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2014-07-07 06:33高飞
关键词:电子信息方案改革

摘要:根据麦可思对“工作能力”的定义及就业数据反映出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明确各自承担的能力培养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技能。

关键字:工作能力 培养方案 课程群 实践教学

根据麦可思(MYCOS)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英语等10个专业连续三年成为“就业红牌专业”;工商管理等10个专业则是“就业黄牌专业”;31%的大学生“学非所用”。不容乐观的就业数据表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需求之间有较大的不相适应,亟待进行有效的改革。

1 就业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麦可思将“工作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五大类: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就业所需的技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就是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

2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立足就业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①专业基础突出应用。当前高校培养人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没有动手能力,何来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要以突出应用来改革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实现优化。

②专业方向突出广博。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有:信号获取、传输与处理、检测与维修、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多媒体和微电子等等。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要广泛的涉猎本专业的专业方向。

③通识教育突出素质。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法制精神、理想信念、人文情怀、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

④“四个不断线”突出能力。“四个不断线”是指“数学、英语、计算机、实验”不断线。数学、英语、计算机是工具,实验是手段,能力是目的。通过系统地进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践等环节,强化学生系统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的训练。

3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在培养方案的改革中,重点讨论专业课程的改革,方法是通过课程的合理优化,达到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对于专业基础课以课程群来整合教学内容[1],体现“不以课程而课程,要以内容而课程”和“不以学时定内容,而以内容定学时”的原则。课程群包括:电路群、电子电路群、数字电路群、信号群、电子与计算机群、通信与控制群。

专业方向课,要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前沿性”、“先进性”的原则设置,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方向课力求理论加实践,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满足教学需求。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模式同样需要革新[2-4],要以实践课的教学需求来组织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建立以实践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实践课为主导,并不要求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也不意味着不注重理论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实践教学在突出应用性、工程性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

5 规范课程教学实施体系

规范课程教学实施体系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一个课程群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在内容上实现

了有机的联系,在教学上实现了密切的衔接,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并且要规范教学过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 结论

电子信息类专业由于就业行业广泛,人才需求旺盛,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能否经得住人才市场的检验和认可。此次培养方案的改革,理清了公共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各自承担的能力培养要求,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四年大学的始终,是一次很好的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覃焕昌,潘大胜,颜锦.新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9(11):131-133.

[2]高飞.以质量工程为引导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71.

[3]高飞.《EDA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2):85-86.

[4]张金红,刘方,白艳玲,等.构建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65-167.

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重庆市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信工程专业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10227),电工电子实践性课程质量工程建设。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10208),《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高飞(1980-),男,山西阳泉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從事电磁场、EDA技术、电工电子及实践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方案改革
烂脸了急救方案
改革之路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