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满怀热情地焦虑着

2014-06-13 18:21
中国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志愿儿子家长

这是一个决定孩子能不能上学、到哪里上学的时节。

这是一个考验家长有没有能力、能有多大能力的时刻。

这是一个丈量教育有没有宽度、能有多少宽度的年度大考。

孩子们在等待着,家长们在奔走着。

孩子们在比试着孰强孰弱,家长们在拼搏着谁认识的人多。

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向往着,家长们满怀热情地焦虑着。

这就是六月,一个升学的季节。

乐乐的幼升小为“五证”奔波的北漂

6岁的乐乐这个秋天即将升入小学。面对我们的镜头,他灵动地做出各种俏皮的表情和动作,正是这个年龄的男孩该有的天真和快乐。

父亲李政在一旁看着他,内心五味杂陈。

今年据称是“‘幼升小史上最严格的一年”。根据最新政策,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需要出具“五证”,即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以及全家户口簿。

李政和妻子是山东人,来到北京工作已十余年。

为了儿子上学的事,李政在很久之前即咨询了消息灵通人士,并作了相关准备,倒不像其他家长那般措手不及。但是,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五证可不是说五次就能办好的,摊开来看,也远不止五张。”为了开具监护人证明,李政甚至回了趟老家。

根据新政,暂住证必须在2013年3月1日之前办妥,仅这一条就阻住了很多非京籍孩子的上学路。

把所有材料送审之后,李政开始了等待。

曾经,他想让乐乐上海淀区一所知名小学,现在看来,已不太可能。除了等待和接受,他已经别无选择。

袁崇豪的小升初忽视了“推优”的严峻

11岁的袁崇豪明年小升初,妈妈付红却从去年开始即愁上心头。

袁崇豪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某私立小学,一所据称是国内首家将蒙氏教育引入国内的私立小学。

给儿子选择这所学校,契合了付红让儿子散养长大的理念。入学时,校方称计划建立初中部,学生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

对于想要孩子接受更多西式教育的家长们来说,这一点让人心动。

但是,去年传出的一条消息让付红和家长们傻了眼:学校初中部的计划没有获得通过。这意味着,这些孩子马上就要面临和传统学校对接的问题,而他们来不及准备。

袁崇豪的英语很好,“尤其是听说能力,相当于英语三级水平。”但是,他没有考过任何证,小升初的推优也没有争取过,这让付红感到“形势很严峻”。

怎么办?一些家长选择带孩子出国,一些家长选择国际学校。

彷徨过后,付红已作好打算,明年让儿子进入一个普通中学,上实验班。

名校的残酷让付红敬而远之。“虽然孩子迟早要面对现实,但是,是在6岁还是12岁?我还是觉得晚点好,等孩子内心建构更完整些,再让他去面对。”

孙铭蔚的中考被开明妈妈放纵的洒脱

孙铭蔚反思自己:“都是因为去年暑假我玩了一阵子的网游,不然我现在也不用这么拼了。”

妈妈孙河英在一旁笑着说:“他就是开蒙晚,如果提早些就好了。”

身高1米84的孙铭蔚是北京市十九中学生,今年初三,马上就要参加中考。

孙铭蔚的目标是北京十一学校。这所中学以出色的素质教育受人瞩目,据称重点大学入学率100%。

孙河英有些担心儿子,“这所学校不好进。”但是孙铭蔚非常努力,志在必得。

离中考的时间很近了,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见平常考生之家的沉重和压抑。

孙河英对儿子的教育一向以尊重和鼓励为核心,并不刻意逼着孩子去负重学习。每每,孙铭蔚的同学们对他与妈妈之间那种犹如朋友般的关系感到好奇并羡慕不已。

对于家长们一度疯狂的择校行为,孙河英有着清醒的认知:“孩子上什么学校,要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直以来,孙河英很欣慰于儿子的健康、懂事和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已经作了打算,中考过后,带儿子上西藏自驾游。

“全天下恐怕再也难找像我妈这样的妈妈。”孙铭蔚对此颇为自豪。

李然的高考深陷志愿选择恐惧症

5月12日,星期一。李奇请了一天假。

离给儿子李然填报高考志愿的截止日期还有5天,他想要再把很多资料捋一捋,“这几天必须得搞定”。

李然就读于北京西城区某名校,成绩不错。但填报志愿这件事还是让李奇感到有些压力。“去年,有些学生考分很高,但是因为志愿没填好,落榜了。”

李奇的家里堆满了各种报考资料,“昨天看了一天,头都大了。”此前,他把儿子心仪也够得着的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均列表作了统计和比较,招生简章他也悉数认真看过,对各高校的特色、专业了解得很透。

但是他还是深感不足。“这些工作起码得提前一年进行,而且至少得看五年左右的录取资料,分析规律,才有把握。现在才看,有些晚了。”

李奇也曾经想过请一个知名的高考志愿咨询网站做咨询,“他们很专业。”但是看过报价之后他放弃了。咨询一次3000元,策划一个方案3万元,“还是我自己来做吧。”

让李奇忐忑的地方在于,这些名校都有志愿级差,“哪个放前,哪个放后得考虑清楚,不然就是瞎报。”

根据儿子的情况,李奇比较中意中国科技大学。早上,他刚刚给这所大学打过电话咨询,对方得知李然目前的考试成绩,认为没有问题。这让李奇放心不少。

但是李然的希望还是北大。李然参加了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并通过笔试,一旦上了提档线,可加10分。“以他现在的成绩,再拱一拱,上北大也许能行。”

该怎么选?李奇有些纠结。“就在这个礼拜,完了就轻松了。”他叹息了一声。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儿子家长
The Price of Beauty
打儿子
家长错了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