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 正确应对全面推进煤炭企业市场化改革

2014-06-25 21:52王建军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市场化市场经济

现阶段煤炭行业面对的是结构性过剩、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机制体制僵化等问题,加之煤炭产量增长较快、进口煤增量以及国家结构性调整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煤炭的消费增速持续下降,“两增一降”使得库存量持续上升,形成的供过于求的局面。面对危局,只有直面现实,正确应对煤炭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则全面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为企业找到一条市场化的生存、发展之路才是硬道理。

一、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明确战略方向

战略是企业的前进方向,方向的正确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面对危局,煤炭企业首先需要解决往哪儿走,怎么走的战略问题。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生产更加清洁的能源,给用户提供绿色、洁净能源,这既是煤炭企业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煤炭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立足自身优势,推行“绿煤战略”,是落实战略的主要手段。就是在维系常规能源供应链的基础上,开拓城市清洁能源供应市场,建立保障煤炭综合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机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满足环保的需求,实现从煤炭销售到能源经营、从生产管理到综合服务、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的“三个转变”,才能步入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轨道。

二、以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为标尺,准确把脉诊断

方向明确了,没有强健的身体也很难在市场博弈中取胜。治病才能强身。把脉诊断,是用什么药的前提,用对了药才能去病。没有诊断就下药,再好的药,也治不好病。讳疾忌医更不行,有病不治,永远好不了。所以说,把好企业的脉,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诊断:

1.战略问题。战略方向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是不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实现战略的分阶段目标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没有等等。

2.人员问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制度有没有,效果怎么样;员工技术素质、文明素质的培训培养机制和制度有没有,效果怎么样;管理人员怎么配置,效率和效果怎么样;人的思想有没有解放,观念有没有转变,责任心有没有增强,有多少市场化的成分,员工怎么看待市场化等等。

3.分配问题。分配是不是公平,是不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的贡献是不是与收入相匹配;有没有干了十元的活儿,挣了100元,或是干活不干活,上班就挣钱的现象等等。

4.管理问题。管理工作是不是流程化、程序化,每个环节是不是有质量、数量和效率要求,标准制定的是不是精细化;是靠制度管理,还是文件管理或会议管理;管理创新、管理升级的周期是多长,效果怎么样。

5.技术问题。生产技术应用、新技术跟进,在行业中处于什么位置;技术创新能力有没有;技术装备更新的周期是多长;新技术装备应用达到设计要求没有。

6.产品问题。产品的质量定位,产品的市场定位有没有;产品升级的规划有没有,符合新能源要求的产品有没有,拓展市场的新产品有没有。

7.体制问题。目前的管理机制或方式,符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弊端是什么。

8.文化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怎么样,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等等。通过把脉诊断,掌握企业病情,为正确推进改革对症入药。

三、以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先导,正确推进改革

效益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没有效率,就不会有好的效益;没有效益,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收入都将无从谈起。因此,煤炭企业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提高劳动效率这个手段,立足于提高经济效益这个前提,立足于市场经济调节这个杠杆,去形式化,才能正确推进改革。

体制改革,要先立后破。制定“新鸟进笼,老鸟去哪”的稳步方案;从职工群众最期盼的方面改起,从制约企业发展最突出的方面改起,从公司上下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图形式、走过场的不做,效益不好的不变,做不到的不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对症入药,引人市场机制。企业内部实现全员计件、岗位经营、费用包干、自收自支等市场化机制,以产品换收入,以收入定支出、定人员。建立公司链式产品价格和各项服务价格等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完善内部市场结算体系,构建《内部市场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等市场运行体系。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全新经营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由“上班发工资”向“自己挣工资”转变。在劳动力配置上,由“人多好干活、增人就增资”向“人少收入高、增人不增资” 转变。在经营和效益理念上,由“靠矿井提产、靠煤炭提价、靠条件好转”向“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新增效益” 转变,真正体现市场无处不在,活力无处不在。

减冗瘦身,实行竞聘机制。以效益为前提,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需求、管理需求、技术需求、安全需求、经营需求等设立管理机构和岗位,该合署的合署,该裁撤的裁撤,减少机关机构配置,并通过竞争竞聘上岗机制,减少冗员,让无为者寸步难行,让有为者一路畅通,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适者生存,实施优胜劣汰。优胜劣汰既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更是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稳妥推进淘汰机制,对亏损摊点、单位关停并转,才能减掉包袱,保持企业的活力。

注重升级,强化企业竞争力。着力推进管理升级、技术升级、装备升级和产品升级机制,只有加大管理升级、技术升级、装备升级步伐,才能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企业效益;只有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煤炭深度加工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增强竞争力。

风险评估,提高抗险能力。建立健全经营风险评估,对经营风险进行辨识,便于企业提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控制和减少风险。同时,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从资金、预算、计划等企业管控体系,在“顺风”时,增加风险储备金的“棉衣”,在“逆风”时,保证企业“过冬”的御寒能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王建军,邯郸通顺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市场化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