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求视角的价格水平分析

2014-07-01 19:42柯斌武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价格水平购买力供应量

柯斌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北京 100038)

基于供求视角的价格水平分析

柯斌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北京 100038)

供给和需求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分析工具,价格水平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角度看待商品的价格,在以货币的购买力来计量货币价格的基础上,采用供给和需求分析来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研究结果表明:与决定单个商品价格的供求机制一样,价格水平也是由供求机制决定的;还验证了货币供给量的连续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这一共识。

供给;需求;购买力;价格水平;通货膨胀

一、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的购买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货币的产生则规避了以物易物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促进了商品的交换[1]。特定的商品生产者只生产单一或者种类非常有限的商品,因此在交换过程中,卖的目的是买。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角度来看待商品价格的概念,若猪肉的价格是20元/公斤,意味着一公斤猪肉的购买力是20元。商品的价格代表其购买力。

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用于交换的两种商品的地位是对等的。在交换过程中引入货币并不改变这一性质。例如猪肉、鸡蛋和土豆的价格分别为20元/公斤、10元/公斤和5元/公斤,那么货币(这里的货币是人民币)的购买力是每一个价格的倒数所组成的序列。1元的购买力是:1两猪肉或2两鸡蛋或4两土豆。

这一点在外汇市场上得到充分体现。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外汇市场的交易是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易。(名义)汇率就是以另外一种货币衡量的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方式。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

考虑到计量货币价格是非常困难和抽象的。货币的引入使得国民收入核算成为可能,即直接以货币金额表示各种商品的组合。在国民收入核算的过程中,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问题被提出来了,价格指数也被创造出来了。一国的价格水平以一个基准的商品和服务“篮子”的价格来表示,它反映的是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我们将货币的价格,即货币的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ofmoney)定义为价格水平的倒数。用公式表示为:PPM=1/P,其中PPM表示货币的购买力,P表示价格水平。反映一国价格水平的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Deflator)。

二、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现在,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图来说明价格水平的决定过程。在图1中,用Y轴表示货币的购买力PPM,X轴表示货币数量。采用供给需求分析,用一条垂直线表示在任意给定的时点上的货币供给M(这里我们采用宏观经济学中的习惯,分别使用M和L来表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而不使用微观经济学中代表供给的S和代表需求的D),用向右下倾斜的斜线表示货币需求L[2],则两线的交点表示任意给定时点上市场达到均衡时的PPM,同时得出均衡价格水平。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货币购买力越强,价格水平越低,对应图的上部;货币购买力越弱,价格水平越高,对应图的下部。

从概念上很容易辨明,货币供应量M就是任何给定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①货币供应量=现金+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额×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是准备金总额和准备金率。虽然公众或者市场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但货币供应量主要还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控制准备金率和(或)准备金总额来决定。。类似于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我们在图1中设定了一条涉及PPM的货币需求曲线,它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需求曲线所表达的含义乍看起来很奇怪。货币的需求难道不是无限的吗?人们难道不会想要得到尽可能多的货币吗?但这忽视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普通商品的需求类似[3],人们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持有货币的需求。也就是说,货币需求的概念隐含人们为了得到货币愿意付出多大的成本,即他们会愿意选择保留多少货币而不是花掉,这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某人得到了货币,他会用它做两件事:要么用于消费或投资;要么留着,增加持有的货币余额。他愿意保留多少货币就是他对货币的需求。

图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让我们看看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人们愿意保留的货币数量是价格水平的函数。例如,假定价格水平突然下跌到现在的二分之一,人们的钱包和银行账户中为日常交易或紧急情况准备的货币将大幅减少,每一个人只需要携带或者准备好之前持有货币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即可,而其余可以花掉或者进行投资。因此,如果价格水平比现在低很多,人们持有的货币总额将会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价格水平是现在的两倍,人们钱包和银行账户中就需要两倍的货币去应付日常交易和紧急情况。如果价格水平上升,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就需要更多的货币。如图1所示,当PPM处在高点(价格水平较低)时,如PPM1时,货币需求就少;但当PPM处在低点(价格水平较高)时,如PPM2时,货币需求就多。

我们现在看看,货币供给曲线与向下倾斜的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如何决定均衡PPM或价格水平。相对于给定的货币供应量M,假设PPM突然升高,也就是价格水平猛然降低,于是货币供应量M大于货币需求,两者之间就是过剩的货币。人们发现自己正遭受着货币失衡之苦:手中的货币比按当前价格水平所需要持有的更多,因此,人们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试图花掉多余的货币。尽管就个体而言,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将手中的货币花掉,但从总体来看,这些被花掉的货币并没有消失。既定的货币供应量M始终存在,不发生任何变化。随着支出的增加,大多数甚至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价格水平不断上升,使得PPM开始下降,如图1中向右下的箭头所示。随着PPM的下降,货币过剩情况逐渐消失,直到它完全消除人们花钱的动力。在更高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需求和既定的货币供给不多不少正好相等,市场最终出清。人们不能够改变货币供应量,但是可以通过提高物价水平来消除货币过剩现象。[4]

相反,假设物价水平突然上升到现在的两倍,PPM因而降得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持日常消费。货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金余额出现短缺。人们将会试着通过增加货币余额来缓解货币短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支出、增加储蓄。这导致大多数甚至所有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价格水平下降,PPM上升,如图1中向左上的箭头所示。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物价下降得足够多,PPM上升,在更低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需求和既定的货币供给不多不少正好相等,市场最终出清。市场行为再一次使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货币总需求会根据货币总供给相应调整。

因此,价格水平即货币购买力的供求决定机理与普通商品价格的供求决定机制没什么不同。物价水平将会趋向于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使处于失衡状态,市场力量还是会促使其回到均衡点。此外,与某个特定的商品市场一样,货币市场的均衡价格即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需求正相关,与货币供给负相关。同样地也可以说,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正相关,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三、价格水平的变化

为什么价格水平会一直变动呢?如果说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价格水平,那么原因就很明了了:当且仅当这两个基本因素——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变化的时候,价格水平才会发生变化。我们先来考察货币供给变化的情况,此处货币供给是指名义货币单位(如美元、人民币)的供应量发生变化(限于篇幅,本文不考虑新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从何而来,也不考虑货币是如何注入或撤出经济领域的)。

首先我们考虑货币供给增加的情况。图2中,初始的货币供给曲线M0与货币需求曲线L相交,确定了初始货币购买力PPM0和初始物价水平(即PPM0的倒数)。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供给曲线M0向右移动到M2。现在人们手中的货币就有了盈余,此时货币供给超过了在初始价格水平上的货币需求。人们口袋里钱多了,迫切需要花出去,于是每种商品的需求曲线都向上移动,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不一定要求同时和同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发现需要更多的货币来适应更高的物价,原来增加的货币总量不再那么富余了。最后,货币购买力从PPM0下降到PPM2,价格水平从1/PPM0上升到1/PPM2。在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新的货币总量不再过剩。或者说,在市场的作用下,货币需求L和新的货币供给M2再次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在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再次出清了。

图2 货币供给变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换句话说,当人们发现手头货币余额过剩,他们会花掉这些钱,但从总体来看货币总会流到另外的某人手上,因而新增的货币供给并不因为个人消费增加而消失。然而通过促使价格水平上升,货币的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动,并和新的供给实现了均衡。这个道理与猪肉市场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当猪肉的供应量增加时,猪肉价格下降,从而吸引人们去买这些新供给的猪肉,而在货币市场上,增加的货币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并一直持续到人们愿意持有所有新供给的货币为止。

货币供给减少会发生什么呢?在货币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从M0降到M1。当这个变化发生时,人们发现在过去的均衡价格水平1/PPM0上,货币总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他们正面临货币短缺。为了增加货币余额,每个人都减少支出并进行储蓄,以积累更多的货币。随着这一行为的发生,多数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商品价格随之下降。伴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货币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直到商品价格下降到产生一个新的更低的均衡价格水平,或者说,货币购买力到达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PPM1,这时货币需求和减少后的供应量M1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再次出清。在新的均衡点上,虽然货币供给减少了,但是通过价格水平的降低,市场再次满足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当然,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极少发生。

换句话说,面对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人们力求增加货币余额,但货币供给是确定的,无法随意增减,因此货币余额的供给总量无法增加。不过,通过减少支出,促使价格水平下降,提升了每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使实际货币余额(经购买力修正后的货币供应总量)增加,从而抵消了名义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即,虽然M降了,但由于现在每一单位货币实际上变得更有价值、购买力更强,M1与之前的货币供应量M0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物价水平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货币需求。图3描述了货币需求的变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货币需求因为某种原因从L0增加到L2。这意味着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将会增加。在原来的均衡价格水平1/PPM0处,货币需求已经超出货币供给。由于货币供给是固定的,造成了货币余额短缺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减少支出、增加储蓄以提高货币持有量。支出的减少带来价格水平的下降,这将会缓解货币的短缺问题。最终,货币购买力从PPM0上升到PPM2,相应地价格水平从1/PPM0下降到1/PPM2。在这个新的均衡价格1/PPM2处,货币不再短缺。由于货币购买力上升,原来的货币供应量M0现在足以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尽管货币余额总量的名义值保持不变,但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同样的货币供应量现在价值更高,能够履行更多的货币余额的职能。此时,市场再次出清,货币供给和需求再一次达到均衡状态。

图3 货币需求的变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当货币需求从L0下降到L1,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只愿意保留比原来更少的货币余额。在原来的均衡价格水平1/PPM0处,人们发现自己持有的货币有盈余,并开始努力把这些盈余花出去,这就造成各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促使价格水平上升。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愿意保留的货币余额开始增加。最终,当货币购买力下降到PPM1处时,货币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因此,相对于之前的情况,虽然现在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的货币需求减少了,但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得人们仍然需要数量为M0的货币余额。

综上所述,价格水平只会因为两个因素而变动: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果货币需求量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如果货币需求量下降,价格水平上升。货币购买力与货币的供应量呈反向变动,与货币的需求量呈正向变动。与我们所熟悉的决定单个商品价格的供求机制一样,货币的购买力也由这种供求机制决定。而且供求机制决定货币购买力的同时也决定了价格水平。

四、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持续快速上涨的现象,那么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名论断——“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①这一论断同时也为如何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或结束通货膨胀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答案,即只要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我们就能够避免或制止通货膨胀。。我们首先来考察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会造成什么后果。[5]如图4所示,假设初始的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0在价格水平为1/PPM0处达到均衡。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给从M0向右移动到M1,人们手中的货币有了盈余,此时货币供给超过了在初始价格水平上的货币需求。人们在调节手中的货币余额的时候将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适应更高的价格水平。最终当货币购买力从PPM0下降到PPM1(同时价格水平从1/PPM0上升到1/PPM1)时,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1达到均衡。货币供给再次增加,从M1增加到M2,人们再次发现手中的货币又有盈余了,又开始调节手中的货币余额,价格水平又一次上升。在更高的价格水平1/PPM2上,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2达到均衡。从图4中很容易看出,随着货币供给从M0增加到M1,再从M1增加到M2,价格水平从1/PPM0上升到1/PPM1,再从1/PPM1上升到1/PPM2,即货币供给量的连续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①从我国实践看,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段高通胀时期,1994-1996年我国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24.1%、17.1%和8.3%,与之相应的是,1994-1996年我国M2分别增长34.5%、29.5%和25.3%。这表明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上升是造成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因素。[6]

图4 货币供应量的连续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1]默里·罗斯巴德.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7-40.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0-216.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8.

[4]罗伯特·H·弗兰克,本·S·伯南克.微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1-88.

[5]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32-65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主要指标诠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54-255.

An Analysis of Price Level Based on Supply and Demand Mechanism

KE Bin-wu
(Training Ce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Beijing 100038,China)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is themost basic analytical tool formicroeconomics while price level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macroeconomics.Based on the currency price calculation by 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termination and change of price level via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regarding currency as an exchangemediu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ce level is determined by the supply and demand mechanism just as that of a single commodity does,and that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money supply will result in a continuous rising of price level(inflation).

supply;demand;purchasing power;price level;inflation

F820

A

1008-2670(2014)05-0026-05

(责任编辑 时明芝)

2014-03-19

柯斌武,男,福建厦门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价格水平购买力供应量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临期商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高校水果价格水平与不正当竞争情况调查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