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分析

2014-06-16 17:59朱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路分析工民建专业课程

朱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使得工民建专业的人才出现了比较大的缺口。但是在目前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又比较差,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该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了中职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工民建专业人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工民建 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思路分析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1-0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用人单位对于有着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从对预备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就业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的研究发现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人员素质不高,特别缺少精通实践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不断推动教学改革,针对目前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在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之上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为了更高的培养工民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专业课程的改革,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中职学校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做好岗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岗位培养的目标开展科学的定位,明确职业能力的实际要求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改革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培养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一线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培养作为目标,同时突出实践技能的教学,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也要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培养,这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积极稳妥的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

2.1 调整教材的内容,编写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更新教材的内容,选用国家新版的教材开展教学,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还应当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编写可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教学特点的讲义和教材,注重纳入一些典型的案例和操作流程。另外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吸纳一些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课程的编写之中,使得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只有这样,所编写的教材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体系

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三年的教学分为两段来实施,前两年左右的时间为公共教学阶段,在这一段时间内容可以完成公共转课程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为学生后期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一年的时间则应当全部为实践教学环节,依据工民建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2.3 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手段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学生培养的特定,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的同时,还要将近年来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普遍应用的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艺纳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增加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现实需求。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程教学的信息量,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中等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现实需求。

3 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

3.1 统一认识,加强宣传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影响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好老师和教学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使得全体的教职工都能够认识到推荐教学改革的深刻意义,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全校上下都要认识到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是促进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才能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也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学校办学能力、竞争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将学校做大做强。

3.2 强化对于教师的培训

开展教学改革要不断的对老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同时还应当对老师的培训机制常态化和制度化,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一些老师到企业和事业单位实习锻炼,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时间能力和专业技能,对培养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科学合理的设计实习项目课程

中职学校工民建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实习项目的课程组织应当满足教学的大纲和计划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另外要完善实训和实习课程的设置,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要注重对于实习课程的总结,在每次实习之后都要让学生写出较为详细的实习报告,并且作为对学生实习考核的重要构成部分。

4 结语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深化教育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依据市场发展的要求不断的进行办学方向的调整,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综合能力强,技术能力好的优秀毕业生,以此保障学校能够在严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宋占峰.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能力培养——对土木专业测量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 肖敏华.工民建专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

[3] 郭福云.运用CBE-DUCAM方法进行工民建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 卓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路分析工民建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探析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