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群众路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4-06-16 00:41蒋云尔王志凤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职院校问题

蒋云尔 王志凤

摘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积累一定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中出现懈怠,甚至损害师生利益,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群众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作崇、制度建设滞后和民主监督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中必须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完善和创新规章制度,使群众路线工作有章可循;引入师生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群众路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25-02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任务。2013年5月9日,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同年6月18日,中央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但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化解或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局,影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期待和信任。

1 高职院校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地方上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开展的,学校是清水衙门,与自己关系不大,心理上不重视群众路线工作的开展;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不管钱物,一心工作干活,大多认为自身不存在“四风”问题,不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参与热情不高、等待观望情绪浓厚、敷衍对付等不良行为,影响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

1.2 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大都是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骨干人才,承担着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开展群众路线工作就是个形式,最终还是要看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评价业绩,从而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环节能省则省,能简化就简化;部分二级院(系)的干部还认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需要另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影响二级院(系)专业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开展,认为征求群众意见麻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专业建设效率和速度,因而他们更愿意去做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不愿意去征求群众意见;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是专业建设方面的专家、学术带头人,在本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威望,比一般群众见识广,思考问题水平高,平时往往用个人意见代替群众意见,这些现象淡化了群众路线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伤害了群众感情。

1.3 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不主动

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办学理念、体制结构、办学机制、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困难、矛盾和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害怕群众指责,不敢直接面对群众;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刻意回避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敢触及工作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群众路线有抗拒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期间,由于个人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的问题,人为的制造了一些矛盾,害怕群众路线过程中爆发出来,影响自己仕途发展,不愿意开展群众路线工作;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求稳怕乱思想,安于现状,沉醉于过去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不想通过群众路线寻找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1.4 部分党员干部开展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活动操作不规范

部分党员干部在撰写自我剖析对照检查材料和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时没有认真对待,网上抄袭,心存侥幸,应付过关,偏离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有些党员干部在开展各项调研时,为了避免激化工作中的矛盾,选择好控制、易听话的群众参加调研活动,调研工作存在片面性;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征集意见环节,存在重意见收集,轻意见反馈,对跨部门的矛盾和困难,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缺少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和勇气;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忽视群众意见,工作方法简单,依靠行政手段推行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结果造成群众意见很大,产生新的矛盾。这些问题都导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 高职院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关问题的原因探析

2.1 群众意识淡薄

群众意识淡薄是开展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大障碍。领导干部能不能深入群众,是不是自觉深入群众,主要看领导干部自身是不是树立了牢固的群众观念。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缺少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从而产生对下级和广大师生的话听不进去,主观武断的作风表现;工作中遇到问题调查研究不够,盲目拍板的问题比较严重;对上级负责的多,对师生群众负责的少;传达文件精神多,平等交流少等“四风”问题[1]。学校管理的目标是为广大教师创造便利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更多突出的是视管理为教育,视管理为服务,尊重师生,广泛听取意见,满足师生诉求,体现师生利益需求,从而达到教育的直接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部分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坚持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会变成一句空话。endprint

2.2 官本位思想作崇

官本位思想是封建专制文化的产物,是官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驱动、制约、导向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在行为表现。当前,公办高职院校都有行政级别,在干部选聘、任命时都须经过上级组织部门考察和任命,繁冗的行政级别导致学校办事效率低下,森严的行政级别,容易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滋生官僚主义思想,伴随着官僚主义又会产生唯上不唯下,弄虚作假,瞒上欺下等形式主义;相互攀比,恣肆行乐,贪图享受等享乐主义;骄奢淫逸,花天酒地,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2]。这种官本位思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转变,党的群众路线在高职院校中的贯彻落实就无从谈起。

2.3 制度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在实践群众路线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执行群众路线出现偏差,甚至忽视群众路线。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有限,操作性不强,反馈检查监督不够,很容易导致群众路线工作主观随意、变形走样,陷入形式主义的老路,引起群众不满,造成干群党群关系紧张。

2.4 民主监督不完善

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领导干部和上级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四风”问题。但是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因此,在开展群众路线工作过程中往往容易被领导干部忽视。当前,高职院校的民主监督大都是党的内部监督,没有引入普通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民主监督机制,很难形成内外监督的合力,导致群众路线工作不能进一步深入,影响学校改革发展事业顺利进行。

3 应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群众路线工作中问题的主要对策

3.1 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根植于党员干部思想之中,落实在行动上,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这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好群众路线工作的基本前提。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因此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把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第一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思想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彻底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在快速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矛盾,坚决维护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自觉在群众路线工作中为学校大局着想,真正让师生受益,群众满意。

3.2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

学校领导是单位的标兵和旗帜,在群众路线工作中如何做,直接影响到二级单位实践群众路线的做法和效果。因此,作为校级领导一定要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私心杂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严格管理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为本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树立热爱师生、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典范。

3.3 完善和创新规章制度,使群众路线工作有章可循

群众路线工作是常态化和长期性工作,只有以科学严谨的制度作为根本保障,才能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才能避免群众路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3]。高职院校开展此项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总结群众路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做法,要认真梳理已有制度,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好的制度,针对群众路线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建立和完善新的规章制度。另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既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使制度既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师生办事,公开接受师生监督。这样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才有坚实的制度保证。

3.4 引入师生民主监督机制,形成内外民主监督合力

师生是高校党员干部是否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唯一评判主体,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群众路线效果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在高校群众路线工作中引入师生民主监督机制,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切实把师生的评价纳入到制度轨道上来,形成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内外合力,对高校党员干部形成一定的压力,并把压力转换成动力,使他们彻底放弃官本位思想,转变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 徐远东.浅谈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的表现及对策[J/OL].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26902948/1.html.

[2] 胡增勇.新时期群众路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3(12):20-21.

[3] 冯湖.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J].学习月刊,201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高职院校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