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16则

2014-06-30 15:22舒坦辑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作家文学

舒坦辑

●作家叶开自编语文教材对抗语文教育

作家叶开日前亲自编写了一本语文教材——《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其内容和所传递的观念与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大不同,而这本语文教材在推出后,出人意料地获得好评,首印的两万册两三天内销售一空。在女儿乔乔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写下了《对抗语文》一书,随着女儿学习的继续,叶开越来越发现现行的语文教材让他难以接受。“小学语文教材质量最差,极少数名家名作惨遭删节、篡改,不入流作家的作品很可疑地被大量选入教材。”叶开说,于是,他决定自己编一套语文书。如今,面世的两册语文书,第一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胡适、巴金、丰子恺等大师的名篇;第二册(当代小说分册)分为“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选入王安忆、莫言、苏童等作家的优秀作品。此外,作者在每篇文章后面专门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或交代背景,或介绍情节,或延展阅读等等。小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件事,学会有意识地选择写作题材,掌握富于个性的表达方式,尝试主动提问并独立思考,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眼中的独特风景……不断阅读、不断表达的良性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在阅读中感受优秀作品的特殊趣味,便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小读者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爱读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中国当代名家作品打入法国主流图书市场

“在巴黎,能够在主流书店买到中国作家王安忆的法文版小说《长恨歌》,而且现已发行了近3万册。这对中国当代小说在法国的销售业绩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2014巴黎图书沙龙已近尾声,王安忆作品的法文译者透露了这一喜讯。王安忆的作品及头像此次也醒目地出现在巴黎图书沙龙的多个展区。与王安忆一样,此次另外几位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毕飞宇、李洱等人作品的英文或法文译本也上了巴黎图书沙龙的书架。这些中国作家的肖像海报和作品介绍同样出现在法国菲利普-毕基耶出版社黄色基调的展区内。据了解,作为欧洲出版中国作家作品最多的出版社,该社已先后出版了王安忆的7本书,主要为《长恨歌》、《三恋》、《月色撩人》、《香港的情与爱》等;出版了毕飞宇的6本书,包括《平原》、《青衣》、《推拿》等,最新签约的是他的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除此之外,孙甘露、小白、李洱等作家的作品也已经通过该社得以出版。目前,这批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都已成功地发行到法国的主流图书市场。

●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选揭晓

“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近日在北京揭晓。《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茶花女》《悲惨世界》《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红与黑》、《小王子》《基督山伯爵》《旧制度与大革命》当选“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易经》《水浒》《西游记》《骆驼祥子》《鲁迅小说集》《酒国》和《家》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来自各领域的40位中国专家评委对“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投了票,而来自各方面的法国专家评委,对“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投了票。如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对其领导的“法国汉语教师协会”的207位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了200位会员的回复。莫言小说的第一位法文译者、著名翻译家林雅翎等人也参与投了票。

●中国第二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揭幕

长期被定位为“非主流”的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历时10个月的中国第二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日前落下帷幕,27部网络小说、散文、诗歌从近5万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大奖。引人注目的是,雷达、陈晓明、吴义勤、周星、张清华、谭好哲等大赛终审评委几乎是清一色的传统主流文学评论家。网络文学比赛为何选择传统主流文学评论家当评委?大赛主办方表示,选择由传统主流文学评论家来评选网络文学,是希望“将纯正的文学理念、高雅的艺术格调和专业的评价体系引入江河横流、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大潮之中,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比赛期间,《小说选刊》《诗选刊》《山东文学》等纯文学期刊选登了一些优秀参赛作品。网络文学得以“闯入”主流传统文学的阵地,让人看到了网络文学在主流文学阵地开疆拓土的可能,也让许多网络作者欢欣鼓舞。“能够在专业的文学期刊上发表,就等于获得了一种权威的肯定,这是大部分网络写手都梦寐以求的。”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弦小悠这样告诉记者。雷达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网络文学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其在文学性上与传统文学并无太大区别,但它更为自由多变、狂放不羁,品类更为繁多,具有想象力和穿透力。

●格非称好的文学一定是有毒性的

以先锋文学起家,格非的小说此前常被读者认为不太好读懂,质疑他在写作中故意设置了某种阅读障碍。日前,格非首次公开答疑:“我认为陌生化是文学的前提,把小说写得跟生活一样还叫小说吗,还不如去看新闻报道。这样的作品没有任何价值。小说一定要出动你的经验,不能让人觉得太甜美。”格非特别担心自己会变成一个被消费的对象,“如果完全被消费没有价值。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如此,大家忙着提供可口的东西。文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日常经验的一种巨大冒犯。现在的文学不冒犯你,而是在迎合你,把你当成上帝在迎合你。这个冒犯性的东西,我把它称之为毒性,好的文学一定是有毒性的。”但这些年,格非也在慢慢改变自己。“我不愿意让文学重新回到谁都看不懂的时候。我的著作要保留流畅性,同时也保留那种东西。”

●阎连科认为文学作品在生活面前无能为力

被中国内地文学界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家阎连科日前来到南京大众书局与读者交谈。当谈到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时,阎连科笑言称,文学作品在生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阎连科说:“我们今天生活的尖锐性超过了一个任何时代,比如我们说的一个人的生存问题,一个人的就业问题,一个城乡差别问题,都超过以往,那么这些东西,我们作品其实在这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永远是用审美的名义去掩盖生活中的矛盾。”阎连科表示,对于一个作家而言,除了有勇气拿起笔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感谢社会给予的宽容度。而对于现如今流行在书坛前沿的80后、90后作家,阎连科坦言称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我想在我这一代作家,我是对80后更为理解一点,不要拿鲁迅的标准去和郭敬明做比较,我们也不要去苛刻韩寒的小说没有这个好,没有那个好,但是韩寒的散文、随笔、杂文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他们也各具特色,我特别相信他们有一天会比我们写得好!”阎连科说。面对众多的学生书友,阎连科称:“好的作家首先是一名好的读者,学会阅读和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endprint

●王蒙称没思想的阅读最可怕

著名作家王蒙日前做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青讲坛”。王蒙在演讲中认为,大同世界是古代的中国梦,传统文化对权力有监督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民阅读和文学写作,他呼吁社会应该有平和的文学生态。在演讲中,王蒙回忆起自己在中央团校学习和在共青团工作的经历,分享了他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理想追求的心得和体会。对于梦想这个话题,王蒙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王蒙认为,文化既是现实的,又是饱含理想的。对年轻人来讲,有理想、有梦想并不等于一定能够实现,更不代表就是现实,所有的梦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在演讲中,不少学生也非常关注目前的阅读现状和文学生存环境。“最受欢迎的作品和最好的作品不是一回事,我们最需要的是平和的文化生态。”王蒙认为,对于全民阅读和文学写作,现在的文学空间比过去增大了不知多少,我们的精神生活空间发展了。“阅读有不同的标准,但没有创造性、没有思想性最可怕。”王蒙说,在文学写作和阅读上,除了包容性,还要注重有深度的作品,否则这个民族就会越来越浅薄。

●余华称先锋文学在叙述上完善了中国当代文学

日前,余华入驻北师大仪式暨“先锋的道路:余华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十几位著名文学批评家齐聚一堂为余华号脉。余华在会上说:今天,对于所有开始写作和还在写作的人来说,小说早已不是首创的形式,它作为一种传统为我们所继承。因此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我们写作的意义何在?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我自己的回答只能是这样: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这种传统更为接近现代,也就是说使小说这个过去的形式更为接近现在。我在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先锋文学的一员,我只是不喜欢当时流行的那种小说叙述方式,我感到它们的笨拙,并且单一,在表达时总是给我种种束缚。尤其是语言,当时我认为被文学广泛表达的语言是一种确定了的语言,或者说是日常语言,是消解了个性的大众化语言,这种语言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数次被重复的世界。我那时反对语言大众化,我认为世界并不是像一把椅子那样明白易懂。那时我感到世界并非一目了然,面对事物的纷繁复杂,语言时常显得力不从心,无力做出终极判断。为了表达的真实,语言只能冲破常识。应该说先锋文学在叙述上完善了中国当代文学,从而彻底清除了遗留其中的非文学因素。正因为有了先锋文学,今天的文学才如此丰富和充满朝气。先锋文学重视到了叙述领域里的所有技巧,唯一疏忽了抓住读者的技巧。就我个人创作来说,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呼喊与细雨》(《在细雨中呼喊》原名)《活着》与我过去的作品不同之处,那就是人物来到了我的作品中。

●张笑天新作《国家阴谋》以严肃笔法正视历史

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还原抗日战争恢宏全景的史诗巨作”的“抗日战争备忘书”(第一部)《国家阴谋》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中国影视剧领军人物张笑天继《开国大典》等作品后,又一部呕心沥血的厚重之作。“有人说我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也许吧。不要以为我在写编年史,在百余年沧桑历史的经纬中,织进去的是血泪、情感和尊严,不期望与谁共鸣,至少我不想以展示民族的痈疽取悦于人。”张笑天在《国家阴谋》的序中这样写道。他介绍说,《国家阴谋》是系列小说的第一部,第二部《民族记忆》、第三部《时光遗迹》以及第四部《时代终结》也在孕育中。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实施的“国家阴谋”步步逼近,终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法西斯战争。《国家阴谋》展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它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告诉读者: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揭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这样爆发的。评论界认为,张笑天的“抗日战争备忘书”系列描写日本军国主义以“国家级”行动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它没有像有的作品那样戏说,而是以严肃的笔法正视这段历史,其中许多细节令人感动也让人惊醒,还让人获得一些富有颠覆性的认识。

●贾平凹《带灯》获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金奖

2014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日前在广州举行,贾平凹作品《带灯》获得年度长篇小说金奖。《带灯》讲述了一个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的故事,展现基层干部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主办方在颁奖词中评价,《带灯》超越了贾平凹以往含蓄迂回的创作经验,以文学的方式反思“发展”的现实。“大时代中的基层生活,是最值得关注的。”贾平凹在致答谢词时表示。艾伟、多多、李娟、陈丹青、陈楸帆等分获2014花地文学榜年度短篇小说金奖、年度诗歌金奖、年度散文金奖、年度文学批评金奖、年度类型文学(科幻小说)金奖。花地文学榜由羊城晚报社依托其“花地”副刊主办,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由媒体评选的文学奖项之一。

●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将改编成电影

作家方方的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将改编成电影,片名暂定《开始,结束》。方方接受采访时回应:“银润大约一年前就买走了小说改编版权,我只是原著作者,对电影改编不会有任何参与。我一向如此,对改编自我小说的影视作品,给予充分尊重和自由。”至于片方拟邀的导演张艾嘉,主演汤唯、吴秀波、刘烨阵容,方方称不太清楚。但她相当期待汤唯:“我小说里的女主角黄苏子,是一个内心丰富又非常自我的知识女性,她最后精神分裂,白天和晚上完全不同。如果由汤唯来演,我将非常期待,她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总能突破自己,我相信她能把握住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复杂多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主演许鞍华的新片《黄金时代》时,饰演萧红的汤唯就曾来汉拍摄数月,与武汉已有前缘。”片方日前发布的剧情梗概,是从男主角许鸿兵出发,方方称:“剧本应该有很大改编,因为我的小说是以女性为主,男性都不太重要。”

●阿来新作《瞻对》讲述两百年坎坷民族交融史

著名藏族作家阿来新作《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日前在京举行研讨会。20余位专家学者给予这部“藏地史诗”高度评价。《瞻对》于2013年8月在《人民文学》首发,并获得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大奖。今年1月,该作品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短3个月,销量破万。《瞻对》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扎实的内容,还原与再现了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瞻对(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的7次征伐始末,对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进行了历史钩沉,对清廷治藏方略、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进行了梳理,抒写了一段坎坷的民族交融史,从中也传达了作者对边疆治理的反思。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瞻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是近年来少有的功夫扎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一方面,阿来十几次深入藏地的社会调查、翻阅数百万字史料的案头工作,表现了他治学的严谨及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另一方面,作者从瞻对这样一个小地方入手,展现的却是大历史、大思考,表现了汉藏民族交融过程中的坎坷与冲突,清政府两百年来对瞻对的用兵及治理,足以为今天的治藏方略做参考。《瞻对》是阿来继《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之后,又一部聚焦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力作。endprint

●英国百利女性小说奖长名单出炉

2014年百利女性小说奖长名单日前揭晓,其中包括四位英国作家,七位美国作家,以及九名来自爱尔兰、加拿大和尼日利亚等国的作家,知名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唐娜·塔特、埃莉诺·卡顿榜上有名。百利女性小说奖创建于1996年,原称橘子文学奖,是英国为推动女性写作设立的一项年度文学奖,专门颁发给世界范围内用英语创作的女性作家。评委会主席海伦·弗雷泽称此次入围作品“读来引人入胜、充满智慧而又给人惊喜连连”。这其中既包括知名大家的作品,例如阿特伍德的入选小说《马德亚当》已经是她的第十四部作品,塔特的《金翅雀》入榜《纽约时报》2013年十大好书,卡顿凭借《发光体》获得2013年布克文学奖。名家之外,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新作,例如法提玛·布托的《月影》和M·J·卡特的《绞杀藤》均是小说处女作。去年,美国作家A·M·霍姆斯以《愿我们得到宽恕》击败曾两度摘取布克桂冠的希拉里·曼特尔得奖,是自2009年以来第五次蝉联此项殊荣的美国作家。

●日本作家时隔20年再捧国际安徒生大奖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报道,日本作家、文化人类学者上桥菜惠子获得所谓儿童文学诺贝尔奖的“2014年国际安徒生大奖”。这是1994年窗道雄获得此奖以来,时隔20年日本人再次获得此奖项。主办方就上桥的作品表示,“从文化人类学的视点,描述了独特的奇幻故事。作品中充满对自然及一切生物的敬意。”上桥以细致刻画人物心理、拷问国家体制等深厚的奇幻作品而闻名。上桥的《精灵守护者》系列(全12卷),描绘了在与人类所处世界平行的另一个世界那尤克中生存着水之精灵,它们每隔一百年会产一次卵,并将卵寄宿在人类的体内,被寄宿的人则被称为“精灵守护者”。目前该作品已经被翻译介绍到多国,卖出至少360万册。另外,上桥的《兽之奏者》也卖出190多万册,作品闻名海内外。

●《教父》全译本推出中文版

马里奥·普佐的《教父》被誉为轰动整个美国出版界的头号畅销书,小说被翻译成37种文字。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是传奇之作,获得九项奥斯卡大奖。但是,自1982年《教父》引入中国,32年来中国读者竞相传阅的却是阉割版,被删字数超过5000字。日前,读客图书透露,新版《教父》三部曲将于近日上市,一字未删。新译本《教父》三部曲责编吴涛透露,几个旧版本的《教父》情色描写均被“打马赛克”,被删掉的段落至少有33处,字数超过5000字。读客图书介绍,为了完整地还原《教父》,新版译者是译过斯蒂芬·金、陆德伦、丹尼斯·勒翰等名家的青壮派译者姚向辉,他是《教父》的狂热粉丝,对意大利的黑手党也有独特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美国的街头俚语非常熟悉,是翻译《教父》的不二人选。

●诗体莎翁全集将首发

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上海译文出版社于日前推出《莎士比亚全集》。这套由莎学专家、著名翻译家方平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整个华语世界最新、最全且唯一的诗体译本。全集有10卷,共收莎翁剧作39部,其中,在公认的37部莎翁剧作之外,又收入《两贵亲》和《爱德华三世》两部有争议的戏剧;诗歌部分则首次收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被确认为莎翁作品的长诗《悼亡》。而最珍贵的还在于,莎翁全集译者目前在世的最年长者已经91岁,年轻的也有50岁了,一行行诗句凝结着几代翻译家对翻译艺术的苦苦追求。在这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中文版里,最新收入了历史剧《爱德华三世》和《两贵亲》以及长诗《悼亡》。这三部作品的译者都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张冲,“《爱德华三世》的诗译稿已在我的电脑里沉睡了11年,一直未露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调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