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

2014-06-29 09:02郭祥堆
物理通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理科学

郭祥堆

(永安市第六中学 福建 三明 3660 00 )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自2001 年颁布并在38 个实验区进行新课改实验,2003 年对17 个实验区进行调查,2005 年全国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改.依据2007 年对29 个省的广泛调查,2007 年做了修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新课改的深入调研,结合国际比较研究和课改方针政策,2011 年再次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这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思路:坚持课改指导思想;坚持已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保持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重点修订科学内容;规范对科学内容的要求和表达;适当增加案例.

这次新课程标准修订关注的重点:深化课改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关注课标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以下主要从课程基本理念、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科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但新版课标在坚持原有的课程基本理念基础上有做了稍许的变动.

表1 新旧版课程基本理念对比

其中有两条是没变化的,有三条提法变了.第1条由“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其关键是正面提出“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可看出新版课标更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促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第3条由“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变为“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说明10 多年的课改已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讲授法变为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但只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所以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但是教学中依然要注重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5条由“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变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强调了评价的导向性,教师要在新的评价观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2 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变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7个要素.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变化如表2.

表2 新旧版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主要变化

续 表

科学探究在新课程中既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一项学习的内容,又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新课标中总体上对7个科学探究要素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变化不太大.只是对各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由“认识”降为“了解”,要求的难度降低了,更加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更多地考虑到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及城乡的差异性,这更利于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有些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整合,表述更加简洁明了.

3 科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两种版本对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都没有改动.但对三级主题的改动比较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降低了难度,删减了部分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为了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也增加些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的科学内容.

(1)删除部分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删除了“有评价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2)删除了“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删除了“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4)删除了“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5)删除了“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删除了“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7)把“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改成了“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删除了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2)降低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把“理解机械效率.”改成了“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改成了“知道质量的含义”.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增加部分内容,更加体现物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1)经历的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新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4)关注探究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6)能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7)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10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1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12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13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 )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5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16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7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18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19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20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分解或整合部分条目,使语言表述更明确和精准.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改成了“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特点”,把“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分解成“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特点”,说明对光的折射规律是不要求的,只要了解折射现象和特点就行了.

2)把“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改成了“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把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3种材料整合为新材料,减少了科学内容的条目,使科学内容更简洁.

(5)明确学生必做的实验.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表3中是必做的20 个实验.

表3 必做的20 个实验

尽管新课标已多次修订,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必将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不断总结,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的课标修订提供更精确而有效的数据,让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更加完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物理科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处处留心皆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