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树皮设计师

2014-06-30 19:14Allen
中华手工 2014年5期
关键词:箭毒人偶哈尼族

Allen

夏日红河的茂密森林里,一个长发飘飘、穿着树皮衣、挂着粗犷骨饰的男人在寻找一种叫做箭毒木的树。他的汗水如雨般落下,奇怪的是,他的衣衫干爽如初,未被汗水浸湿方寸。

这个乍一看像原始部落酋长的男人叫张卫平,身上的衣裳是自己设计的,布料正是箭毒木树皮加工而成。用这种树皮制作衣裳,是哈尼族爱伲人千百年来的传统,如今,这门失传多年的技艺,在族人张卫平的手里复活,并大放异彩。在这个过程中,张卫平也从一个苦闷的青年修炼成一个乐在其中的手艺继承者。

孤独的寻路者

张卫平的树皮布展览馆坐落在昆明云南民族村的哈尼族寨中。简单的木房子,茅草屋顶,外墙上错落地钉着一排排木头雕刻的各种表情的人脸,置身其中,仿佛来到原始部落的人家。“与树皮衣结缘,和外面这些木雕有关。”张卫平说。

20多年前,张卫平在工厂当木工,偶然与木雕结缘走进艺术界,他特别喜欢雕人偶,却长久找不到展现人偶风采的载体。正当他苦恼万分的时候,1994年的某一天,他在父亲的床上发现了一块很特别的垫子。那床垫看起来粗糙不堪,摸起来却细腻柔软;从纹理看,像手工织成的,又像天然形成的。他顿时一阵惊喜,如果用做床垫的布料做些同样风格的衣服穿在人偶身上,一定很特别。可是,这种布从哪里来的呢?

父亲告诉他,床垫用的材料是一种叫箭毒木的树皮。这种树生命力极强,树皮被剐掉后,不久就会长出新皮,并越剐长得越好,且箭毒木树皮做的布防寒、防潮、防虫、耐用,是哈尼族人曾经最爱用的布料之一。一直到19世纪初,现代织布技艺传了进来,树皮衣才渐行渐远。

父亲年轻时会这手艺,但已经几十年没碰,完全生疏了。张卫平让父亲把记得的一些细节传授给他,他再去走访各个哈尼族村寨的老手艺人,记录留存下来的有限信息。经过一年多的跋山涉水,拜访30多个村寨后,他终于知晓了做树皮布的基本工艺:先将箭毒木上的一整张树皮用木凿子剥离下来,剥的时候尽量保持一整张;接着将树皮放到水里泡,待水分充分浸入树皮后,用木槌捶打树皮至松软,把树皮中的毒汁拧出;再次放入净水中漂洗,直至毒汁漂洗干净,把捶打松软的树皮晾干,即变成了树皮布。

回忆做第一件树皮衣的过程,张卫平依然记忆犹新。为了寻一张上好的箭毒木树皮,他几天几夜在丛林中翻找,不眠不休。而箭毒木树皮的汁液含有剧毒,稍不小心,划破皮肤,汁液溅到伤口上,就有见血封喉的生命危险。然而他顾不上害怕,心被恢复这门技艺的火在烧着,做不出来,他觉得自己会被烧死。

1995年底,他终于做出第一件用箭毒木树皮制作的小衣服,拿到集市上去卖,无人问津不说,还有许多人嘲笑他“想过原始人的生活”。手艺没给他带来多少收入,很多时候,他甚至需要靠父亲的救济过活。“那时候自卑极了,都不敢想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张卫平坦诚地说。

不轻易买卖的手艺

长久的苦闷之后,生活里终于迎来一丝曙光。张卫平把这件衣服带到景洪市场上卖,有个台湾客人对这特别的民族技艺赞不绝口,当即拿出200美元买走了这件珍贵的树皮衣。原来这个世界上也有懂这门艺术的人!张卫平想,他要走出哈尼族的村寨,到昆明去。为了让自己民族的手艺在昆明一亮相就被人记住,他一口气做了鞋、帽、包、项链等十几个品种的树皮工艺品。

初到昆明的他,无依无靠,在别人家屋檐下蹲了三天三夜,之后在老乡的帮助下才找到落脚点。生活这么困难,张卫平却舍不得轻易卖掉树皮衣,唯独那些用树皮做的小物件,他才舍得割爱。长久下去,许多顾客们觉得他清高、不通人情,再不光顾他的店。“我只卖给懂我们民族技艺价值的人,只有他们才会珍藏这些衣服,传给后人,其他人出再高的价钱也无用!”张卫平说。

后来,他想过做其他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手艺,但是在许多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每一份工作没干多久就被婉言辞退了。当张卫平再次陷入低谷时,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黄燕。她是个哈尼族姑娘,擅长哈尼族的刺绣、棕编、蜡染、制茶等各项手工艺,她特别欣赏张卫平的创意和才华,她愿意用自己的手艺活无条件支持他的创作。

有了妻子的无私支持,张卫平的无限灵感被激发出来。他把自己擅长的木雕技艺、树皮衣制作技艺以及妻子擅长的其他手工艺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丰富的作品。

在他的店铺里,摆满了他亲手雕刻的木头人偶。人偶们身穿各式各样的树皮衣裙,肩挎树皮包,头戴树皮帽,手佩哈尼棕编手链,胸前或者一抹浓抹重彩的哈尼族刺绣图案或者雕刻着一张夸张的人脸。木偶惟妙惟肖,也衬托出树皮衣和哈尼手工艺品无限的美丽。他的树皮衣活起来了,也火起来了。

无法停止的脚步

1997年,张卫平的作品在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上第一次正式亮相,立即引起工艺美术界、收藏界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接着,他让心爱的女儿为自己的衣服当模特,参加各个大型少儿时装大赛,当即掀起了一场时装界返璞归真、狂放不羁的野性风潮。

他的特别和出色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05年,他受云南民族村邀请,进驻哈尼族寨,建立了自己的树皮布展览馆和专门的工作室。现在,每有国内外领导人到访民族村,他的展馆是必去的地方。而由他恢复的哈尼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也在2009年被昆明市政府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这门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无法停止自己不断创新的脚步。

现在,张卫平的树皮布作品已经研发出50多个品种,他还请来专业模特定期举办时装发布会,并安排舞蹈演员定期在展览馆前表演哈尼族风情舞蹈。除此之外,在树皮布的色彩上,他大胆突破,一反树皮布用原色的传统,用植物染出黄、绿、红、蓝、紫等丰富的色彩。“我最想做的是,将来建一座大型树皮衣博物馆,把哈尼族树皮衣的制造历史细细地展示给人们看。”张卫平说。同时,为了保护日益稀少的箭毒木,他经常到森林里去寻找它们的身影,一发现人为或自然破坏的箭毒木,当即抢救并细心护理。“它们没了,树皮衣的技艺就会失传,有生之年,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它们。”张卫平坚定地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箭毒人偶哈尼族
箭毒蛙的神奇产房
剧毒蛙
——箭毒蛙
蛙蛙蛙,呱呱呱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剧毒蛙——箭毒蛙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