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2014-06-30 09:43陈永福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代文段落景物

陈永福

内容摘要:提高现代文阅读得分首先应密切注意平日教学中的渗透,其次,指导学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总结规律,使其能把握解题角度,从而提高对题率。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得分 策略

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题所占的总分值24分,但连续几年的高考抽样调查显示,此类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什么原因呢?症结在哪里?这几年有幸参加高考评卷,接触了很多考生的阅读题答题情况,我认为原因如下:

1.试题本身,标准答案并不标准。这是现代文阅读题似难避免的弱点。因为这类题是对文章的分析、鉴赏和评价,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答案的唯一性不强。

2.平日教学中,多数存在重文言文,轻现代文的现象。学生不太喜欢现代文,特别是课文,语文教师本身也不拿现代文作为重点。学文言文,逐篇、逐段、逐句、甚至逐字落实,一丝不苟。而现代文则翻阅浏览,漫不经心,一目十行,走马观花,马马虎虎,缺少对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分析鉴赏的深层探讨。

3.平日缺乏阅读能力的系统训练:现代文阅读题是一种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考生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进行大工作量的系统训练,这样的练习设计,工作量大,收效微,因此,多数练习题都只侧重语文知识的单项选择练习,使学生养成了思维懒惰的坏习惯。鉴于以上几点原因,要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密切注意在平日教学中的渗透。适当加重现代文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课文为典型例子,打破思维定势 改变篇篇按作者和背景,生词理解,课文层次,写作特点讲解的老模式,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尽快切进教学目标,使教学节奏快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重视品味语言,给学生美的熏陶。另外,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现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感受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荷塘月色》一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是其特色之一。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自读此文时,重点欣赏如诗如画的景物美,把握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然后,再引入现代文阅读《故都的秋》,将考察景物描写作用的题目作为重点,让学生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体会现代文阅读虽取于课外,但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在课内学习的,这样有步骤地训练,让学生感受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切实转变成技能,技巧,并使之得到升华,进而迁移,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答此类题的解题技巧,总结规律,使其能把握解题角度,从而提高对题率。

一是要遵循做阅读题的总原则。作为高考阅读材料的千字文中心肯定是唯一的,文章语言的运用,材料的选择和剪裁,段落的安排,以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选用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联系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因为任何题目的答案都不可能脱离文章的中心,如果与中心不相吻合,那肯定是错误的。

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筹划。若文章太长,而设题却不多,可安排先读题后读文的方法。即先看题,再回头来读原文,这样可有针对性地读文章,边读边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勾画出来,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果。因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除了最后一道探究题,其余题目的答题信息有的可能会在相对集中的段落出现,有的虽然不在同一段落,但会按行文顺序依次出现,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把这些信息勾画出来,一则为后面的答题打下了基础,二则通过勾画信息,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文章,感知文本。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有的放矢。再如,若选文篇幅不长,设题却较多,这就可考虑先读全文,再读题目,即先文后题法,这样便于把握中心,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句,这样再读题,精读题目涉及到的相关语段,顺藤摸瓜,顺理成章,这样答题比较全面。

三是总结几条常用解技巧,如:对需要调整句序的题,对划线句子的选择题,对含义的理解题等,一般来说,应借助上下文,审视上下句、前后文的具体语境,联系作者本意,文章主题,揣摩语句的一般意与特殊意,表面义与深层含义。对句子的分析题,对复杂段落含义的理解等 ,一般来说,应在理解了原意的基础上,仔细辨析哪一项或哪几项是有意曲解的,只要是“有意”,尽管设计模糊,但细心考虑,总会找出破绽的。对段落的概括,对全文主旨的概括,可仔细从文中找出结论性语句。这种结论性语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与内容构成因果关系,位置也往往在文章开头、段首、抒情议论句结尾等处。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文段落景物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现代文阅读练习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