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作文语言的有效积累

2014-06-30 09:44鲁华芬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积累有效性语言

鲁华芬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丰富的语言,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象,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感情。积累语言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较好的语言素养,既要有平时的学习、积累,创建自己的语言仓库,更要去想、去用,使之附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关键词:作文 语言 积累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语言看起来是一件较容易的事,但真要做起来,而且还要行之有效,那可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

钟能文的《语文学习应积累什么》提出了应该“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习惯”。我以为“积累习惯”尤其重要:良好的积累习惯同样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当下的学生又是如何来进行语文学科的积累的呢?翻开学生的摘录本,不是好词佳句,就是优美片段;不是名言警句,就是古代诗词。但真正写作时,要么是平时的积累调动不起来;要么是华辞丽句堆砌,缺少真情实感。

一.学生语言积累的误区

(一)对佳句美文的认识狭窄

“佳句美文”顾名思义是优美的文句,什么样的文句才称得上真正的“优美”?绚丽多姿是一种美,平淡质朴也是一种美。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基于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地认为那些名人名言和华丽的句子,才是“佳句”,那些拥有散文化的笔调,朦胧的意境,唯美的格调的文章才是“美文”,。如下面这些话:

游尽明月中的清泉,历尽青松下的圆石,享尽这不为我所役的人生。在山穷水尽之时,随意躺下,却又找到内心另一座恬静闲适的村庄,浮云升起,飘散。明月照亮了他的心,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而对那些平淡不奇却发自内心,真情流露的文句置之不理,更不会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共鸣。如老舍在《想北平》一文中这样直接袒露自己的情感: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通俗而纯净的语言流露出简明而亲切的感情。老舍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道出了自己对北京爱得真切和深沉。“说不出”,“要落泪了”这些词句看似平常其实最为奇崛。

(二)对佳句美文的内化不够

有的学生在积累佳句美文的过程中只为摘记,很少考虑把知识咀嚼、消化、吸收,乃至运用。更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写出的文章也能文采斐然,不惜花大功夫死记硬背这些佳句美文,在写作时“见缝插针”,能用就用,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文章,更不论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真情体会。死记硬背得来的所谓“佳句美文”应该怎样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学生仅仅是拼凑一些华丽的句子,再加上几个名人名言,却没有学生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他自己明确的观点,写出的是人云亦云,支离破碎的拾人牙慧之作,那肯定是让人嗤之以鼻的。积累是一种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佳句美文的背后是作者审美的眼光与情感的流露。没有这些共鸣,你的积累只是一潭死水,不可能得到激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中最为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实学生也认识到自己语言积累的薄弱,渴望有所提升,也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但学生对语言认识狭窄,教师又缺乏引导,只关注量的积累,而无法有质的提升。

二.如何做到有效积累

(一)用心品悟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福楼拜说过,一个形容词,能使“特征鲜明”;一个动词,可使“形象生动”。喜欢一篇作文和喜欢一个人一样无须太多理由,或许只是因为文中的某个词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杨绛《老王》),“镶嵌”一词本用在没有生命力的事物中,但此语境中却用来修饰老王站立在门口,一个受病痛折磨,生存艰辛的下层百姓跃然面前,充满辛酸,更饱含作者对其怜悯之情。又如“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韩少功《我心归去》)。这里的一个“弃”字准确道出了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从而为自己乡土情结的情感抒发作了一个铺垫。

教材中丰富的词汇只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冰山一角而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如“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个“紧”字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在平静的外表下,大雪纷飞之中感到气氛和情势的紧张。英雄大难临头却不自知,如何能不使我们替他捏把汗呢??又如“这厮长得很猛,冬天洗冷水澡还时不时的在门口上来五十个引体向上露出成块的肌肉”(孔庆东《北大47楼207室》),“猛”指凶猛,多用于形容动物的,用在此处是对“露出成块的肌肉”的室友带给人一种感官享受的美感而发自内心的赞誉!真正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感情,有厚度、力度和质感。只要平时能品悟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自然也就能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了。

(二)完成积累到运用的迁移

语言只有积累没有运用,是无用的消极语言,缺少了整合外化,只能是为“积累”而积累,学而无用。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能够“凭吞吐”、“任翕张”的积累才是真实有效的,只有这样的积累才切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鲜活地与学生的生命一同成长。否则,学生说起话写起作文来总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而实现以读文会意的语言积累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活化的过程。就此尝试分三步走:endprint

1.克服积累的无序,有明确的主题目标

有效积累首先要围绕一定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积累计划,确定每个学期的积累主题,每个主题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积累什么方面的内容,应达到什么目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积累方向,有针对性地看书,也可以反馈积累情况。如高一的学生,教材(苏教版)编排的专题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每一专题有明确的主题。我们的语言积累可以按此分四大类。再进一步细化积累的阶段,如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①关于故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等描写方面的;②对故乡情感抒发方面的;③对故乡精神层面的深层理解方面的。同时提出要达成的目标,结合自己的故乡实际情况内化积累的材料,并有一定深度的属于自己的思考。

2.重视对课内的积累,能精确传神的运用

积累从课内入手,从教材中积累是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根本,它是经专家选编的,具有规范性、典范性。《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律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语言,若能要做到运用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做多次重复,强化诵读,细心咀嚼,用心体味。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

比如《师说》中韩愈认为“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做为至圣的孔子尚且拜师学习,更何况是我等凡夫俗子?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只有互帮互学,才能能共同进步。积累了《师说》中的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类似“学习”“合作”“帮助”“能力”等话题的作文中运用,给自己的观点加上有力的佐证。

3.加强语言实践,共享重构鲜活语言

语言完成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并不是积累的终结点,还可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探讨,使学生共享他人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而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为此要通过合作和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见解。笔者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安排了课前三分钟学生说话,范围和形式不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间长了,学生的胆量培养出来了,看的知识内容也多了,当然说起话来也就流畅多了。在这个说话的过程中,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会受益匪浅。学习者正是在与他人对话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并通过检验与别人相左的观念加以重新建构,从而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所以共享能让学生在感受运用语言时,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得到提高。

汪曾祺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概言之: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语言的“优点”,并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具体的写作情境中,自然能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将名言佳句、精段妙篇化为己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4]止庵,豆棚瓜架,《如面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袁建中,写作:让学生不痛苦不虚假[J],《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柯桥区钱清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累有效性语言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