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小结

2014-07-01 23:51张冬梅陈培其李新林郑伟郑建平沈建知金向东付增云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冬麦农技站农技

张冬梅,陈培其,李新林,郑伟,郑建平,沈建知,金向东,付增云

1.自治区农技总站,乌鲁木齐 830049 2.和硕县农技中心,新疆巴州 841200 3.新和县农技中心,新疆阿克苏 842100 4.塔城市农技站,新疆塔城 834700 5.沙湾县农技站,新疆塔城 832100 6.乌苏市农技站,新疆塔城 833000 7.吉木萨尔县农技中心,新疆昌吉 831700 8.呼图壁县农技中心,新疆昌吉 831200

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小结

张冬梅1,陈培其2,李新林3,郑伟4,郑建平5,沈建知6,金向东7,付增云8

1.自治区农技总站,乌鲁木齐 830049 2.和硕县农技中心,新疆巴州 841200 3.新和县农技中心,新疆阿克苏 842100 4.塔城市农技站,新疆塔城 834700 5.沙湾县农技站,新疆塔城 832100 6.乌苏市农技站,新疆塔城 833000 7.吉木萨尔县农技中心,新疆昌吉 831700 8.呼图壁县农技中心,新疆昌吉 831200

新疆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小麦持续高产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滴灌小麦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的问题,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期、生长动态、水分、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井字型播种有利于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增加纯收益98.1元/ 666.7m2,效益显著,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

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小结

新疆水资源相对缺乏,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8×104m3/km2,属于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新疆小麦持续高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试验示范表明,滴灌小麦表现出明显的节水、节肥的特性,其产量比常规种植小麦提高50kg/666.7m2以上,已成为新疆小麦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各地推广的小麦滴灌技术,普遍是在沟植、沟播的基础上,实行节水滴灌,虽然提高了小麦单产,但节水滴灌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2014年在南北疆7个粮食生产县开展了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探讨井字形播种方式的增产机理,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供试品种

春小麦:新春17号、新春20号、新春41号。

冬小麦:新冬18号、邯郸5316。

2 试验示范地点

2.1 春小麦

塔城市、沙湾县、和硕县、乌苏市。

2.2 冬小麦

呼图壁县、新和县、吉木萨尔县、沙湾县。

3 试验点概况

供试土壤为肥力水平中下等的沙壤土、棕钙土等,前茬作物分别为小麦、玉米、辣椒。播前采集耕作层土壤混合样进行分析化验,土壤相关理化指标含量为:有机质1%~1.2%,碱解氮54~55.8 mg/kg,速效磷14.4~16.7mg/kg,速效钾200~325 mg/kg。

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田比较,不设重复。处理与对照在同一条田中,各100(666.7m2)。处理为“#”字播种,即一亩地按照当地亩播量的一半为横播,一半为纵播。对照为常规滴灌田(播量同处理)。其管理措施同大田。

在田间试验中,要求处理和对照处于同一个生态区,土壤类型一致,田间管理措施处理和对照要严格控制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如种子、肥料、灌溉等)。

5 试验调查与记载

5.1 生育期

自播种开始,到成熟结束。

5.2 土壤水分

在各生育期测定0~20cm、20~40cm土壤水分。

5.3 籽粒产量

于成熟后,调查观测区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5.4 特征特性

在各生育期调查主茎叶片、茎蘖数、次生根。

5.5 统计分析

根据各试验点的产量,运用Exce12003进行数据分析。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春麦出苗的影响

在播量相同的前提下,冬春麦井字型播种出苗均好于常规滴灌小麦(对照),基本苗较对照增加3.2万株/666.7m2,其中冬麦基本苗较常规增加5.8万株/666.7m2,春麦较常规增加1.77万株/ 666.7m2。见表1。

表1 冬春麦基本苗调查表

6.2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春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对冬麦和春麦各4个点的调查,冬春麦生育期井字形播种和对照基本同步。见表2。

表2 小麦生育期调查表(单位:月/日)

6.3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春麦性状的影响

井字形播种单株次生根较对照增加1.96条,单株分蘖增加0.33株。井字形播种和对照在拔节期单株分蘖达最高峰,冬麦单株分蘖比对照增加1.1个,春麦减少0.12个;孕穗期逐渐减少,冬春麦单株分蘖比对照增加0.57、0.07个。

6.4 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的来看,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滴灌春麦不同播种方式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壤层次差异不大。滴灌冬麦不同播种方式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壤层次差异明显,返青期井字形播种小麦0~20cm、20~4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2.1%、2.9%;拔节期较对照低3.2%、2%;灌浆期比对照高3.2%、2%。井字形播种方式在0~40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6.53%。

6.5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春麦产量的影响

6.5.1 产量差异

井字形播种的小麦平均产量为456.18kg/ 666.7m2,比对照增加48.28kg/666.7m2,产量有显著差异。在适播期内井字形播种的冬麦平均亩产566.41kg/666.7m2,比对照增加79.6kg/666.7m2,产量有显著差异;晚播井字形播种的冬麦平均亩产401.03kg/666.7m2,比对照增加1.94kg/666.7m2,产量差异不显著。见表3、表4、表5。

表3 小麦产量方差分析

表4 适播期内冬麦产量方差分析

表5 晚播冬麦产量产量方差分析

6.5.2 特征特性

在试验中,南北疆冬春麦井字形播种的株高、穗长与对照差异不大。但是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的差异。收获穗数井字形播种较对照增加4.28万株/666.7m2,其中春麦井字形播种比对照增加2万株/666.7m2,穗粒数增加0.4粒,千粒重相同;冬麦井字形播种比对照亩穗数增加7.1万株,穗粒数减少0.56粒,千粒重增加0.2g;见表6、表7

表6 春麦特征特性

表7 冬麦特征特性

6.5.3 不同播种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井字形播种平均产量456.18kg/666.7m2,比对照增加48.28kg/666.7m2,成本906.38元/666.7m2,比对照增加22.6元/666.7m2。按小麦价格2.5元/kg计算,增收120.7元/666.7m2,由于增加了一次播种费用,成本增加22.6元/666.7m2,增加纯收益98.1元/666.7m2。见表8。

表8 小麦生产成本调查表

7 讨论

研究表明:北疆提高单产的途径,是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南疆提高单产的途径,是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试验结果证明了这一观点,北疆井字形播种收获穗数较常规滴灌小麦增加4.76万株/666.7m2,产量增加39.96 kg/666.7m2;南疆每穗粒数增加2.84粒,产量增加77.08kg/666.7m2。可以看出南北疆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增产途径不同。

有研究表明:小麦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产量均有影响,改变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了拔节后小麦分蘖的两级分化,增加产量。试验证明:井字形播种个体发育较好,单株分蘖较常规滴灌增加0.33株,根系发达,较常规滴灌增加1.96条;收获穗数井字形播种较常规滴灌增加4.28万株/666.7m2,产量提高48.28kg/666.7m2。

8 结论

在播量相同的前提下,滴灌小麦井字型播种出苗好于常规滴灌播种,基本苗比对照增加3.2万株/ 666.7m2;土壤墒情也好于常规,且麦田的群体大小、分布、长相有利于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收获穗数比对照增加4.28万株/666.7m2。平均产量456.18 kg/666.7m2,比对照增加48.28kg/666.7m2,虽然增加了一次播种的成本,但增纯收益98.1元/666.7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

[1]申元村,汪久文,伍光合.中国绿洲及其可持续发展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5(1):1-7.

[2]岳俊芹,邵运辉,陈远凯,等.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40-144.

[3]陈兴武,赵奇,吴新元,等.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90-593.

[4]王荣栋,王新武,符林,等.关于滴灌小麦栽培的几个问题[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7):1412-1415.

张冬梅(1968年12月—),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粮油技术推广。

2014-10-15

猜你喜欢
冬麦农技站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浅谈乡镇农技站的发展
绵竹市:澄清不实举报,为党员干部“正名”
应重视乡镇农技站建设
微观三农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