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图形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14-07-07 03:45秦彩宁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设计这些新理念与新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技能的方式来讲解、学习知识。本文从实践出发谈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企业工作任务,遵循实际任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从实际应用出发,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知识深度设计等方面全盘考虑,探索并尝试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 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 图形图像制作 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是教学、服务类的院校,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走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线。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

尽管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实验实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校内的实训基地没有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的实训基地又对学校教学有着诸多的限制,學校无法依照标准化的进程进行教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走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线的进程。作为学院的一个试点专业,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体系开发和教学改革中,以此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对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

1 建立阶梯式的知识体系

以往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各类专业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虽然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重要知识的技能,但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上缺乏灵活性。

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新体系的构建中,采用学院的“六步法”,先从市场调研入手,把调研分为三种形式:专业市场调研、专业人才调研和企业调研。通过与有关的人员交流沟通,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思索并讨论了图形图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这些都成为专业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基础。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运用。前一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后一阶段主要以实例设计和训练为主,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重新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合理设计了课程学习的阶梯。

2 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改革尝试采用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得到理论知识,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以《网页设计(三合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本课程构建了以“《网页设计(三合一)》课程教学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这项课程的核心就是典型的网站项目,它是把真实的网站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通过强化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多个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如小组协作学习、情景导入等方式,可以把项目具体划分为九个任务,最后以学期末的作品作为最终的验收项目。

3 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设计

3.1 课程的理论教学与相关实验(训)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网页设计三合一》课程的授课场所均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改变原有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突破45分钟授课制,推出项目教学专用的实验实训周。第一节课就给出一个主题(例如:班级网站、旅游网站、个人网站或企业网站、学院各部门网站等),让学生设计网站的整体结构,网页的布局结构、导航结构和颜色搭配等。在接下来的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会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个人作品的设计。让学生模仿一个典型网站项目的同时也进行个人的创新设计,而不是在学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才开始自由创作。

3.2 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刻字与雕刻》是本专业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它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市场所需,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学会操作和设计、制作以及安装等工序,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技能。

课程建设经历了企业及市场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讨论研究、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案例设计等步骤,最终完成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主讲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实际工作的进程和有关技术,并为本专业新增了一个校企合作单位,同时还得到了该企业的硬件设备资助,为《刻字与雕刻》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在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次商议后,将该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采用企业的工作模式,将实际工作流程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并借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进程、设计任务、任务实施、制作成品、完成安装等等。

教学的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分组自己联系一项工作任务,在后续的教学中,始终围绕这一任务,让各组学生讨论分析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介绍自己在任务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在重要的环节中,集中进行学习或讲解、分析。

在学生阶段学习结束后,利用1~2周的时间,考核、验收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以以客户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这种方式中,优秀的学生可以到企业中参与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能力一般的同学就制作一个自己或班级用的作品,并将最后的实训作品进行评比。通过实训,训练学生按照企业刻字雕刻的工作流程设计工作任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生完成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学研结合效果,也能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的个人作品被客户选用,不仅可以顺利通过课程的考核,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4 项目考核实施方案

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4.1 考核评价模式。以《刻字与雕刻》为例:即通过4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①课程考核、实训任务实施相结合。②模拟制作、自由制作的作品制作与展示相结合。③教师、学生评价相结合。④学校、企业评价相结合。

4.2 考核评价类型。采用“作品”的考核方式,按预定的评分标准,为每个实验作品评分并作记载。课程的评价结果包括两个考核成绩和一个等级,分别是课程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工学结合作品等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将自己的作品和企业评价保留下来,这样在就业时就会有优势,势必给学生增加了学好本课程的动力。在最后考核时如果学生获得了相关课程的资格证书,期末可以免考②,并在总评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5 结束语

已有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中,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实际项目和任务,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和生产规范,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企业提供适用型的人才。

注释:

①有一部分学生在任务实施中,可能还会有知识或技术之外的受益。

②如果作品已被客户使用,也可以作为免考的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孙雁.任务驱动型教材:让技能和知识“骨肉相连”[J].中国培训,2008(05).

[2]李建萍,胡华中.基于任务驱动的条码技术实践课程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沈建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作者简介:秦彩宁(1972-),女,陕西岐山人,副教授,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