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感知伏尔加河流域的别样魅力

2014-06-15 16:19陈与
重庆与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套娃喀山徽标

□ 文/本刊记者 陈与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感知伏尔加河流域的别样魅力

□ 文/本刊记者 陈与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此后,中国和中亚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把张骞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命为“丝绸之路”。这条在大漠中蜿蜒曲折的“丝绸之路”,成为历史坐标。那时,一串串的商队驼铃,战马嘶吼,在古道上响彻千年。这条历史长河的“丝绸之路”,被火车唤醒,“渝新欧”列车驶进了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的喀山、奥伦堡州、下诺夫哥罗德州等地区。

2013年6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在2013年年7月至9月中旬开展。据悉,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和第三条欧亚大陆桥,以一系列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出向物流和进向物流。

随后,在“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中,重庆媒体联合中央媒体,组织越野车队,来到了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奥伦堡州、下诺夫哥罗德州等,进行采访报道,记录了这三个地区的美丽风景和迷人风情。俄罗斯流域的三个地区,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悠久人文色彩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喀山开办孔子学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渝新欧”列车载着我们来到俄罗斯喀山州,它是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也是俄罗斯经济和文化中心。“喀山”在鞑靼语是“锅”,因城市建于洼地、形似铁锅得名。在喀山,最著名的是苏尤姆别卡尖塔。据说,在古代,苏尤姆别卡公主拒绝嫁给独裁者伊凡雷帝,从苏尤姆别卡尖塔跳下自杀。人们为了纪念苏尤姆别卡公主,在此建塔。现在,苏尤姆别卡尖塔虽历经风霜雨雪,更具神秘,有人坐在尖塔下,倾听尖塔传来的隐隐耳语。

▲ 喀山大学孔子学院老师接受采访团采访。

与苏尤姆别卡尖塔相邻的是圣母大教堂,作为喀山的石头建筑,在16世纪中叶建造。这座教堂的设计师是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也是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布拉仁大教堂的设计师。这座教堂多次被重建和修缮,幸存下来的建筑,是中世纪的台阶长廊和壁画。当时,在教堂里收集了15-16世纪印刷的书籍和手稿,1606年在莫斯科印刷的《福音》就是瑰宝之一。

到了晚上,喀山的多座教堂和清真寺,楼塔黛青,凛凛森严。与冷肃楼塔影相对的是,从千门万户的家里透出橘色灯火,映出的生活场景。在老城中,有一排排街屋、一栋栋宫殿,只有四五层高,情韵流畅,气象完整。在喀山的斯维亚日斯克岛上,这座鸡蛋形的荒芜小岛,是喀山艺术家的隐居地,艺术家们在露天帐篷里潜心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斯维亚日斯克岛风景迷人,躲过历史浩劫的教堂供人怀古思幽,所以,斯维亚日斯克岛被电影《孤独星球》描为“感受俄罗斯式忧郁地方”。在边缘地势的悬崖,我们踏上吱吱呀呀的木楼梯,眼前是斯维亚日斯克河。凭栏远眺,那起起伏伏的树丛和静静流淌的河水,托起村庄的红顶木屋,满坡的橘红光线,像童话世界的插图。

喀山大学坐落在喀山市中心,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列宁曾在这里学习。喀山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04年11月5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署了成立帝国喀山大学的批文,这是继莫斯科大学之后俄罗斯成立的第二所大学。帝国喀山大学名称沿用到1917年。1925年更名为喀山乌里扬诺夫—列宁国立大学。2010年喀山大学合并改为喀山联邦大学。

两个多世纪以来,喀山大学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好的高等学府,成为伏尔加地区教育和科学文化中心。喀山大学的数学、化学、医学、语言学、地质学、地理植物学等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出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当中有最早发现南极洲的天文学家西蒙诺夫、创立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罗巴切夫斯基、发现化学元素钌的克劳斯、电子顺磁共振的发明人扎沃伊斯基等。

在19世纪初,喀山大学就设立了东方学教研室。2000年,喀山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2007年5月,喀山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专业汉语教学的补充,为推动汉语在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奥伦堡州的徽标,象征不同信仰

我们到达奥伦堡州时,已是下午,光影从南乌拉尔山麓反射过来,让我们感到温馨。奥伦堡州地处欧亚交界地带的特殊位置,自然资源丰富。奥伦堡州向我们展示的是“没有国界的合作”,奥伦堡州有食盐、面包、谷物、毛织品,以及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接待我们的奥伦堡州政府官员介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推进文化和旅游宣传,改变奥伦堡州纯原料产地形象。

据悉,奥伦堡州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2000年至今,双边贸易增加了24倍,2009年就达到8000万美元,2013年更是达到了顶峰。奥伦堡州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有铁石、石棉、无机化学制品、冶金设备等,而中国企业向奥伦堡州出口的是钻探石油、矿山开采设备、服装鞋帽等日用品。

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奥伦堡州的徽标,上半部是银白色,画着一只奔跑的蓝貂。下半部是红色,有两面交叉的金色旗帜,在交叉处上,是希腊一俄罗斯十字架的金色新月,在旗帜上有1856年标示。徽标绕着金色橡树叶,扎着蓝色绸带,有金色皇冠。在此,希腊—俄罗斯十字架的新月表明,奥伦堡州位于欧亚交界地区生活着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在一个徽标上出现两种宗教的标志表明,在奥伦堡的各族人民、各种宗教平等。

▲ 大漠驼铃,让我们想起遥远的古丝绸之路。

▲ 这些手工艺品,充满了俄罗斯风情韵味。

在奥伦堡州,画有俄罗斯雄鹰旗帜,表明奥伦堡州隶属于俄罗斯联邦。使用1856年款标示,并非偶然。在这一年,俄罗斯联邦批准了奥伦堡州的徽标。在徽标上出现奔跑的蓝貂是有历史原因的。1782年,奥伦堡州和乌法边疆省合并,成立乌法总督管辖区,在管辖区的巴什基尔有皮毛珍贵的动物,自17世纪起,蓝貂成为乌法的地区标志。

俄罗斯历史学家彼得·伊万诺维奇·雷奇科夫在《奥伦堡的历史》(1730年-1750年)的书中介绍:“……1737年12月30日,圣旨表明,奥伦堡有自己徽标,还应有特殊徽标,用于奥伦堡龙骑兵团的旗帜上。”因此,可以推断,雷奇科夫在著作中的徽标图案,得到政府批准。但在178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又批准了另一种方案,作为奥伦堡的徽标。

在18世纪下半叶,奥伦堡州多次讨论徽标。有史料证明,在奥伦堡省档案1837年记载中,有这样的描述:“老徽标为一枚金色的盾,中间是流动的乌拉尔河,河上飞着双头帝王鹰,戴着三顶金色皇冠,河下是蓝色的圣安德烈十字,象征着奥伦堡的耿耿衷心!这样的徽标既属于奥伦堡,与之匹配。”

奥伦堡州的旗帜,为双面长方形,上部为白色,三分之二。中间为蓝色,占六分之一。下部为红色,占六分之一,旗帜比例为2比1。在旗帜的中心,有奥伦堡州徽标徽、有金属尖头、有镀铬金属牌,上面刻着奥伦堡州长名字、以及担任职务的日期。当州长改选后,这块牌子转给奥伦堡博物馆收藏,并制作新牌子。

下诺夫哥德州的套娃,闻名遐迩

我们到达下诺夫哥德州时,接待人员早已得到通知,在列车候车室接到我们。当我们问到下诺夫哥德州的最出名的工艺品是什么,接待人员告诉我们是套娃。下诺夫哥德州套娃是闻名世界的工艺品,有绮丽绚烂的图案和色彩,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随后,我们来到了下诺夫哥德州的巨型套娃展览厅。

下诺夫哥德州套娃展示厅的主旨是,人类在舒适、和谐生活与生态平衡里发展。在展厅中,没有严肃冗长的文字资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绘制着精美图案的红色或透明巨型套娃。这些巨型套娃是下诺夫哥德州传统文化的艺术展示,在套娃的正面,画着下诺夫哥德州的山水风景,背面设计为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各种宣传片。这一个个大套娃吸引了我们,排队合影。

猜你喜欢
套娃喀山徽标
阿斯顿·马丁迈入品牌新时代
——推出全新品牌定位并焕新升级翼形徽标
Package Deal
千年喀山的独特韵味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刺与柔
母亲的“套娃”棉衣
自然保护区徽标设计的环境教育研究
喀山——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城市
俄罗斯首艘885M型核潜艇“喀山”号将延迟一年交付
商场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