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2014-06-16 00:44张默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张默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入,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看,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其教育模式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改革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33-01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高职院校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高职教育要求,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其教育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要求。

1 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其教学管理目标、内容、形式、要求等各方面应加以区别。但就目前现状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开展不经常、培训层次过低等问题,使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生、中职生相比较不仅没有发挥其优势,反而缺少竞争力,甚至处于劣势。一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生知识面不宽、专业理论层次低,其专业技能和知识不足以支撑其在行业内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与中职生相比,高职生专业技能不精,难以适应第一任职需要,许多行业更愿意选择能够直接上岗的中职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不准,教育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方式。

2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和民族利益,关联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只有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发展,必须把关注点放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上,重点关注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源源不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价值。国家宏观调控体现的是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只有与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才能确保为国家培养好高技能人才。为此,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学习理解,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整体要求相一致,当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二是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与本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密切,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有较明确的就业需求,期望在本地区实现就业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要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要把本地区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向本地区经济发展倾斜,为企业招聘与学生就业搭建好服务平台。三是适应行业系统发展要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专业技能岗位的第一任职需要,又能在本行业内实现更大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服务行业系统发展的理念,通过对行业系统的科学分析,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寻求行业岗位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既能在行业中实现就业,又具备向行业内更高层次岗位发展潜在素质。

3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

要按照先就业、后发展的要求,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增强高职院校与外部社会环境自适应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一是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与其培养人才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才能实现自身发展与学生就业同步推进。由于每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基础、专业定位等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与社会分工对人才的需求同步,走开特色职业教育的路子,提高自适应能力。要具备适度调整、改变专业以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的能力,要具备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优势教学的能力,要具备与企业、部门、单位等多方面协作的能力。二是调整教学内容分配比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需求,一方面体现其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高职生实现就业的第一需要;另一方面体现具备在行业系统内深入发展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是高职生在行业内发展的优势所在。因此,必须适度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比重,以提高高职生在行业系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通过顶岗实习、技能比武、职业资格鉴定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就业岗位第一需要;要强调专业知识的整体和综合运用,改变以往把知识分割过细、独立教学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行业系统内继续发展奠定能力素质基础。三是坚持走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路子。高职教育面向就业,但其人才培养效果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否一致上。无论从人才成长规律,还是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看,高职生只有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才具备向更高岗位发展的可能。而院校的作用则是尽可能打牢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缩短学习与实践磨合的时间。因此,走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最佳途径。要加强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自适应性;要通过顶岗锻炼,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为企业从中选择人才提供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定期向企业了解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搞好信息反馈,为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基本借鉴。

参考文献

[1] 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梁绿琦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戴士弘著.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