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研究

2014-06-23 16:21常小龙周鹏关志峰
关键词:开式手枪本体

常小龙,周鹏,关志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战术系,北京 100038)

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研究

常小龙,周鹏,关志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战术系,北京 100038)

警察手枪技能的本质属性是开式技能,实现在靶场实弹训练的闭式技能向实战需要的开式技能的转变,必须通过相应的对抗训练。以警察手枪技能的本质属性为出发点,将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分别从功能、原则、影响因素与调控手段及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其规律,为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警察手枪对抗训练;开式技能;闭式技能;影响因素;调控手段

0 引言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是警察的重要使命,使用武器是国家法律赋予警察的特殊权利。手枪作为警察配备的基本武器,在警察履职过程中处置严重暴力冲突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严重暴力和恐怖案件多发频发的态势,警察手枪技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适应当前形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的关于警械武器使用专项训练是重要举措之一。为实现民警在实战中运用警械武器的能力,本次专项培训更加突出训练中的对抗强度,这也将警务技能训练中的对抗训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手枪作为致命武器,其致命危险的特点似乎制约了对抗训练的开展,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警察手枪技能的本质属性,进而开展有效的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警察手枪技能的本质属性

提到警察手枪技能训练,人们往往认为就是射击训练,这就把警察手枪训练局限在靶场的实弹射击训练阶段,从而限制了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想切实有效的提升警察实战射击技能,单是加大训练经费和力度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必须打破原有的“训练思维模式”,准确把握警察手枪技能的本质属性,否则就会出现训练中的靶场高手在实战中却无所适从。

在运动训练领域,依据执行运动技能时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开式技能和闭式技能。闭式技能(closed skill)是指在稳定和可以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开式技能(open skill)是指在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1]。警察实战用枪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况且很多变化是不可预测的,这符合开式技能的核心特点,即“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多年来,我们对警用手枪技能的训练主要集中在闭式技能,习惯于从技术结构角度出发,进行基础射击训练,即使开展应用射击训练,一般也是在相对稳定的训练环境中进行有限的变化,随着训练的进程这种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训练忽视了开式技能掌握过程中情境的交互作用,是“去情境”的训练。而警用手枪技能的形成伴随着多种情境与本体的交互作用,比如是否用枪、如何用枪和何时停止用枪等判断与决策。这种本体在多变环境中的瞬时决策能力也是警察手枪技能必须包含的要素。因此,警察手枪技能训练符合开式技能的训练原理,即从外界环境变化到技能的本体应答,必须包括本体感知、环境外显特征、本体决策、本体应答行为等几个阶段。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创设一种不可预测的、变化的训练环境,因此,对抗训练在警察手枪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2 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原则

在对抗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以相应的原则为指导,进而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与要求,确保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2.1 安全性原则

对抗即意味着危险的成倍增加,如果训练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那么对抗训练将难以得到进一步开展,因此,安全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和训练规则,明确对抗训练中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确保训练场地的封闭,并有足够警告标志及专人管理进出口;在真人对抗中确保所有参训者均无实弹;训练场地内所有人员,必须穿戴相应防护装备;明显区分训练枪支和其他枪支;任何参与训练者离开训练场地后,再次返回时,安全设施必须重新检查;彩弹训练前或突然发现有弹头爆裂或留膛时,应立即清理等。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施训者要严格要求参训者执行安全规则,引导参训者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2.2 源于实战高于实战的原则

对抗训练的设计必须以警察执法实战为导向,任何有悖于实战原则的训练都是无效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提出只有接近实战或高于实战的训练才是有效训练。由于手枪属于致命武器,在对抗训练中无法使用实弹进行直接对抗,这看似从根本上决定了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实战,却永远无法高于实战。其实,从技能在实战中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出发,我们可以实现高于实战的对抗训练。比如:在案情的复杂性、对抗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抗人数的不等性和训练要求等方面增大强度,以实现高于实战的训练目标。创设一种高于实战的对抗情境和压力环境,以增强参训者的本体决策和本体应答能力。

2.3 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一方面体现在根据参训者不同的实战需求和技能水平,设计对抗训练的内容与目标,以达到对抗训练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抗训练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参训者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归纳,逐一做出点评和总结,使参训者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以确保对抗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2.4 合理安排对抗强度的原则

没有强度的对抗训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如何科学合理的掌握对抗强度是开展对抗训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心理学的“倒U形理论”(inverted-u principle)认为,人由低等级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唤醒水平与学习技能表现成正比;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等级唤醒水平方向发展时,唤醒水平与学习技能表现成反比[2]。整个过程呈倒U形,如图1所示。

图1 唤醒水平与技能表现的倒“U”形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说明唤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参训者的技能发挥。在对抗训练中,当感觉环境有威胁时,参训者的唤醒水平、焦虑和注意力应保持适度提高,才能使技能水平在对抗过程中得以良好发挥。所以,对抗强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如果对抗强度过低,学员唤醒水平就会降低,学员积极性不强,技能表现水平就不高。相反对抗强度过高,超出参训者的承受能力,唤醒水平就会过高,导致过度紧张甚至丧失信心,使技能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合理安排对抗强度是对抗训练必须遵循的关键原则。

2.5 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科学实施训练原则是保证训练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3],警察手枪技能训练也不例外。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对抗训练前,应使参训者端正训练态度,树立敢于对抗的信心,避免训练时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在组织对抗过程中,可以从对抗人数逐渐增多,环境由简单到复杂,防护装备逐渐减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抗火力不断增加,案情越来越复杂等手段控制对抗强度,使整个对抗训练成阶梯式发展。

3 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外先进训练方式的引进,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形式日益丰富,大致可以概括为仿真影像对抗、电子激光模拟对抗、BB弹对抗、彩弹对抗、实弹间接对抗等形式。每种训练形式在警察手枪技能形成过程中均有其特有的作用和局限性,在对抗训练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应用,使其适用于不同的训练目标和阶段。

4 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手段

4.1 对抗训练的影响因素

对抗双方的一切对抗行为均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警察执法实战中的对抗其实就是以法律为规则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围绕争夺时空优势而进行的技战术与心理较量。在同样案情的显示中,空间越小或距离越近,对抗持续的时间越短,对参训者应对危险的准备、危险出现时的反应和开枪射击的决断以及射击技术的熟练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抗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训练目标,充分利用时空因素,通过是否限定时间、空间进行多种组合设置训练难度。

保持警力优势是警察执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而随着执法对抗的发展变化,警力优势未必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持,当警力优势发生转变时,正是导致对抗成败发生转变的重要节点。因此,在对抗训练中通过调整人数对比因素,可以实现对抗训练由易到难,甚至高于实战的训练效果。

执法实战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且执法环境是不稳定的。要有效提升实战用枪能力,必须在对抗训练中充分利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由简单到复杂,模拟执法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使参训学员在训练中了解变化并适应和习惯应对变化。

警察执法实战过程的对抗一定会对民警的生理与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对抗程度的不同,生理与心理的负荷也不同。对抗训练必须充分考虑参训者在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的因素,通过生理与心理符合的变化,提升参训学员在压力中学会调整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反应,不断降低对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从而保证射击技战术的正常发挥。

4.2 对抗训练的调控手段

根据影响对抗训练的诸多因素,可以通过多种调控手段控制对抗训练的强度,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在影响对抗训练环境稳定性方面可以概括为:外界干扰程度、案情设置的性质与复杂程度、情报的全面及准确度等。通过这些手段的调控,丰富训练环境的变化,以锻炼参训者对于环境变化的感知觉,提高本体决策和本体应答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技战术的应变能力等。在时空因素方面,可以通过限定对抗的时间与空间,以检验并提高参训者技能应用的自动化程度。在生理与心理层面,可以运用对抗的火力等级,防护装备的效果,对抗前的身体状态等手段进行适度调控,逐步达到接近实战的心理应激状态,提升参训者对于实战环境的本体感知和本体应答能力。

5 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监控参训者个体技能水平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抗训练整体效果的评估。对抗训练是以实战需要为导向,因此,关于对抗训练的评价也不能离开实战关于技能应用的要求。实战要求警察合理、合法、安全、有效地运用警务技能,在对抗训练中也要紧密围绕这些要求,在警用手枪技能运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合理性方面可以进行定性评价,关于有效性评价可以进行定量评价,从而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

在警察实战中,该不该开枪一直是困扰民警的突出问题。这并不是执法民警不知道相关法律法规,除客观因素外,其主观原因是这些法律知识只停留在知识储备的层面,没有通过训练使之形成应用能力。在对抗训练过程中,参训者对于情境变化的本体应答并不都是开枪射击的行为,即使开枪射击也有相应法定程序的分析判断。如果这些分析出现失误,不管射击效果如何,均定性为错误的应答方式。因此,依法用枪能力是警察手枪技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枪的合法性也是对抗训练评价的首要因素。

对抗训练是检验参训者是否安全规范操作武器的重要方法,可以检验和强化受训学员在压力条件下,安全规范操作武器的能力。安全操作是指对抗过程中不出现误伤或避免误伤的几率;规范操作是指对抗情境下,不出现人为故障,确保武器保持应有的功能。通过安全规范性评价,不仅使参训者认识到安全规范操作武器的重要性,更能有效纠正参训者枪支操作上存在的错误习惯。

合理、有效是所有技能在实战中应用的评价标准。在警用手枪技能对抗中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技术层面中的动作结构和主要环节,对抗过程中时空把握等因素的定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有效性评价主要以时空因素的把握和射击技能应用的效果等因素进行量化评定。

6 结语

警察手枪技能训练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射击技术层面上,应该以警察执法实战需求为导向,在遵循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训练理念,建立立体化的训练模式。本文认为警察手枪技能属于开式技能,而对抗训练是连接闭式技能与开式技能的桥梁,在警察手枪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警察手枪技能对抗训练的研究任重道远,我们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不断丰富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14.

[2]K.H.柯尔尼洛夫,等.高等心理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2.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陈小明)

D035.319

常小龙(1965—),男,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开式手枪本体
开式吸收热泵余热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浅析
TT-33手枪
眼睛是“本体”
减少开式泵运行时间降低厂用电率
一起来认“邦手枪”
一种开式水系统节能方式的应用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