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为农民工服务研究

2014-06-26 05:29曾丽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农民工

曾丽容

关键词:农民工;大阅读;农家书屋

摘 要:办好农家书屋,营造大阅读的学习氛围,对新时期农民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在如何办好农家书屋来提高农民工素质和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12-03

1 办农家书屋,是新时期对农民工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以农业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多为特征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6 年年底,该地区外来人口数达到了约2,400 万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039 人,成为我国城镇密度最大、经济要素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由此可知,农民工,作为中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 其素质和能力在现在和将来都会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对其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宏伟目标,对他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导致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因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不得不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因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办好农家书屋,营造大阅读的学习氛围,对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KH+3mmD]

2 坚持改革开放对农家书屋提出新的具体要求[HTSS][KH+3mm]

我国是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滋养,小富即安和享乐主义的情怀容易滋生出农民工懒散、厌学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特别是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由于收入和生活环境的落差,部分民工可能出现不思进取,把大量时间荒废在闲聊、打麻将甚至聚众赌博和博彩上。这时农家书屋对他们人生和生活的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相比较而言,当前农村读书比较活跃的人员主要集中在乡村教师、学生、养殖专业户和部分个体户等身上。总之,农家书屋是神州大地上中华文化传承的细胞,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燎原整个中国的星星之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的体现;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体现;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办好农家书屋去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实践十八大,为营造中华文化大阅读环境,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和孕育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型农民工而不懈努力。

3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入该地区的沿海城市和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成为中国历史上数量巨大、地域广阔、影响深远的一次人口大流动。这种以廉价为特征的富余劳动力、廉价土地、潜在的大市场和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等组合成的“低成本竞争”发展模式导致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多,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工业迅速增长,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大国逐步走向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大国。但这种粗放型经济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很低,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消费层次也比较低,基本没有融入城市生活。2006 年4 月中旬,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8.6岁,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半数以上,我国76.4%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虽然素质不高,劳动力廉价,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乃至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例如,珠三角各地方政府积极谋划城市转型,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广州推行的重工业化发展战略、东莞的 “腾笼换鸟”、 深圳的“服务经济”转型等标示着珠三角地区从传统的制造中心向地区性服务中心的转型,这一切都对农民工提出很高要求,于是他们便失业,成为返乡农民工。2008年农业部数据调查得出,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并不是农民工的自由选择,而是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下的被迫后退,也揭示了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发展模式的终结。对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农村来说,农民工返乡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今天的农村和20年前比较变化不是很大,他们仍然是富余劳动力。因此他们返乡并不意味着回归田园牧歌的悠闲生活,而是失业和困惑。

4 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工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一个平台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已迅速发展,农民工又有了广阔的舞台和新的天地。但是,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制约着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他们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综合能力与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来开展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及时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促进他们再就业。农家书屋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不仅让他们学习了业务理论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和技术,同时还接受了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

大阅读是当前农民工提升能力素质技能的必要手段,是知识、能力、技能小康的必要条件, 也是内地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的必要条件。正如大学教育与大学图书馆的辩证关系一样,培训教育与农家书屋成为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主要手段。农家书屋在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对引领农民工扩大美好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追求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endprint

5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提升农村大阅读质量的主要手段

2013年,谢斌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中认为:图书馆是读者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上就跟别的图书馆不一样,必须要做到公平、开放和公益的服务理念[3]。农家书屋是村民汲取精神文化,获取知识和休闲阅读的重要场所。它要稳步健康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服务地方、全面开放、面向世界的服务理念。农家书屋可以尝试建立藏、借、阅一体化流通的管理模式,按照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音像阅览室和读者服务部(主要负责办理借书和光盘等电子读物刊物)布局。这样,读者就可以在书屋内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享受其为他们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在网络资源方面,有条件的书屋可以适当地购买中国知网(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以及部分适用的外文期刊数据库,其内容要考虑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并能利用联机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保证读者所需要的查询服务。笔者对农家书屋建设还提出如下探索。

5.1 探索农家书屋“借、藏、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农家书屋的各项业务工作都可以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方式,实行全开架服务。这种全开架模式可以让使读者在书屋内自由方便地借阅图书和共享书屋电子资源,给读者以权利的管理。

5.2 探索农家书屋 “人、机、书”一体化的布局模式,实行一卡通服务。利用这种模式,读者刷卡进入书屋后,在书屋设置的供读者检索和上网用的电脑上查询或咨询后,可在书屋内自由尽兴地上网查找资料、听歌;也可以在书屋内自由地打印、复印资料、图书,阅览图书和光盘等。此外,也可以在书屋内设立茶座或咖啡厅供读者阅读谈心,交流心得。这样,把读者的文献阅览活动提高到了人性化的高度,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5.3 探索农家书屋“采、访、验”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采,即及时补充书屋体系中丢失而读者又有需求的图书,及时补齐连续出版物。访,即通过读者需求查访,或开展问卷调查和留言调查等方式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并建档分析,定期进行信息反馈。例如: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提出, “农家书屋”的配供图书包括:农业实用技术类、文化教育类、生活科技类、政法类等适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农家书屋的出版物必须编目登记,分类陈列[4]。同时,书屋要熟悉各种出版渠道,系统地收集各种征订书目和采购途径,可以通过直接选购、零购图书,也可以广泛地接受各类赠书。例如: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五星村农家书屋自2008年建立以来,至今共接受各级部门捐助或个人捐赠的图书超过6,000册,类型包括文学、科技、法律法制、农业种养、妇幼保健、青少年读物等。

5.4 开展农家书屋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加强书屋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藏书特色,各书屋之间应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书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书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专题性开发工作,有目的地进行特色资源的开发,建特色书屋。书屋还可以收藏当地有代表性地文化,将当地特色图书进行扫描,制作成电子图书,方便提供检索,使读者能方便快捷地得到特色信息和借阅。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书屋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积极展现本书屋的特色。农家书屋之间还可以通力合作,在农闲时间多下基层,将农民最喜爱、最需要的书和电子音像作品及相关设备组成“大篷车”服务小分队,下乡为农民搭建流动阅览室,形成面向基层、为农民提供免费阅读的一种新渠道,形成“美丽乡村”大阅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 农家书屋是农民工安心创业的一剂良药

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的殿堂,农村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当前农家书屋中比较活跃的读者主要是学生、老师和专业户(经营户)。农家书屋应坚持把方便农民工借阅书籍和为农村少年儿童学生服务作为重要的办屋方向。目前在农村阅读人群结构中,学生和教师占64%;专业户和商人占27%。到书屋借阅书籍的读者主要是学生、教师、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和个体经营户, 也有退休干部、职工、村干部等。读书阅读需求(含重复)选择依次为: 少儿类78.7%、科技类(农业) 53.8%、生活类43.8%、政经类(法律为主)34.4%、文化类(文学艺术) 30.3%、综合类20.4%[5]。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在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是它们的工作核心。因此,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员工们以优秀的品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受到读者的青睐和好评。农家书屋可以借鉴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以乡镇村为单位,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为每位村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实现农村书屋的网络化管理,甚至可以实现书屋之间的互借业务,逐步实现整个乡镇的图书资料的统一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建好农家书屋,也可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和留守儿童度过童年提供一个重要场所,为农民工务工和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7 结语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强国惠民的工程,能弥补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的不足,给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工带来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李郇.改革开放30 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9 (1) :13-18.

[2] 罗端生.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3) : 225-227.

[3] 谢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 2-3.

[4] 关于印发《广东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008-01-16 11:20:53 http://www.xwcbj.gd.gov.cn/news/html/ztbd/2007/04njsw/zcwj/article/1200453848681.html.

[5] 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6): 197-200.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农民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县级图书馆促“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继续推进策略分析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国家统计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