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模具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4-06-16 18:02费晓瑜王韶云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产学研模具

费晓瑜 王韶云

摘 要: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和推广。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以学生为培养主体的教学模型和以员工为培养主体的教学模型,并结合模型,对模具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模具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 模具 产学研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63-01

高等职业院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高等职业院校众多教学模式中,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被大家认同并推广,并成为高校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和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力量[1]。

模具被誉为“制造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推动产业发展上责任重大,诸多学者对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3]。实践表明,不同的专业在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该文主要就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和高职院校旧的教学体系及改革不彻底的教学体系一直沿用原苏联的专业体系和方法,课程相对固定、内容十分庞杂,在意理论多、注重实践少,使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致使社会上普遍存在“工人难招”和“工作难找”并存的怪相。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使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大教师、学者也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4-5]。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育的长期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中、高考考试生源,这与西方主流高职教学模式,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大不相同,西方高职教学强调的是终身学习,而国内的高职教育一般仅限于从入学到毕业短短的三年[6-7]。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但这两种教学模式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没有彻底的引用。总体来看,传统的教育体制既无法实现人才的长期培养,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急待改革。

2 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型

在现代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产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是对高校教学能力的验证;研是激发人才潜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强调产业化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设立课程、科研、培养学生,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企业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优质资源的社会化。按照培养主体的不同,产学研一体化模型可以以学生为培养主体(模型Ⅰ),也可以以员工为培养主体(模型Ⅱ)。

模型Ⅰ指学校和企业分别发挥软件优势和硬件优势,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并共同完成科研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础课程由学校制定,专业课程由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需要共同制定;企业协助学校完成科研基金,学校协助企业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企业选拔录用70%~80%的学生并负责实训,剩下的20%~30%由学校负责实训并推荐就业。另一种是企业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学生,该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定向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企业招聘所有的定向培养学生。

模型Ⅱ是指企业把对员工的培训和专题研究交由学校完成,学校发挥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研究工作。该模式中,员工的培训课程由企业制定,教学任务由学校完成;企业提出研究内容并提供研究经费,由学校组织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归企业和学校共有。

3 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和方法

3.1 成立产学研一体化领导小组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高层领导的大力推动和全盘谋划,同时需要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小组的构成人员应该有学校主管领导、专业主管领导、学科负责人和专业教师。

3.2 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确定产学研一体化思路

模具专业可分为模具设计和模具钳工两个方向。模具设计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强调空间布局;模具钳工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强调动手能力。根据模具专业特点,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有效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建立以学校为培养基地、企业为实训基地的联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在这个总体思路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领导小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从已有密切合作的企业入手,向全社会推广。

3.3 与企业探讨合作模式并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各自需求,建立对应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并按照模型的特点和要求,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要注意协议的灵活性,要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化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4 结语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既是我国国情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模具在装备制造业中的使用将越来越多,地位也将越来越重,同时高职院校对模具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培养力度也将越来越大。因此,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对加快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和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安慧娟.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 胡冬雪,陈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

[4] 唐月红,王东红,曹荣美,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5] 杨秀琴.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

[6] 高海霞,李悦,边海娇.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

[7] 张广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关键问题[J].职业,2012(1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产学研模具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擦擦模具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