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策略研究

2014-07-07 15:47韩冰
关键词:社区参与邢台市乡村旅游

摘要: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乡村旅游发展良好,但是社区参与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针对邢台市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策略 邢台市

1 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为旅游者提供的是农村区域景观、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因此必然与乡村社区紧密相连。乡村旅游为社区居民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冲击了社区传统的生活秩序和经济秩序,农村社区居民成为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他们对自身的利益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诉求,从而产生了社区居民对待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的变化,热心支持或者消极对抗。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同时表现出各种负面影响,因此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寻找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我国学者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研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出现在2001年,张互助研究了乡村社区林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重要性[1]。此后,这类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广度、深度、方法都取得了进展。谭舒月探讨西江千户苗寨参与模式的优势和劣势[2]。张渭探讨了如何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模式[3]。郭凌认为社区增权是实现社区参与的重要手段,并提出了社区增权的具体途径[4]。向富华依据社区居民的分享权、发展权和监督权,确立了九种社区参与机制,同时对其支撑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5]。阎友兵认为社区参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利于村民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进行社区文化内涵建设[6]。

2 邢台市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距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均在300公里以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齐全,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邢台市共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3家,A级景区1家,省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4家,已开发景区(点)83处,旅行社48家,星级宾馆23家,食、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全市旅游业总资产达120亿,从业人员2万多人,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2012年市政府提出了“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和打造“山水泉城,魅力邢襄”的发展目标,对邢台旅游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截止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54.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旅游总收入51.45亿元,同比增长24.11%,入境游1.99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5%,综合效益更加突显。邢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了规范提高阶段。但是社区参与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暴露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2.1 地方政府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上不到位。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政府既是实际受益者,又是旅游的规划者和指导者,通过政策方针的制定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善当地社区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和指导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社区参与和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协调和指导的职能,在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上不到位,一方面使得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参与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参与水平底下。

2.2 在居民实际参与过程中表现出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水平低下。目前,邢台市乡村旅游中涉及到居民参与的仍然以休闲农业为主,由于缺少参与资金和有效的指导,参与方式主要以农家乐活动为主,包括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生活体验等较浅层次的活动,产品结构单一,服务功能不全,对农业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并且使得旅游活动的开展难以避开旅游季节性的不利影响,经营收益不高。在经营形式上,大部分居民以自发式开发、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小、分散、难管理、集约化程度低,难以获得区域优势和联合经营的效益,在经营条件上存在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基本的旅游接待设施、接待能力不强、食宿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2.3 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下,导致了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受社会、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生活环境的闭塞使得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保守,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乡村居民对于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缺乏认知,导致了参与程度偏低,以浅层次的旅游服务、农产品的销售和农家旅馆的接待为主,缺乏高层次的旅游规划、开发、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参与者大多数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农民,不具备专业的旅游服务技能,导致了整体素质低,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水平有限。

3 邢台市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对策

3.1 地方政府转变思想,为社区参与提供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只有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帮扶,才能充分整合邢台市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和民族文化内涵,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政府应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引导、协调和监督,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改善现有社区的参与状况,并且落实有效的监管和制度保障,保护居民的参与、规范居民的参与行为,同时处理好社区居民与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之间的矛盾,才能切实实现乡村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2 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邢台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只有统一规划,有序发展,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侧重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田园农业旅游、农业民俗旅游、农村风光游等适合社区居民参与的旅游模式,深入挖掘邢台市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对现有的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园区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乡村游精品,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产品定位,改变社区参与的自发式、分散式的现状和参与手段的单一性和浅层次性,同时避免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和重复性建设,改变传统旅游产品的雷同和低档次性。

3.3 加强旅游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参与者的整体素质。邢台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学历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8.5%、29.5%和11.9%[7],因此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参与旅游创造条件。具体包括:转变居民的思想意识,提高认识,贯彻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旅游知识、生态环境知识的普及;通过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教中心、乡镇成人学校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使社区居民了解当地历史、资源文化和民俗内涵。组织高校、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居民的旅游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互助.略论社区林业与乡村旅游[J].林业与社会,2001(6):7-8.

[2]谭舒月.西江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09(11):217.

[3]张渭.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郭凌.周荣华,耿宝江.社区增权:实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路径思考[J].农业经济2012(8):45-46.

[5]向富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7):64,65-71.

[6]阎友兵,蒋晟,王忠.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实施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1-14.

[7]http://www.chinajob.gov.cn/gb/employment/2004-09/23/content_48260.htm.

基金项目:

2013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对邢台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研究,课题编号:XTSK 13044。

2013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课题批准号:XTSKFZ 2013011。

作者简介:

韩冰(1974-),女,河北迁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邢台市乡村旅游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社区参与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方式探析