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与网络融合之传播

2014-07-07 18:53郭跃武
关键词:网络广播新媒体

郭跃武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开始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借鉴网络平台,开展广播与网络平台的深度合作,积极推广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广播新模式,尤其是在2009年以北京地区的广播网站业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本文以广播与网络融合互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优势,引导出了广播与网络融合的渠道形式以及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 网络 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台的兴起及发展,越来越多的听众倾向于网络电台,并且网络电台的用户群数量在不断扩大,面对此现象,传统的广播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当然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并不是以网络广播取代传统的广播模式,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融合实现它们功能的更加强大。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它们之间的融合可以弥补广播传播区域的限制、听众选择单一等弱点,丰富广播内容、拓展广播途径、提高人们听取广播的积极性。

1 广播与网络融合的现状

广播与网络融合目前主要体现在以广播单位组建广播网络电台和发展广播网站:

广播网站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广播的文化内涵、发展理念等,一般来说广播网站主要包括对广播频率的介绍、主持人的介绍、广播栏目内容的介绍、广播互动专区的介绍以及广播电台增值服务的介绍等。并且广播网站实现了对广播节目的网络直播和点播功能,听众可以通过网站获取与广播同步的节目,以及点播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同时广播网站也增加了与听众互动交流平台,听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以及广播的内容通过网站讨论平台发表,比如石家庄交通广播电台网站就设计了“私家车论坛”板块,听众可以通过此版块进行互动。

网络电台则是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针对网络用户而设置的电台,它是利用传统广播电台的功能结合网络技术基于网络用户的需求而设置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具备了更多地与听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网络电台的设立突破了传统广播的模式,网络电台可以不再受地域的局限,任何地方的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收听。

2 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传播优势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将传统的广播模式消灭,而是要让传统广播模式与新媒体技术实现融合,通过二者之间的融合发挥它们各种优势,共同发展。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听众数量多、收听方便等特点,但是其缺乏保留性、一旦播放后,就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要求而再次播放,听众没有选择广播内容的权利等缺点,而网络却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2.1 拓展了广播传播的频率和打破了地域限制 传统的广播模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以及频率辐射限制性,也就是说传统的广播模式其频率辐射的范围只是集中在某一区域内的,超过其区域后,即使使用再怎么功能强大的收听设备也接受不到相关的信号,比如某地方的广播电台在超出这一行政区后就很难再听到此电台的信号。而广播与网络实现融合后,其传播途径是以电脑为终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广播信息的传递,网络平台的传递不再受到频率以及地域的限制,听众可以随时借助网络平台收听相应的节目,不再考虑广播发射系统功率的因素。

2.2 听众具备了自由选择权,实现了互动交流 传统广播是借助频率发射台进行信号的传输,然后借助信号接收器将信号转化为声音,通常来说,传统的广播具有单一传播性,广播只是在某一时段进行传播,并且听众也只能在此阶段收听自己需要的信息广播,超过此阶段的广播后,听众就没有办法再通过收听广播的途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在收听的过程中,听众不能发布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而广播与网络实现融合之后,听众听取广播的方式更为丰富,听众可以更加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自由选择相应的节目,并且在收听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与广播电台进行互动交流。

2.3 丰富了广播形式,提高了收听率 传统的广播声音具有不易保存的缺陷,一旦广播开始后,如果外界出现某些因素导致收听人的注意力分散后,其广播的内容可能就会被收听人遗漏,结果影响了广播传递信息的整体性与时效性,而通过与网络的融合,广播形式有了多种途径,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数据资源库,将播放的节目保存到网络资源库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点播功能,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广播播放形式的丰富,必然会拓展收听人群,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2.4 扩展视频图文,实现广播可视化 在传统的媒体介质下,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是不能转化的,它们之间具有独立的转化渠道和呈现方式,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之间介质边缘模糊化,并且有向同一介质——媒体转化的趋势,广播与网络融合的播放由过去单一的声音播放为主转变为音视频同步直播的模式,实现了广播的可视化。比如北京广播网中的“播播视频”和“视频直播”就是实现声音播放与图像展现的结合案例,通过广播可视化可以增强广播节目的真实感,吸引听众与节目产生互动交流。

3 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传播通道分析

3.1 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主要是广播网站中开设的网络电台聊天室、QQ群以及常态的网络论坛等,网络论坛为网络听众之间、网络听众与支持人之间提供了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途径,并且克服了传统广播运行中因为打电话热线人数众多而导致电话打不进去的局限性,也克服了短信沟通不及时的弊端。网络论坛的多功能性丰富了广播传播的形式与内容,通过网络论坛,听众可以上传相关的图片、音频以及各种信息等,同时节目收听人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关问题的提问,进而让其他人帮助自己解决。

3.2 博客、播客 广播与网络融合之后的传播方式更加注重与听众的互动性,并且广播电台以主持人为中心开设了博客平台、播客平台,形成以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听众朋友圈,通过这些平台,电台以及主持人将播放的内容、视频等放到平台中让听众收听以及观看,并且听众可以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拍摄的各种视频等放到广播电台的博客平台中,目前,以支持人作为标识,栏目内容为依托的博客、播客互动策略也是现阶段广播网发展的一个筹码。

4 广播与网络融合后呈现的特点

4.1 广播内容与网络的融合性越来越紧密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逐年递增,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性越来越紧密,首先在广播节目加大了对网络电台的宣传力度,比如在电台广播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主持人都会介绍其节目在节目网站中进行着直播,并且还可以借助手机扫二维码额方式进行观看与收听;其次网站中的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于广播中的重点节目,网站对其进行了显著的位置调整,并且节目的标题进行醒目的提示。

4.2 广播节目的创意更多来源于网络 网络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广播节目可以借助网络丰富节目的内容,创新传播的手段,比如北京新闻广播开通《博闻天下》节目,就是借助网络资源,利用不同的角度展现事件过程,梳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节目既有观赏性同时也具有思想开拓性。

4.3 对广播节目的评估体系在不断地创新 以往评判广播节目的标准就是查看其“收视率”、“收听率”,而广播与网络融合之后,听众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表达对广播节目的认知感受,如果节目质量不能满足听众的需要,听众就会借助网络平台批评广播节目,因此网络的影响力成为评判广播节目的创新评判标准之一。

5 广播与网络融合传播产生的效益分析

在实现了广播与网络的融合之后,广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得到大大提升,因为通过网络实现的广播信息中含有大量的优秀资源,这些优秀的资源属于原创性视频资源,如果这些原创性视频资源被转化为文字刊物、影视作用等,就会带来版权收益,因此广播电台通过转让原创视频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网络广播还有其它的收益:

5.1 再次銷售收益 广播虽是即时性的产品,但是网络丰富的资源库却可以存储很多节目资料,即使听众忘了收听或者错过了精彩节目,也可以在网上重复收听,将来在“资讯有价”的观念下,那些语言学习、在线教学或相声、阅读、旅游等内容丰富的节目,都可以在网上让听众付费下载,做到第二次销售,这将成为今后广播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5.2 广告收益 传统广播广告都是以声音的形式介入,广播与网络结合之后,广播借助网站的技术特征,拓展了广告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广告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音频广告、图文广告,还有视频广告,这些形式作为广播电台广告的延伸和补充,起到提高客户广告效果和电台广告的含金量的作用。诸如北京广播网、中国华艺广播网这些运作较为成功的广播网站,高的知名度带来了高的广告价格。

参考文献:

[1]高宇.论新媒体时代广播与网络的融合[J].新西部下半月, 2011(6).

[2]骆伟.传统广播与网络电台的融合[J].新闻前哨,2014(1).

[3]彦军.三网融合对广电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 2011(15).

猜你喜欢
网络广播新媒体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