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传美 寓教于情

2014-06-30 09:40李东华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李东华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育中,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情感在教学中发挥极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达到寓教于情,以情传美。

关键词:导入煽情法 朗读激情法 情境教学法 适时赞美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是基础学课,同时,因其载道明理、表情达意并含有丰富的美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应将传授知识与锻炼思想、陶冶情操融为一体,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自觉地体现语文学科对于“人性完善”的巨大教育功能。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语文教育中,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老师备课过程就是自己情感的培养过程,课堂施教则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能很好地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当学生因困倦无精打采时,教师的饱满精神会使他们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平静专注会使他们受到影响而集中注意力;教师进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讲授,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情感和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情感就足以干扰认知学习。因此,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情感在教学中发挥极致,达到寓教于情,以情传美呢?

那就是以情激情,教学齐悦,传递美讯。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先进入角色,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然后再感染学生,做到以情激情。用情感使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从而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在实践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这种氛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入煽情法,创设专注的教学氛围。

课文皆为有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课本中的许多文章蕴涵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老师应着意于此设计导入,用自己情感体验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使学生在导语所激起的情感波澜中迅速进入学习过程。施教开始,老师可以运用饱含感情的导语沟通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被诗人执著的爱国情感所感动,也希望学生能受到爱国熏陶。所以在导入新课时用极其煽情的语言来触动学生心灵。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看,最近发生的5·12汶川地震,8·0级,相当于200个原子弹的破坏力,不亚于一场战争啊!在重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有的是爱心的牵递和生命的坚韧。血脉、生命、民族让我们的心紧紧相扣,这就是‘爱国。面对自然灾难,我们用爱、力量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垮的!如果,我们祖国面临的灾难并不来自自然,而是人为地、有目的地、有组织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今天我们看看诗人艾青是如何做的。”当我用饱含深情和慷慨激昂的语言陈述完,我感受到学生涌动的爱国情怀,看到他们情感的波动,我明白这导入语得到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煽情的导语像磁场,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共振;煽情的导语像火把,点燃起一大片亢奋的火苗;煽情的导语像春风,唤醒大地的姹紫嫣红。

第二,朗读激情法,创设有声的教学氛围。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每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理解和透视,是作者情感传递的媒介。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教师的朗读应真正成为学生朗读的榜样和示范,这样就能够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为之动容,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第三,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氛围。

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老师绘声绘声绘色的渲染,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眼前仿佛呈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学生导入艺术的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学情境的设置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音乐、图片、电影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这篇古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具体地把握曹刿、鲁庄公的形象。让学生小组合作把课文内容编成小品,并从中挑选较好的小品让编者们演绎给全班欣赏。这虽然有点难演示,但学生却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作业。这《曹刿论战》小品的表演,将学生的情感融于剧情之中,让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情境中让学生感知具体,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也能使师生间情感互动,从而创造课堂的最佳环境。

第四,适时赞美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老师精神生命的延续,把热爱学生作为老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信赖。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教诲。老师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赞许、鼓励是一种积极性质的情感,有增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赞美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赞美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可以用表情对学生进行嘉许,对答问圆满的学生,表现出微笑、点头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表达满意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一种肯定。还可以运用课堂语言进行适时赞美,让学生能紧紧跟随老师思路,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

我在教学中喜欢对学生进行适时赞美,常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次,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我灵活地“欲问先扬”,我对学生说:“能展现优点人的是可爱的,能暴露缺点的人是伟大的,能改正缺点的人是可敬的。现在我急需10位可爱、伟大、可敬的同学,你们当中有吗?请举手。”我的话音刚落,“啪”、“啪”、“啪”,很多学生把手举起来了,看到此情此景,我可是偷着乐,马上一口气“逮”了10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诗歌朗诵。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结果是师生在会心一笑中拉近了心理距离,诗歌朗诵也相当精彩。师生之间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就能创造课堂的和谐环境。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教学好比没有灵魂的躯体,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热力与动人之处。寓教于情能让教师表演得淋漓尽致,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专注于学习。情既是教学展现艺术魅力的源泉,也是课堂教学产生美的源泉。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PS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与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