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

2014-06-18 02:27王莉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装备石油产品

王莉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

黄河三角洲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究

王莉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

装备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库,同样石油装备制造业也是国际石油经济的装备库,是石油乃至整个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撑,所以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装备 可持续

装备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库,同样石油装备制造业也是国际石油经济的装备库,是石油乃至整个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撑,所以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要实现百年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保障。随着目前石油开发难度的加大,更需要开采设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油田发展的需要。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多数企业是从胜利油田改制出来的石油设备加工企业,经过改制后近10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国的石油装备企业技术与国际同行业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使中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从目前发展的瓶颈中走出,加快其新技术开发,实现结构调整,提升石油装备行业在国际的竞争地位,以实现中国石油装备企业与中国的能源开采乃至世界能源开采相匹配是黄河三角洲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下面从黄河三角洲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策研究两个方面来阐述黄河三角洲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观点。

1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 企业发展规模小,产品重复较多、附加值低

石油装备企业尚未走出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单一等特点。但是,黄河三角洲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不仅存在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普遍问题,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我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80%集中在东营,但是其中约有半数达不到经济规模,企业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分散,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二是产品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在全省82家石油装备企业中,有20家企业生产套管,42家企业生产抽油设备及井口设备等。这些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生产能力的浪费和同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低端产品多。目前,省内生产的石油机械产品,常规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少,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还需引进或直接到国外采购。

1.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量薄弱

中石协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在分析当前行业发展情况时说:“国内石油钻采设备的生产能力现在已经大大超过市场实际需求,对于那些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1)每个石油装备企业都曾有自己的一到几项创新产品、专利技术,但这些新产品、新技术面临专利到期,新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有待于开发。

(2)处于国际领先的、科技含量高的、有影响力的产品太少。大多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研发机构偏弱,科技队伍能力不足、缺乏经验及研发实力。

(4)与国际、国内交流少,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不够。

(5)新上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推广力度不够,发展速度较慢。

(6)现有产品的持续改进提高不够,不能满足新工艺的要求,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走,缺乏市场竞争力。

1.3 缺乏宏观发展整体规划

目前国内石油装备企业多而散,整体素质不高,产业集中度低,缺乏一个领头的企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没有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思路。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往往只是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光拘泥于本企业的利益,应纵观国内、国外同行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规划,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也要考虑同行业的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到互利互赢。更不能只为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发展、整体发展。针对一个国外订单,东营本地石油装备行业互相残杀,甚至同企业内部相关分公司互相竞争,受益的是购买者,而我们失去的是外汇;失去的是利益;失去的是信誉;失去的是中国人的尊严。

石油装备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制造石油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发展滞后,行业的许多高新技术与传统石油装备工业改造结合不够,石油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远不能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特别是对进入我国石油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带来了制约。

1.4 营销缺少长远规划,市场分布不均

鉴于世界石油经济的发展,油气田的开发进入更深度、广度发展,特别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无人居住的地区、开采难度较大的油区、油气层较薄的地区等,各国都在争相列入开采计划。而国内许多石油装备企业在这方面嗅觉不太敏感,安住在老市场的竞争上。国际市场过于集中,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不能因国内形势好,订单多而放弃国际市场;也不能因国际市场订单多而放弃国内市场。

了解油田的世界分布、了解油田的地质结构、掌握各国油田开采的进度、开采难度和工艺,是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应做好的必修课。积极跟进各个油田是其占领市场立足发展的根本。

1.5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待于加强

由于刚改制几年的“经济繁荣”,东营大多数石油装备企业注重的是市场扩张和资产的扩张,而更多的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

快速的发展必然付出代价,过渡注重市场就可能会忽视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质量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和风险意识的降低,而经济风暴的到来使这一切暴露无余。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才能更好的占领市场。

2 对策研究

中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比较迅速,然而迅速中蕴含了许多的问题,中国石油装备企业要想从目前的状态走出并走上长远发展的道路必须从企业内部开始找不足,作调整。

2.1 充分利用好政策和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提供的机会

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石油装备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企业要充分理解、利用、受惠于相关的政策,调整思路,尽快走出持续发展之路。石油作为软黄金越来越成为各国争相开采的焦点,充分分析国内外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握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商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企业的经营快速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并迎来新的高潮,走上持续发展之路,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2 从战略结构调整入手,改变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很多企业在度过了数年的黄金发展期后,突然发现,盈利、生存、挺下去,成了比“做大做强”更为迫切的现实压力。

首先,克服盲目冒进主义,总结本企业的优势,应立足本土扎扎实实维持好目前的经营。这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也是将来发展的根基,必须精心维持好。

其次,结合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总结各国能源开采的特点,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期发展规划、短期发展规划,使企业的发展不再盲目。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愿意的人,领着潮流走;不愿意的人,被潮流牵着走。”所以要学做引领市场的人。

第三,要走长期发展的道路,发展方向的定位要高。石油装备企业应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非常规发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精细管理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开创长期发展的新局面。立足本土,走向世界,抓住时机,立足强林。

2.3 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政策、新形势下的油气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晗亮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该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按照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优、信誉好、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中国的石油装备企业肩负着继续推进资源重组,从新审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重任。对于资金占用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附加值低的产品,避免重复上马,减少重复建设,该淘汰的淘汰,改转型的转型,把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到高附加值有着长远发展的产品上来;要适度控制装备制造产品总量,防止过热发展。

企业还要在“控量、提质”发展思路下,结合思考如何形成专业化配套和在总量控制下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对于动力装备,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加快产品升级、逐步替代进口为主要任务。

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应该多元化,在钻井、采油、输油、工程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样在风浪到来时,受影响的可能是一种产品,而其他产品或许还是有好的市场,整盘不会输掉。

2.4 企业营销需要新的策划

“中国企业最普遍缺乏和迫切需要的是营销策划”,当中国策划第一人何学林发出这样的感慨的时候,我国的石油装备企业还不知道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比较盲目,总是跟着市场走,而能引领市场的人少之又少。当市场有危机时,企业陷入风险之中,石油装备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

2.4.1 立足国内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大,经济发展基本良好,特别是金融体系运行较为稳健;加之宏观调控的能力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国际分工调整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

2.4.2 分散国际市场

一些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当这些产品和区域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时,没有回旋的余地;市场集中度过高,也使整个行业分散风险能力减弱。比如石油专用管材,危机到来之前,美国市场吃进量非常之大,其石油管材的进口量几乎是我们石油管材出口量的70%多。

由于世界范围油气勘探开发趋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勘探开发投资更加谨慎,而作业量不足也会直接影响了石油装备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在选择国际市场时,应研究好各个油气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本企业优势,在进入发达国家的同时,更应注意开采滞后、技术力量薄弱、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对于南美洲、非洲、南亚、中东要结合民情、民俗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这样不会因为一个市场受挫而全盘皆输。

2.4.3 盯紧高端市场

研发高端产品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随着能源钻采难度的加大,对钻采工具、设备的要求更加高端化,所以盯住高端市场的产品需求和走向,开辟新工艺、新产品才能不段适应市场需求,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4.4 研究开发未来市场

要做引领市场的人,必须开发未来市场,跟进市场不如领导市场。要做市场的领跑者,就要先研究世界油气田的分布和开采难度,开采的可能行,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世界能源问题。研发出目前开采手段无法实现开采设备,帮助钻采企业积极进入,变不可能为可能。

研究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替代代品,为积极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创造机会,为企业转型做好市场铺垫。

2.5 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力度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观察,金融危机加速了装备制造业产品和市场的两极分化“,中国制造”具有优势的低端市场已明显萎缩;正在扩容的高端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到追求质量效益提升,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到谋求全球经济发言权的角度来讲“,‘中国制造’必须寻求二次升级,这次依靠的是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中国石油装备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必须有新的项目接替,要把不断研制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引领用户需求的石油机械产品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从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提高采收率、深油藏开发、气井开发、海上油气田、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等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重点项目及其工艺的调研和立项。

新产品及新上项目应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如海洋、页岩气、环保节能等;有高的技术含量;有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有熟悉的市场环境;并充分研究分析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目前比较好的产品研发市场有海洋领域、页岩气及煤层气的开发领域、稠油开采领域、特殊工程服务领域、重量轻耐高温耐压的复合管、油田化工、效率高的直线电机、借助WEIR高压泵开发系列产品等。

2.6 加强内部控制和各项风险管理

企业发展三大事:改革、创新及管理。哪个企业若抓好这三件事,就能站稳脚跟、快速发展;哪个企业若忽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发展就缓慢、不平衡,严重地甚至会倒闭“。修练内功”已是目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寻求发展的的关键所在。

大企业的优势在管理上,但若管理不认真只做表面文章,企业就会有很大的风险。而有的企业在环境不好的境况下,仍然能生存和发展,关键是靠“内功”。大企业的管理难度非常大,比如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抓则好、松则滥;对成本控制的管理,若不精细化,这个环节浪费一点,那个环节浪费一点,产值和效益很快就没了。抓好管理,会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推动持续发展。抓不好,有可能会昙花一现。一是抓好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精细化;二是抓好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检验细节化;三是抓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劳动用工人性化。

2.7 调整资金链条,进行融资策划,做好资本运作

目前经济形势下,银行更加慎重地考虑风险问题,而从目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订单存量和发展资质分析,想要拿到银行贷款确实比以前更难了。订单的短缺、存货的积压、贷款的艰难使许多石油装备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而资金上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许多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一是尽快解决积压存货,加大应收款力度,缩减投资,盘活现有资金;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信用等级,取得政府支持;三是利用好创业板块,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资本结构。

2.8 积极促进石油装备企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

改变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过去散、乱、无序竞争的局面已经刻不容缓,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最终走上产业化、集约化之路已经毋庸置疑。专业化生产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抱团过冬才能增强整个行业的整体抵抗能力!”各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分工与协作,优化石油装备制造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在发展战略、投资环境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特别是东营市政府已为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建设提供了各种政策扶持,这是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在寒冬里遇到的春风,应抓住时机,相互协作,把倒下的企业扶起来,让站着的企业不倒下,发挥各家之长,将原重复、低端、市场萎缩的项目进行合并,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项目上马,划分市场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各企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能增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2.9 抓住机遇走出去,走与世界同行业高端企业的联合之路,迅速立足世界同行强手之林

中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发展以来,一直立足本土生产经营,前些年对外合作也只是贸易往来,引进外资,而对外投资、收购国外企业基本是空白。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带来的重创使许多好的企业伤到了根基,作为中国的石油装备企业有没有勇气在这个时候去收购一些有着先进技术、同行业的高端企业呢?因为危机确实也带来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形成自主核心竞争力、完成产业升级的“黄金机会”。石油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机会走出去,实现蜕变,奠定立足世界同行业强林的基础。

2.10 分析能源替代品市场,寻求长远发展之路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人类社会主要能量来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在过度开采和消耗下,已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因此而产生的对环境的沉重压力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忧虑。

人们在积极减少能源消耗、发掘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的同时,许多国家把把目光聚焦到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比如,德国:生物炼油大行其道。从菜籽中提炼柴油,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巴西:用甘蔗开发乙醇汽油,占全国能源消耗43%,巴西乙醇汽油使其不受世界油价影响;南非:将煤炭液化成燃油,煤变油技术走红世界,世界各国争相引进该技术。生物质制油(BtL)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创新的CBtL(煤制油和生物制油结合)工艺可以把热能、电能与合成燃料结合在一起,热效率达63%。这在能源供应非常复杂的中国和美国都有了存在的可能。

作为以生产天然能源钻采设备为主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石油危机”、“石油恐慌”的金融危机寻求崛起的道路的同事应考虑未来的石油危机到来时我们该增么办,也许我们这一代还赶不上,那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经营这个企业的时候该怎么办?所以应该逐步有计划、有方向的开发新能源生产、加工所需要的装备,是我们长远发展的方向。

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个复杂且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本文不能一一涵盖。但企业强,则国强;企业富,则国富。经济发展是国家强大的动力,而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以经营好每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在做一个产品,不仅仅是创一个品牌,不仅仅是养活了一群人,也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成功与成名,而是在做一件国富民强的大事,所以任何企业没有理由懈怠,没有理由畏缩,更没有理由一蹶不振。作为黄河三角洲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有着国家这么好的支持政策和市场前景,更应积极分析自己、分析环境、分析市场、分析未来,利用好机会振作起来,使企业迅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装备石油产品
好装备这样造
石油石化展会
港警新装备
奇妙的石油
防晒装备折起来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