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山东省1997—2012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4-06-23 16:23
对外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山东省城镇化人口

邱 平

(烟台警备区第二干休所,山东烟台264000)

【区域经济】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山东省1997—2012年数据的实证检验

邱 平

(烟台警备区第二干休所,山东烟台264000)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以山东省1997—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人口城镇化水平、产业城镇化水平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地域城镇化水平带来负的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结合部等措施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带动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化;经济增长;实证检验;对策

一、引言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同时会带来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消费的增加会带来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着力突破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彰显资源环境和齐鲁文化特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山东特色城镇化道路。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将利用山东省1997—2012年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为山东省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供政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

黄毅(2006)对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增长。朱孔来等(2011)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苏发金(2011)运用协整分析发现,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影响强度短期和长期存在明显的差异。陈晨子和成长春(2012)通过1978—2011年经济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在30多年中稳定增长,城镇化带来消费能力的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林佳丽(2013)利用福建省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城镇化率依旧不高,城镇化的规模效应、辐射效应以及创新溢出效应效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靖学青(2014)采用1996—2011年西部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水平对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黄婷(2014)选取19个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但城镇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Steven Brakman等(2004)的研究发现,德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东德和西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Luisito Bertinelli(2008)认为,城镇化程度提高可以加速资本的集聚,从而拉动经济增长。Hannu Tervo(2010)通过研究发现,芬兰1880—2004年的城镇化发展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Gregg Huff和Luis Angeles(2011)对二战前东亚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认为贸易自由化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活跃了全球贸易,并形成了一些中心城镇,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Markus Bruckner(2012)分析了非洲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城镇化率增加对人均GDP增长具有负面影响。Muhammad Shahbaz和Hooi Hooi Lean(2012)分析了突尼斯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通过消费影响城镇化水平,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从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一,从研究结论看,城镇化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没有达成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短期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还有少数学者认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第二,从研究的过程看,大多数学者只是关注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而关于地域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的研究较少,实证研究也不多见。就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山东是沿海开放省份,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都还是未知数。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

三、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构建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山东省是沿海开放省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可以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本文选择山东省1997—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变量选取

1.城镇化水平

靖学青(2014)认为城镇化的表现形式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产业城镇化指的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地域城镇化指的是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生活方式城镇化指的是农村生活方式不断向城镇生活方式靠拢的过程。因此采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指标表示人口城镇化水平(PU),采用“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指标表示产业城镇化水平(IU),采用“城区面积和城市总面积的比重”指标表示地域城镇化水平(AU),采用“科教文卫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表示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LU)。

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扩大,在数量上的表现是GDP的增加,但是GDP的增长只是量上的增加,无法体现经济增长的质,因此本文选取人均GDP(Y)代表经济增长。

(三)模型的设定

为了消除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对Y做对数处理,以ln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PU、IU、AU、LU为解释变量,构造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lnY代表区域经济增长,β0是截距项,β1、β2、β3、β4分别代表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η是误差项。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1 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2 VIF检验

从表1相关性水平看,经济增长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较大,符合回归分析的要求。但是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基本都超过了0.5,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检验多重共线性,本文进行VIF检验,从表2检验结果看,VIF值有两个值(31.435和17.736)超过了10,说明存在共线性问题,需要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二)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后向逐步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3。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随着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劳动力转移以后一方面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收入,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2.产业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产业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劳动力集中于非农产业,加快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国民经济的增长。

3.地域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地域城镇化水平带来了负的经济增长。城镇化的目的就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构建一个中间区域,为农村向城市转化搭建一个平台,单纯城市面积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而城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结合部面积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增长。

4.生活方式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收入的提高没有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部分居民的消费还停留在以前水平,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表3 回归结果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以山东省1997—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人口城镇化水平、产业城镇化水平能够推动经济增长;2.地域城镇化水平带来了负的经济增长;3.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上述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拉动山东经济增长:1.通过完善土地流转经营制度和加大城市劳动力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2.在保证基本粮食生产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基础上,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着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产业城镇化水平。3.在城市面积无法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城乡结合部,通过结合部面积的增大,提高地域城镇化水平。4.政府应该加大科教文卫的支持力度,通过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

[1]Gregg Huff,Luis Aneles.Global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Pre-World War IISoutheast Asia[J].Exploration in Economic History,2011(1):20-36.

[2]Hannu Tervo.Cities,Hinterlands and Agglomeration Shadows:Spatial Developments in Finland During 1880—2004[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10(47):476-486.

[3]Luisito Bertinelli,Benteng Zou.Does Urbanization Foster Huarnn Capiml Accumulation[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2008(2):171-182.

[4]Markus Brucker.Economic Growth,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Urbanization in Africa[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2(1):26-36.

[5]Muhammad Shahbaz,Hooi Hooi Lean.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The Rol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unisia[J].Energy Policy,2012(40):473-479.

[6]Steven Brakman,Harry Garretsen and Marc Schramm.The Strategic Bombing of German Cities during World War IIand its Impact on City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2):201-218.

[7]陈晨子,成长春.产业结构、城镇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ECM模型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2(11):85-88.

[8]黄婷.论城镇化是否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基于19国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2):32-40.

[9]黄毅.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147-151.

(责任编辑:梁宏伟)

F061.5

A

2095-3283(2014)06-0087-03

邱平(1972-),女,山东烟台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山东省城镇化人口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山东省即墨市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