深的研究理论和研究主题。在实践应用上,今后要积极应用当前理论研究的各项成果,大力宣传和普及移动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应用,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外移动图书馆发展的差异,探索适合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与解决方案,提高我国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水平。总之,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得益于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有效促进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杨康,等.图书馆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创新解决方案[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9):52-56.

[ 2 ] 朱海峰.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无线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6):14-15.

[ 3 ] 黄群庆.崭露头脚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48-49.

[ 4 ] 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27.

[ 5 ] 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 6 ] 清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EB/OL].[2013-07-02]. http://www.lib.tsinghua.edu.cn/m/.

[ 7 ] 卢宏.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7-22.

[ 8 ] 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92-98.

[ 9 ] 魏群义,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J].图书馆,2013(1):114-117.

[10] 黄幼菲.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策

略[J].图书馆学刊,2012(10):21-22.

[11] 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3-66.

[12] 清华召开“移动图书馆技术创新与服务拓展”研讨会[EB/OL].[2013-07-29].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

[13] 卢颖.“985工程”院校手机图书馆服务比较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0(9):74-77.

[14] 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87-90.

[15] 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6):60-67.

[16] Thomas L C. 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EB/OL].[2013-07-08].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2/mobile/the-state-of-mobile-in-libraries-2012/.

[17] 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2):65.

[18] 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5-69.

[19] 高苏锋.第三代图书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构想[J].新世纪图书馆,2012(2):21-23.

[20] 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48.

[21] 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8.

[22] 肖明,李立从.手机图书馆领域的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6-21.

明均仁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205。(收稿日期:2013-09-22 编校:刘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微信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