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创新研究

2014-07-05 02:33王绍媛等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装备制造业演化博弈

王绍媛等

摘 要: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正面临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演化博弈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国内技术创新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同时实证分析中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三方所处的不同的博弈区域:从技术性贸易壁垒严格程度的角度,美国最高,日本次之,欧盟最低;从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的角度,欧盟最强,日本次之,美国最弱。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演化博弈;差异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5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4)03003108

一、引 言

作为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械和电子基础件,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Trade Barrier,TBT)的冲击,装备制造业企业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跨越TBT,更好地发挥装备制造业的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广义的技术标准包括技术法规、产品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杨武等[1] 认为,最初的技术标准是完全基于产品本身,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巨大的技术水平差距,形成了技术壁垒。但随着技术壁垒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壁垒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单纯的技术标准过渡到环保要求、社会责任标准、行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基于产品技术标准的TBT的出发点变得更加的政治化、多样化。面对发达国家的TBT,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采取的最普遍的措施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潘海波和金雪军[2] 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壁垒被不断的克服,同时发达国家又产生新的标准要求,促进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在一定的区间内,技术标准、TBT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三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Toshimitsu[3] 认为,一方面能够带动全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完善,进而提高全球福利;另一方面,Swann等[4] 提出,随着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会阻碍贸易渠道畅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降低全球福利。

鉴于TBT对进口国的保护作用,进口国企业有唆使政府不断提高壁垒的意愿,来自消费者的压力更提高了该意愿,这样不仅导致各种不同新形式壁垒的出现,而且壁垒的严格程度越来越高;但政府提高壁垒要面临相应的报复,同时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强度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而国外TBT的严格程度不会无限制的提高。所以,进口国企业唆使政府制定TBT与出口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之间是一个演化博弈的过程,一方的决策会影响双方下一轮的策略选择,如此往复,最终可能达到稳态均衡点。稳态均衡点的确定有助于出口国企业确定合理的技术创新强度,权衡技术创新强度与市场转移策略,重新制定出口战略以确保利益最大化。

二、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国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

1.演化博弈理论

传统的博弈理论基于信息完全和完全理性的假设,强调信息对博弈成员高度透明,而且每个博弈成员完全理性,在整个博弈过程中都不会犯错误。这种严格性、完全性的要求脱离了现实生活,极大地限制了博弈理论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信息不可能总是完全的,一方博弈成员很难完全掌握另一方的效用函数,并且不同的博弈成员获得信息的机会往往也不是均等的;另一方面,由于感知认识能力和语言限制,博弈成员并不具备无限理性推理能力,在复杂的交互推理过程中,很难不犯错误。由于信息不完全性和有限理性,在实践中,孙庆文[5] 认为,博弈成员的行为逻辑往往是“试探—学习—适应—增长”的过程。

演化博弈理论将博弈理论与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在一起,强调动态均衡,用非理性选择的传递机制取代无限理性推理过程,用适应度函数取代传统博弈的支付函数 。适应度概念来自生物演化理论,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重复博弈中,不断用较好的事态替代较差的事态,对自身策略进行边际调整,最终达到任何博弈成员不再愿意单方面改变其策略,这样的过程称为演化博弈,对应的博弈策略称为演化稳定策略。演化过程主要有选择机制和突变机制:选择机制是指能够获得较高支付的策略将被更多的博弈成员采用,演化过程的建模主要依据选择机制;突变机制是指部分博弈成员选择不同于群体的随机策略,适应性强的策略最终生存下来,突变机制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机制,同时具备选择机制和突变机制的博弈模型称为演化博弈模型。演化博弈理论以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基因理论为基础 ,关注博弈成员的动态调整过程,强调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选择惯性,目的在于解释博弈成员为何以及如何达到当前状态。

在一定区间内,TBT的设置能够提高进口国市场的准入门槛,保护进口国厂商的利益,因而进口国企业有唆使政府不断提高TBT的意愿,而政府迫于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在付出相应代价后,会提高TBT的严格程度。对于出口国企业而言,面对进口国TBT有两种选择:第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攻克壁垒,维持已有的市场份额。第二,维持现状,以现有的技术状态面对国外市场,如果难以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选择放弃该市场,重新开辟其他市场。综上所述,进口国企业有唆使和不唆使政府提高TBT两种选择,出口国企业有进行技术创新和维持现状两种选择,进口国企业的唆使程度取决于出口国企业的创新程度,出口国企业的创新程度同时依赖于进口国企业的唆使程度,进口国企业与出口国企业的博弈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既存在选择也存在突变,属于典型的演化博弈过程。

2.基本假设

在四个区域中,主导力量是不同的:在区域I,主导方可以是进口国企业也可以是出口国企业,因为区域I的情形是TBT的严格程度很低,如果出口国企业想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通过提高技术创新策略提高国际竞争力,那么出口国企业是主导方;如果进口国企业试图提高本土市场的控制力或者进口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而实施贸易干预,此时进口国企业或进口国政府是博弈的主导方。在区域II,出口国企业是主导方,因为出口国企业一直不断地提高技术创新强度,对进口国企业形成巨大的威胁,此时,进口国企业产生唆使政府提高TBT严格程度的意愿。在区域III,进口国企业不断唆使政府提高TBT的严格程度,形成极强的市场阻力,导致出口国企业产生放弃该市场的意愿,因而进口国企业是区域III的主导方。在区域IV,出口国企业继续降低技术创新强度,随之而来,进口国企业唆使政府提高TBT严格程度的意愿也逐步下降,此时的主导方是出口国企业。综上所述,进口国企业并不是总处于TBT体系的主导方,在区域I、区域II和区域IV,出口国企业均可能成为主导方。出口国企业应该首先明确与国外企业博弈所处的位置,然后充分利用自身的主导力量,按照市场战略要求,选择相应的决策策略,进入理想的博弈区域,攻克TBT体系。endprint

5.稳态分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中,通常将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合并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负责生产重大的先进的基础机械,为制造业提供基础装备,如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第二,负责生产重要的机械和电子基础件,包括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第三,负责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研发部门、军工生产部门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大型矿产资源开采设备、火水核电成套设备、电力设备、化工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环保设备、现代农业设备、医疗设备、军事装备及航空航天装备等。

TBT的严格程度通常以WTO各成员通报的TBT数量为标准。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欧盟、美国和日本2001—2011年TBT通报数量及占总通报的比重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是TBT最为严格的国家,每年保持10个左右的增加额,期间略有波动;日本每年新通报数量在6—7个之间,较为稳定;欧盟的TBT最为宽松,每年在1—2个左右,只有2008年波动较大为8个。随着TBT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多,其限制指标也逐步扩大,从具有针对性的个别限制指标到现在的名目繁杂的限制指标体系。

1.模型建立

本文以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例,探讨装备制造业TBT对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选取2001—2011年各对象国所通报的装备制造业TBT数量占通报总数的比重表示装备制造业TBT严格程度;用装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行业主要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强度,即直接创新强度;用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经费占行业主要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进强度,即间接创新强度。通过如下模型分析欧盟、美国和日本的TBT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的2001—2011年的年度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提供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技术经费的引进情况以及主营业务收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直接技术创新强度和间接创新强度如表3所示。

3.结果分析

表4反映了式(9)的回归结果,欧盟和美国TBT严格程度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分别为-1.933和-0.308,意味着欧盟和美国TBT严格程度每增加1%,国内企业的直接技术创新强度分别下降1.933%和0.308%,按照前文提到的国外TBT与国内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动态博弈位于区域III,中国与欧盟的博弈位于A点,与美国的博弈位于B点,可以看出,欧盟的TBT严格程度要高于美国。日本TBT严格程度的回归系数为0.830,意味着日本TBT严格程度每增加1%,国内企业的直接技术创新强度提高0.830%,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笔者绘制出图5,从图5可以看出,中国与日本的动态博弈位于区域II的C点。综上所述,从对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直接技术创新影响程度的角度来分析,欧盟的TBT的严格程度最高,美国次之,日本最低。

表5反映了式(10)的回归结果,欧盟和美国TBT严格程度的回归系数也均为负值,分别为-7.340和-1.235,意味着欧盟和美国TBT严格程度每增加1%,国内企业的间接技术创新强度分别下降7.340%和1.235%。日本TBT严格程度的回归系数为5.430,意味着日本TBT严格程度每增加1%,国内企业的间接技术创新强度提高5.430%。中国同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博弈结果与图5情形相同,但式(10)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均要大于式(9),可见,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更多地通过间接技术引进来应对国外的TBT,这论证了中国目前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综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间接技术创新影响程度的角度来分析,欧盟影响最大,日本次之,美国最弱。

四、结 论

TBT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一方面是同一产品的不同国家扩散;另一方面是不同产品的同一国家扩散,连锁效应更加重了TBT的严格程度。国外设置TBT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博弈具有周期性,针对不同的国外市场,装备制造业企业要精确分析所处的博弈区域,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和市场战略。

1.以技术创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TBT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一方面是同一产品的不同国家扩散;另一方面是不同产品的同一国家扩散,连锁效应更加重了TBT的严格程度。

TBT提高了市场进入的难度,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同时,TBT提高了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包括一次性成本和持续性成本两方面:一次性成本指相符成本,使自身产品达到进口国要求需要一次投入的费用;持续性成本指后期进行相关产品检验、合格认证等程序需要不断投入的费用。 通过出口商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来进一步削弱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这些是TBT的常规限制进口的作用,除此之外,TBT越来越被应用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现如今,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合,促进国内某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使用国内产品而限制进口, 部分国家凭借巨大的市场优势,制定具有特殊性的国内标准而干扰正常贸易的进行。这些特殊性的标准之所以能够扭曲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商面临较高的市场转移成本。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阻碍贸易的技术标准,出口商必须权衡两者,做出相应的抉择。此时,出口商通常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方面,间接面对TBT,即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区域和国际范围的合作,加大对TBT合理性的谈判力度,尽可能降低对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阻碍;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力度,放弃TBT较高的市场,而转向第三方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工厂设在TBT较高的国家,合理避开产品的进出口环节,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TBT的限制;另一方面,直接面对TBT,即在充分掌握国外TBT信息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通过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达到国外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而跨越TBT。在诸多的应对措施中,充分利用贸易争夺解决机制和市场转移策略只是短暂的应对方法,并非长久之策,长期而言并不具有可行性。间接措施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是通过接近高新技术源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归根结底,通过技术创新来跨越TBT才是最根本的途径。技术创新在优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提高贸易质量,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endprint

按照熊彼特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经济中的某种新组合,创新的形式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来源和新形式,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方法合新市场及新来源的不同组合,新形式则属于企业的制度创新。 从创新源的角度出发,技术创新可以来自于三方面,分别是生产者、中间供应商和消费者。从企业创新理念角度看,企业创新应当涵盖安全理念、质量国际标准理念、环境保护理念、专利理念、社会责任理念、法律理念和信息技术优先发展理念等。对于应对TBT进行的技术创新,一方面,从创新的形式看,可以是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和新来源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从创新的来源看,更多的是由产品消费国引发的,在现实国际贸易往来中,TBT更多的是由产品进口国企业唆使政府制定的,这是TBT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从创新理念的角度,应对TBT的创新更应该是安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和法律等理念的综合考虑。

2.选择性应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欧盟、美国和日本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体系成为实施TBT的基础。

德国是欧盟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属于后来居上的类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高度重视制造业,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第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三,重视"德国制造"全球品牌的打造。第四,加大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强度。第五,充分重视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第三次经济浪潮的影响,美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三产业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制造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再工业化" (Re-Industry) 政策,逐步将制造业拉入正规。第一,加大对知识产品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第二,充分重视大型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三,实施"先发制人"策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第四,加大对国内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日本是当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装备制造业大国,其装备制造业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采取主要措施如下:第一,加强行业立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第二,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第三,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重视装备制造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第四,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辅之以相应的财税政策。第五,注重对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保护。

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受制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TBT,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国内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过低,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不足;行业分布过于分散,缺乏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的带领,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缺少行业发展的自主权;产业集中度、集群度较低,行业结构不稳定,未能形成规模经济等。因此,对于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采取市场转移策略,降低针对欧美TBT的技术创新强度;对于日本市场,应该相应提高技术创新强度,进而跨越其TBT。

1.以技术创新应对TBT

TBT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即同一产品的不同国家扩散和不同产品的同一国家扩散,连锁效应更加重了TBT的严格程度。

TBT提高了市场进入的难度,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同时,TBT提高了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包括一次性成本和持续性成本两方面。一次性成本指相符成本,使自身产品达到进口国要求需要一次投入的费用;持续性成本指后期进行相关产品检验、合格认证等程序需要不断投入的费用。TBT通过增加出口商的生产经营成本来进一步削弱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以达到常规限制进口的作用,除此之外,TBT越来多地越被应用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现如今,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合,促进国内某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更多地使用国内产品而限制进口,部分国家凭借巨大的市场优势制定具有特殊性的国内标准而干扰正常贸易的进行。这些特殊性的标准之所以能够扭曲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商面临较高的市场转移成本。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阻碍贸易的技术标准,出口商必须权衡两者,做出相应的抉择。此时,出口商通常的应对措施有两种:第一,间接面对TBT。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区域和国际范围的合作,加大对TBT合理性的谈判力度,尽可能降低对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阻碍;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力度,放弃TBT较高的市场,而转向第三方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工厂设在TBT较高的国家,合理避开产品的进出口环节。第二,直接面对TBT。在充分掌握国外TBT信息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通过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达到国外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而跨越TBT。在诸多的应对措施中,充分利用贸易争夺解决机制和市场转移策略只是短暂的应对方法,并非长久之策,长期而言并不具有可行性。间接措施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是通过接近高新技术源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归根结底,通过技术创新来跨越TBT才是最根本的途径。技术创新在优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提高贸易质量,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按照熊彼特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经济中的某种新组合,创新的形式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来源和新形式。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及新来源的不同组合,新形式则属于企业的制度创新。从创新源的角度出发,技术创新可以来自于三方面,分别是生产者、中间供应商和消费者。从企业创新理念角度看,企业创新应当涵盖安全理念、质量国际标准理念、环境保护理念、专利理念、社会责任理念、法律理念和信息技术优先发展理念等。对于应对TBT进行的技术创新,一方面从创新的形式看,可以是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来源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从创新的来源看,更多的是由产品消费国引发的,在现实国际贸易往来中,TBT更多的是由产品进口国企业唆使政府制定的,这是TBT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从创新理念的角度,应对TBT的创新更应该是安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和法律等理念的综合考虑。endprint

2.选择性应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TBT

欧盟、美国和日本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体系成为实施TBT的基础。

德国是欧盟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属于后来居上的类型。第一,高度重视制造业,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第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三,重视“德国制造”全球品牌的打造;第四,加大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强度;第五,充分重视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第三次经济浪潮的影响,美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三产业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制造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再工业化”政策逐步将制造业拉入正轨。基于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知识产品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充分重视大型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实施“先发制人”策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国内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日本是当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装备制造业大国,其装备制造业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采取主要措施如下:加强装备制造业行业立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重视装备制造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辅之以相应的财税政策;注重对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保护。

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受制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TBT,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国内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过低,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不足;行业分布过于分散,缺乏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的带领,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缺少行业发展的自主权;产业集中度、集群度较低,行业结构不稳定,未能形成规模经济等。

本文基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及TBT体系特点,结合演化博弈和实证分析,全面剖析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国际竞争力提高等方面提供建议,争取早日攻克国外TBT,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TBT体系各有各的特点:从TBT严格程度的角度,欧盟最高,美国次之,日本最低;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角度,欧盟最强,日本次之,美国最弱。按照国外设置TBT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中国同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动态博弈的短期均衡点如图6所示,A点代表中国与欧盟的短期博弈均衡点,B点代表中国与美国的短期博弈均衡点,C点代表中国与日本的短期博弈均衡点。按照动态演化博弈的思想,对于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动力呈现悲观状态,如果欧盟和美国继续提高TBT严格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将选择部分放弃欧美市场,不断降低针对欧美市场的技术创新强度;对于日本市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动力较强,如果日本继续提高TBT严格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会选择相应提高自身技术创新强度,包括直接创新强度和间接创新强度。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企业而言,最优的区域是I,即国外设置TBT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博弈的长期均衡点:对于欧盟和美国市场,最终的博弈过程是III—IV—I;对于日本市场,最终的博弈过程是II—III—IV—I。

图6 中国同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动态演化过程(2)

根据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于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采取市场转移策略,降低针对欧美TBT的技术创新强度,促使动态博弈区域从III向IV过渡,最终向长期均衡区域I移动;对于日本市场,应该相应提高技术创新强度,进而跨越其TBT,一旦进入区域III,要在日本市场采用与欧美市场类似的创新策略,达到理想的长期均衡区域I。国外设置TBT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博弈具有周期性,即不断重复I—II—III—IV的动态循环过程,针对不同的国外市场,装备制造业企业要精确分析所处的博弈区域,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和市场战略。总之,面对复杂多样的TBT,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全面衡量现有市场维持与新兴市场开发战略。

参考文献:

[1] 杨武,高俊光,傅家骥.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管理与战略理论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6):979-984.

[2] 潘海波,金雪军.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10-114.

[3] Toshimitsu,T. On the Effects of Emission Standards as a Non-Tariff Barrier to Trade in the Case of a Foreign Bertrand Duopoly: A Note[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8,30 (4):578-584.

[4] Swann,P.,Temple, P.,Shurmer, M. Standards and Trade Performance: The UK Experi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483(106):1297-1313.

[5] 孙庆文.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7).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TBT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endprint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Shao-yuan Li Guo-peng Qu De-l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reats from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advanced economic entity. As a result,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eriously. In this paper, it bases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BT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the way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finds that China is in different game processes with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ingency, European Union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Japan has the lowest string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luences to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European Union has the strongest and America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s.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deal with TBT.

Key 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BT; Dynamic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Differentiated Innovation

(责任编辑:徐雅雯)endprint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Shao-yuan Li Guo-peng Qu De-l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reats from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advanced economic entity. As a result,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eriously. In this paper, it bases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BT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the way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finds that China is in different game processes with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ingency, European Union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Japan has the lowest string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luences to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European Union has the strongest and America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s.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deal with TBT.

Key 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BT; Dynamic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Differentiated Innovation

(责任编辑:徐雅雯)endprint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Shao-yuan Li Guo-peng Qu De-l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reats from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advanced economic entity. As a result,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eriously. In this paper, it bases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BT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the way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finds that China is in different game processes with European Union, America and Japan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ingency, European Union is the most serious and Japan has the lowest string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luences to domes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European Union has the strongest and America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s.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deal with TBT.

Key word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BT; Dynamic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Differentiated Innovation

(责任编辑:徐雅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性贸易壁垒装备制造业演化博弈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关于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行为的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TBT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有关建议
突破技术壁垒 发展对外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