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网络空间中诗歌的口语特征

2014-06-30 09:48赵洪星陶禹含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赵洪星+陶禹含

内容摘要:网络的普及为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网络新诗与传媒紧紧结合在一起,他拓宽了诗歌的空间,繁荣了中国的新诗。然而网络本身的一些属性也使网络诗歌泥沙俱下,诗歌发生的现场转移到民间。网络诗歌繁荣的同时包含着很浓重的“口语”色彩。文章通过网络空间中的“羊羔体”“废话体”现象剖析了网络诗歌口语“色彩”的渊源以及他与“口水”的关系。

关键词:羊羔体 废话体 口语诗 口水诗 网络传媒

一.诗歌与传媒共生

网络诗歌出现于1993年3月,诗阳首次使用电脑大量创作诗歌并通过互联网发表,网络诗歌诞生。

何谓广义的网络诗歌,王本朝认为:“网络诗歌,准确地说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写作、发表和传播的诗歌。网络既是诗歌的载体形式,也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阅读方式。”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念的植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的更快、更深”①而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大众媒体已经远远超出了印刷品的范畴。我们只能用“大众传媒”来代表比军队与坦克更凶猛的威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②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废话体”“羊羔体”出现,与互联网是密切相关的。比如:

事件一:2011年10月19日晚,作协官网公布了鲁迅文学奖的各奖项结果,获奖名单一公布,立即引发“深水炸弹”。原因是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摘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公布当晚,诗人、文艺评论家陈维建在微博上转发了车延高诗作《徐帆》中部分内容,并借由车延高的名字谐音,提出“羊羔体”的概念。车延高的作品在微博上引发激烈批评。那首叫《徐帆》的诗歌也广为传播: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这种“羊羔体”,被网友认为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而网友在质疑嘲讽的同时,引发了网上仿写浪潮。

事件二:2012年3月,一名网友在微博上转了诗人乌青的三首诗,一夜之间转发过万,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调侃。继“羊羔体”之后,“乌青体”诗歌也火了。再度因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引来网民的一片议论之声。 “

在“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废话体)”事件中,除了恶搞、帮派之争外,也有很多文章涉及到了诗歌审美和诗歌批评意义上的特征,比如香港诗人廖伟棠认为,“废话体”显示出作者“语言贫乏程度已经达到极限”;“口语化一直是当代诗的一种潮流,好坏难辨。只是长期以来诗歌和大众脱节,它的独立发展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环境。”文化学者张颐武说。诸多批评家都提到了口语诗的问题。

二.“口语”与“口水”

口语诗本身自古就有,《诗经》中《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他们往往是口语诗。

百年前新诗革命由胡适等人提出的打破旧诗格律,不拘字句长短、以白话文作为诗歌语言来源的诗歌。而口语则是白话的基础。

到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口语诗又被广泛的提及出来。“它专指始于80年代前期由韩东、于坚等提倡……主张诗与‘旧常生活”建立有“实效”性质的连接,与“浪漫主义”模式(诗意性质、语言构成)保持警觉的距离,在诗歌风貌上呈现“反崇高”、“反意象”和口语化的倾向”。③在其后1999年由数十位诗人和诗评家参加的“盘峰诗会”上无意间发生的诗学论争,无形中形成了两个“诗歌阵营”,“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两个群体最大的区别便是在做为诗歌材料的语言上选择的分歧。“持“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的诗人与诗评家强调书面语之于诗歌写作的艺术合理性;持“民间写作”立场的诗人和诗评家则强调口语之于诗歌写作的艺术长处。”④

然而“废话体”、“羊羔体”真的是口语诗吗?

试举两例: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乌青《对白云的赞美》)

纵观整首诗,估计大多数读者,只会知道一句“白云真白啊”,而“白云很白”又是共识,整首诗重复这么多次。如林莽所说“要诗歌看口语有没有延伸到语言之外的能力,只有表面的口语是不行的,要看后面有没有东西,有没有延伸性,如果有这个能力,口语才是有价值的。如果里面没有东西,苍白,那就是口水。”而这首诗只能用“废话”、“口水”来注解。

苏晓芳的《网络与新世纪文学》一书中说:“整首诗除了用大量副词(真、很、非常、特别、极其、简直)来堆砌出天上的云很“白”的形象之外,没有表达什么。它只是一次所指缺席的能指的游戏,一次逞口舌之快的对于诗意的挑衅。这样的“诗”甚至还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但这充其量只是一种娱乐、一个玩笑,而不能真正地把它视为诗。”

我和刘亦菲见面很早,那时她还小/读小学三年级/一次她和我女儿一同登台/我手里的摄像机就拍到一个印度小姑娘/天生丽姿……(车延高《刘亦菲》)

因为直白的表达,网友称“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这首诗确实是在回车键之下敲出来的诗,诗歌没有跳跃性,我们不妨“/”改为逗号和句号。其实和从一篇散文中挑出来一段没多少区别。诗人自己说是“零度抒情”恐怕是自己诗歌“直白”、“口水”的代名词而已。

清人,张问陶曾经有句诗是这样说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意思就是说,平常语言作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通俗的语言所做的好诗反而确实一种“天然之作”而这首诗行文和结构都非常自由、随意,以叙事的方式说话,只不过是分行排列。“网络诗歌呈现和创造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那就是追求欲望的狂欢,有学者称它是“下半身美学”⑤

网络给诗歌和诗人带来的新的活动空间,给诗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网络诗歌写作给了诗人充分的自由。

当然网络诗歌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当下的网络原创诗歌更偏重新奇性、偶发性、狂欢性,表现为选材的个人化,风格的时尚化,语言的流俗化,趣味的极端化等。

网络诗歌存在假“口语”的现实,事实上的“口水”必然会使诗歌诗意全无。

注 释

①塞缪尔.亨廷顿著,王冠,刘为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p112-120

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fzzx/qwfb/201308/t20130826_41331.pdf

③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p208-212

④谭五昌.中国作家网1999-2005中国新诗状况述评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7/0109/832.html

⑤张清华.“好日子就要来了”么——世纪初的诗歌观察【J】.当代作家评论2002,(02),23-25.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于洋,汤爱丽,李俊.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谭五昌中国作家网中国新诗状况述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7/010

/832.html1999-2005

4.马凌,蒋蕾.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赵家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M】.上海:上海良友,1935

6.杨仲义,梁葆莉.汉语诗体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7.吴思敬.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J].河南社会科学, 2004, (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