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

2014-07-03 04:41韩阳范文辉董倩倩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德育工作

韩阳++范文辉++董倩倩

摘 要: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其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更乐于参与的课堂。高校应利用专业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这些平台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德育工作,建立引导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利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第二课堂 德育工作 引导吸引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11-02

1 研究背景

1.1 第二课堂及其重要性

2012年1月国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宏观上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实践育人,也就是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各项举措。高校中的第二课堂是以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践活动为主的,区别于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另一块课堂,专业实习、科技创新、社会调查、军政训练、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于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效是促进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学生在完成专业实习、科技创新创业任务以及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履行社会集体或指导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自身要求。这样,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就会形成相应的优秀品德,培养一定的道德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变,因此道德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1.2 第二课堂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2.1 德育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和手段,急需开拓第二课堂德育途径

由于各高校普遍强调学生在基础专业课程上的学习,在学术科研上的成就,而使得德育工作逐渐边缘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流于形式。以教师、课堂、校园为中心的自我封闭式德育工作方式,既无实际内容,又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缺乏有效载体和手段,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意识,德育工作实际效果较差。针对我国德育教育之时弊,变“灌输式”为“参与式”的德育工作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1.2.2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思想亟待统一

当前我国高校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尚不及第一课堂成熟,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规范化运行机制以及对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教师辅导机制等。各高校要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把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要落实专人负责,并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师指导,提供实践场地器材和平台等硬件条件,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1.2.3 教师参与度不高

在科技理性和功利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人们思维取向、就业压力和应试教育支配教育实践的背景下,第二课堂的实践类教育教学逐步被边缘化了,教师普遍参与度不高。同时依据传统思维下的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主体依然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也就是学工、团委系统的专兼职学生干部。但是辅导员等专兼职学生干部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完全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高校中的其他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这两个方面的参与度不高显示出吸引教师在第二课堂内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如何引导和吸引教师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德育工作

2.1 吸引教师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

2.1.1 专业实习平台

专业实习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的工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的实习环节主要有金工实习、拆装实习、生产实习等。金工实习和拆装实习会有专门的授课教师,但又不同于课堂中的授课,负责实习的教师要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且要保证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不宜过大,保证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所指导;专业生产实习一般会有带队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企业观摩实践学习,与学生一起出行、一起食宿。

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密切,有时候更会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些都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基础。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解决实习中的问题,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保证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受到指导教师为人处事、做人准则等方面的道德约束和影响,其自身的道德水平会相应提高,起到德育工作的效果和目的。

2.1.2 社会实践平台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面对困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融入社会、贡献社会,激发了青年学生参与社会的热情,坚定了信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还能够调整大学生的情绪,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和性格,使其更加坚强和坚韧,在实践中增加挫折经验,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起到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在社会认知、价值取向、关系处理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有很多做法不符合社会实践的理论逻辑,或者缺乏价值上的合理性、公平性,从而影响实际的德育效果。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行动,不断调整社会实践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其德育的目标。

2.1.3 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目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学校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比赛,如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但是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存在学生缺乏坚持的意志品质,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不严谨、投机取巧等问题,给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思考和改进的空间。endprint

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是学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活动,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学习的平台,平台为学生提供场地、器材、工具等硬件条件,各科技创新团队可在平台内开展创新工作,各团队也可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

教师在指导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注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要素,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全而成才。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瓶颈,作为指导教师在帮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既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实践,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帮助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载体,同时为毕业生与社会的平滑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和锻炼的平台。

2.2 建立引导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机制

2.2.1 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第二课堂工作机制

各高校可以建立第二课堂教育“一把手”负责制,从组织领导机构方而入手,健全并完善第二课堂教育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第二课堂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协调和指导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党委、学工系统、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等多个职能部门可以精诚合作,共同承担高校第二课堂的模式建设工作,诸如培养计划建立、实践平台建设、指导教师的鼓励政策、过程控制体系改革等,旨在保证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协调运行。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实效,学校专门设置了领导小组以引导各学科专业教师参与进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比如为组织好“世纪杯”竞赛活动,学校设立了以副书记、副校长牵头的组委会,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委会委员,并联合教务处、学工处、研工部等部门协调合作,发布了开展“世纪杯”竞赛的工作要求和奖励办法的细则,以最大力度鼓励学生参与世纪杯比赛,并鼓励和引导广大授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进学生的创新项目。

2.2.2 建立第二课堂优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中,除了辅导员等专兼职学生干部进行活动的组织外,还要引导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科学研究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学习的机会,使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以德育人的技能技巧,主要指沟通心灵的技巧、交流的技巧、排解冲突的技巧、演说宣传的技巧、心理辅导的技巧等。

2.2.3 建立教师德育工作考评制度

建立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考评制度,一方面可从其参与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情况进行考评,以教师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课时数量、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等作为主要指标,考察教师在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侧面调查,要调查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否能够切实帮助学生一起面对实践中的困难,以及学生对于指导教师师德的评价,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检验指导教师德育工作的质量。

2.3 完善吸引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德育的政策

2.3.1 核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作为教师年终绩效的指标

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也应参照第一课堂的授课课时相应设定。对于积极参与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师,并且能做到言传身教、爱护学生,以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学生,能够引导学生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困难、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胜负和名利的指导教师,在年终绩效考评时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给予奖惩的过程中要依托学校建立的教师德育工作考评制度,主要参考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要广泛调查该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团队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要保证该评价是经过全面具体的考核得出的,是真实准确的。

2.3.2 设立关于优秀师德教师的荣誉奖励,将德育工作的质量作为教师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

学校应设立关于优秀师德表彰的荣誉和奖励,用于鼓励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者,树立优秀榜样,以引导其他教师更多地参与德育工作。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我爱我师”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该活动由学院的学生会主办,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广泛调查,最终由学生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将会在学院内公示,并在学院的毕业晚会或毕业典礼上受到表彰。对于其他类型的评奖评优,也应将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3.3 德育工作的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除了拥有博学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学术水平,也应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优秀的师德。教师在职称评聘时不能只看重学术科研成果以及授课的课时数量,也应综合考察教师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指导工作、师德表现优秀、深受学生爱戴,或者获得过关于优秀师德荣誉称号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指导以及自身的言行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培养健全人格和优秀品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建立教师进行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机制,以及完善吸引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德育的政策,以期能对广大教师起到引导、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来,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闫焱,郭杰.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C]//2010年中国通信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

[2] 蔡红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有机对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112-115.

[3] 厉励.浅谈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公民教育中的作用[C]//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德育工作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