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留油气田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014-06-17 05:56袁波孙照勇姜鹏舒光虎李艳萍张华
断块油气田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移油气田砂体

袁波,孙照勇,姜鹏,舒光虎,李艳萍,张华

(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457001;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管理处,河南 濮阳457001;3.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山东 莘县252429;4.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河南 濮阳457512;5.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 濮阳457171)

0 引言

油气在盆地内的二次运移是一个极不均一的过程,在无外来干扰情况下,自然优先流经的通道称为优势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高孔渗的输导层均可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1-5]。断层作为连接油源和储集层的垂向通道,对油气运聚和分布具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6-11]。

文留油气田位于东濮凹陷北部中央隆起带,东、西倾没于前梨园、海通集生烃洼陷,油源条件优越,目前已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沙三中、沙三上、沙二下、沙二上、沙一下、沙一上各亚段及东营组发现不同规模的油气藏。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伸展性同生正断层发育[12-13],就该区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尚未进行过研究。本文从文留油气田生长断层断面形态的分类研究出发,探讨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分布的影响,以便预测该区油气藏分布,指导油气勘探。

1 断面形态分类

断面形态是影响断层流体运移的重要方面。其在空间上的不规则性主要体现在纵向和走向上的起伏差异[9]。在纵向上,根据不同深度断面陡缓的相对变化,断面产状可以划分为上陡下缓、平直和上缓下陡3 种基本类型(见图1)。其中,油气在上陡下缓型下部地层聚集较多,平直型有利于油气的垂向和侧向分流,上缓下陡型有利于油气在上部聚集[9]。

图1 断面垂向基本形态示意

根据断面埋深差异,在走向上,可将断面形态划分为平整、下凹和上凸3 种基本类型(见图2)。对于平整型,油气运移表现为从下部沿断面呈平行式向上推进,不存在优势运移通道;对于凸凹型,凸面断层使流线汇集形成垂向的优势运移通道,凹面断层使流线向上呈发散状。对于凸面断层,由于与断面接触并在断面上方的砂体体积较小,不利于油气向砂体中运移,而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对于凹面断层,与断面接触并在断面上方的砂体体积较大,油气向砂体中运移,从而不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而有利于油气的聚集[9]。

图2 断面形态在走向上的基本类型

2 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

任何一条断裂都存在优势运移通道,但并不是所有的优势运移通道都存在油气运移,只有断层活动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相匹配时,其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才能体现出来[14-16]。

文留油田文1 井及东部前梨园洼陷前2 井热演化生烃史表明,沙三段烃源岩在沙二期已成熟生烃,东营沉积期达到生烃高峰(见图3)。文西、文东断裂系以及徐楼、梁庄断层在沙三段烃源岩(沙二—东营组)沉积期仍有活动,说明文留油气田分带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匹配关系好(见图4)。

断层在生排烃期处于开启状态,油气沿断面优势运移通道运移,最终在该通道指向的圈闭聚集成藏。

图3 文留油气田热演化生烃史

图4 文留地区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匹配关系

3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

3.1 控制油气纵向分布层系

断层在纵向上的产状也是影响油气分布层系的重要因素,文西断裂系为上缓下陡型断裂(见图5),在沙三中、下亚段倾角较大,有利于油气沿断裂系向上运移,在较浅的沙二下亚段以及沙三上亚段倾角较小,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主要在浅层分布;文东断裂为平直型,油气纵向与横向分流均有利,故在上、下均有油气聚集。

3.2 控制油气横向分布范围

受断层断面凸凹形态的影响,油气在断面优势运移通道上不同程度地汇聚,同时继续向上运移,当遇到合适的砂体时,这些汇聚流便开始向砂体分流,并在有效的圈闭中聚集成藏,而这些优势运移通道就成了向砂体分流的中心,所有的油气藏均主要围绕优势运移通道分布。文留油气田文西断裂、文东断裂、徐楼断裂、梁庄断裂是生排烃期主要活动断层(见图6),图中箭头表示油气运移优势方向。

图5 文留油气田文西、文东断裂控制油气纵向分布

图6 文留油气田生长断层断面等值线与探明含油面积叠合

西倾的文西断裂系为下凹型断面,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向断层两端运移,如文220、文123 块油气富集区,文西雁行展布的叠复带是油气的有利运移方向;西倾的徐楼断裂受盐岩滑脱影响,在文72 东附近为上凸型断面,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断面上凸方向运移;东倾的文东断裂系为近平直型断面,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垂直断层走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如文东滚动背斜带油气富集;东倾梁庄断层为上凸型断面,油气富集在断面上凸方向的高部位,如文188、文197 沙二下。

4 结论

1)文留油气田的主要分带断层,其活动期与生排烃期匹配关系好,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断面优势运移通道。

2)西倾文西断裂系在断层两端上陡下缓,文西断裂带浅层是有利油气富集区;文东断裂系为平直型,文东斜坡带是纵向多套层系兼顾的有利区带。

3)文西断裂系、文东断裂系为下凹型断面,文西断裂带、文中地垒带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徐楼断裂、梁庄断层为上凸型断面,文南地堑带及梁庄断阶带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

[1]冯红霞,黄新文,陈军斌,等.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裂缝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17(5):599-601.

[2]卢浩,蒋有录,徐昊清,等.饶阳凹陷主断层活动期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J].断块油气田,2011,18(5):594-596.

[3]于轶星,庞雄奇,陈冬霞,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0,17(4):389-391.

[4]占王忠,许浚远.断层视活动与真实活动的探讨[J].断块油气田,2010,17(1):32-34.

[5]李明诚.石油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3-118.

[6]马中良,曾溅辉,郑伦举.稳态充注下输导层交汇处油气运移路径的选择性[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1):89-93.

[7]李明诚.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29(4):379-383.

[8]郝芳,邹华耀,王敏芳,等.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7-14.

[9]庞雄奇,罗群,姜振学,等.叠合盆地断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及成因机理[J].地质科学版,2003,38(3):297-306.

[10]鲁兵,陈章明.断面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气的封闭作用[J].石油学报,1996,17(3):34-37.

[11]Hindle A D. Petroleum migration pathways and charge concentration:A three-dimensional model[J]. AAPG Bulletin,1997,81(9):1451-1481.

[12]罗群,庞雄奇,姜振学.一种有效追踪油气运移轨迹的新方法: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及其应用[J].地质论评,2005,51(2):156-162.

[13]曾溅辉,金之韵.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5):94-97.

[14]付晓飞,方德庆,吕延防,等.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2005,30(3):328-336.

[15]焦大庆,梁志刚,王长青,等.含油气盆地流体演化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07-119.

[16]张洪安.东濮凹陷生长断裂的控藏作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3.

猜你喜欢
运移油气田砂体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