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2014-06-30 09:58张磊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解读

张磊

内容摘要: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关键词:接受美学 解读 《嘉莉妹妹》

接受美学是由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主张在“作者·作品·读者”的系统下,将研究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接受等方面,力求在历史和社会的条件下考察审美经验。接受美学就是“读者接受理论”,读者是接受美学的核心。[1]读者的参与为文学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恢复文本中被忽略的逻辑关系,体现创作意图的“现实性”。[2]《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少女嘉莉从平民变成大明星的过程,细腻刻画了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当时美国都市的生存环境,揭露繁荣外表下社会的阴暗,其文本诞生的社会背景很复杂,读者对此的期待各异。德莱塞在文本中创制的意义空白有很多,读者对此争论不休。下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两个方面解读《嘉莉妹妹》。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往往有一种期待视野,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甚至超出时,读者对作品的认可和接受的意愿就更强烈。而且,同一作品,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也会对这部作品进行新的认识。[3]文本的大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以基督教为主的保守思想对社会仍有很深远影响。文本中的男女主角赫斯特伍德和嘉莉却与传统思想有很大背离:抛妻弃子的赫斯特伍德在纽约长期失业,被嘉莉抛弃沦落为乞丐,自杀身亡;乡村少女嘉莉先同杜洛埃同居,与更富有的赫斯特伍德恋爱后移居纽约,成名后步入上流社会。基督教的传统期待视野中,嘉莉是要走向一无所有和身败名裂的。然而,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却平步青云,成了大明星,而赫斯特伍德却成了不道德爱情的牺牲品。这种反差在当时遭到了美国文学界和社会的一片声讨。同时期,受消费主义影响,美国妇女开始对传统道德标准发起了挑战。[4]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妇女不再把自己看作男人的附属,更渴望独立思想和人格。于是,读者对嘉莉的形象有了新的诠释:同情理解嘉莉,认为嘉莉有选择和追求的权利,她的“堕落”只是为了梦想,而赫斯特伍德不过是“适者生存”理论下的一个牺牲品。

意义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是文本的基础结构或审美对象的基础结构,即文本的“召唤结构”。这种召唤结构自然会产生读者阅读理解所产生的对文本的不同的或接近的或相同的意义。作品的意义一方面来源于作品本身,另一方面是读者的赋予。[3]嘉莉先委身于杜洛埃,后又成为赫斯特伍德的情人,看似背弃了自己的情感道德,但她在杜洛埃心中只是炫耀的资本和拓宽人际关系的砝码。赫斯特伍德诱骗嘉莉结婚,却隐瞒了他在芝加哥偷钱的事,生活拮据后便彻底依赖嘉莉。嘉莉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聪明才智逐渐成功并迅速走红,思想上也更成熟。在资助了赫斯特伍德一段时间后,嘉莉选择离开,而赫斯特伍德却甘愿选择死亡。美国评论家法瑞尔认为嘉莉和赫斯特伍德是负有道德责任的,他们做出那样的选择是美国社会邪恶熏陶的结果。[4]赫斯特伍德本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过着上等人生活。按照社会期望,他应该忠于家庭,尽享天伦之乐,不应该抛弃家庭与嘉莉私奔。文本中意义空白需要读者去挖掘:赫斯特伍德的生活表面温馨,但是嘉莉的出现却勾起了他的欲望,携账款私奔到纽约后希望继续过体面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大玩笑。

尽管接受美学这种理论并不完美,但它仍拓展了我们的理论视野。它的批评方法为读者理解文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在不同的期待视野下,读者解读德莱塞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而不同时期的不同读者在文本中都会找到自己所期待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也因为读者而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以鑫,接受美学新论[M].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5.18.

[2]竺柏岳.美学的新兴学派——接受美学[J].阅读与写作.2004.(7).

[3]周忠厚.文艺批评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介绍:湖北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语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